徐中原
今年的秋季學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第一個學期,社會的目光焦點一下子對準了校內教育,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好好思考:減輕了課后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如何提升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在這樣的背景下,重視提升教學質量和處理好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家校關系,是雙減政策下提升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
一、提升教學質量,首先老師要做到課前準備充分、課堂氣氛活躍、課后輔導到位
1. 課前準備充分
雙減政策下,老師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備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老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不僅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規劃好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還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突出教學重難點,并設計好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確保每堂課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計劃。此外,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對講課內容的接受程度,尤其要關注那些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把他們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都考慮在內,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聽懂講課內容,跟上講課進度。
2.課堂氣氛活躍
雙減政策下,老師要在課上盡可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老師要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在講課過程中不斷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在課程導入環節,老師要設計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幫助學生迅速找到聽課重點;在新課講授環節,老師要適時地向學生提出與講課內容相關的問題,鼓勵學生踴躍回答,或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問;在鞏固提高環節,老師要給學生做一些難度適中的課堂練習,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及時得到解決。當然,老師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恰當的評價,既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還要適當提出建議,鼓勵學生再接再厲,不斷突破自我。
3.課后輔導到位
雙減政策下,老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課后輔導,不僅要布置合理的課后作業,還要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一方面老師要根據學生對新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所有學生都可以通過寫作業達到鞏固基礎、提升難度的目的;另一方面老師要關注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既要密切觀察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的寫作業過程,主動給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又要認真分析不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的作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主動找這些學生進行溝通,幫助他們及時解決問題。
二、處理好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家校關系
1.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鋪路
實行導師制,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一位導師肩負三重工作,一是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知識點的掌握和學習成果,通過過程性評價分析和總結,記錄并反饋給家長、學生、任課老師;二是提供個性輔導,有針對性地解惑補弱;三是關注學生的學業進步及個性特長發展。從1年級到6年級,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導師,而且可以自主選擇年級里最喜歡的老師作為導師,親其師,信其道。
另外,我們也希望通過這種“雙向選擇”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這對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注和重視。
2.為團結互助的生生關系搭臺
我們希望讓孩子們感到校園就是第二個家。在這個“家”里,同伴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開展多種集體活動,以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堅持“校長有約”,營造平等的對話氛圍。
3.建立“校長有約”平臺。
除了校長有約,小學部還通過大隊部征集學生們的意見建議。我們給學生發提案登記表,由他們填寫建議緣由、建議解決辦法,學校少工委、黨委回饋意見,針對合理的建議,學校會積極改進。在這樣的氛圍里,孩子會感受到這是屬于他們的校園,在這里他們可以自信、民主、真誠地與老師交流,這是培養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條件。
三、“大手拉小手”,拉出互幫互助的校園文化
1.小學迎新儀式
六年級的哥哥姐姐在每年的小學迎新儀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曾經的”小手”長大了,拉起現在的小手,將學弟學妹們領進校園。在“大手拉小手”活動中,同伴關系很自然地建立起來了,一種互幫互助的文化漸漸形成了。大家都懂得,在這個校園里,我們要互相幫襯,樂于分享。盡量讓孩子們做事情,形成團結向上的氛圍。高年級學生有了更明顯的自我意識和主張。這個時候,我們提供一個“學生自管院”的平臺,“放手”讓孩子們去做學校的事情,在具體的事情中學會與自己相處,與他人溝通。低年級學生,選拔班長,幫老師管理本班學生。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在老師的引領下,向學校全體學生展示風采。孩子們因為做事,可以形成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學習的自信心,也有了更多與不同人共事相處的機會。我們相信,多提供一些這樣的平臺,讓孩子們自悟與他人的相處之道,遠遠勝過生硬無力的說教。
2.“做最好的自己”
師生關系的前提是老師自身的德藝雙馨,好的家校關系,核心也在于學校自身的實力。如果能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學,讓孩子的成長以“驚人的速度”“肉眼可見”地呈現在家長面前,家校關系一定不會差。所以多年來,我們一直潛心做教育,把學生的利益放在心上,認真打磨我們的教學,很多方面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除了教學實力,溝通質量也是我們做好自己的重要方面。在家校溝通上,老師們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遇事先找自己的原因,然后做出改進的方法。用這樣的心態工作,老師的臉上總有笑容,心里總有陽光,心態積極了,溝通就有一個好的開始。
我曾聽老師們總結過幾種情形。例如某班孩子在校出現了同學之間的矛盾,家長單方面只相信孩子的“一面之詞”,強硬責怪對方同學和老師,這時候老師們要保持“空杯”心態與家長溝通,微笑傾聽,耐心解釋,還原事實。
3.成立各級家委會
為建立、維護家校關系做了很多細致的工作,例如成立各級家委會,定期舉辦家長開放日,請家長走進校園、體驗課堂,舉辦“家長講堂”,學校鼓勵老師們多與家長溝通等等,我覺得,學校自身的發展和教育教學實力是關鍵,做到在家長找我們說問題之前就把自身調理好了,這才是家校關系的核心。
教育是個挺有意思的平臺,充滿了各種機會,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來做教育,敬畏學生的成長,敬畏我們為此承擔的責任——為每個孩子負責到底,為社會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們就能看得更長遠一點,做得更到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