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心
摘要:顧名思義,讀寫結合是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以閱讀文章為基礎,從文章具體內容出發,設計相關的“寫”訓練,把讀、寫、練融為一體,通過語言讀寫訓練提高學生能力。“語用能力”是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直接輔助與促成“語用能力”的形成,其可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內涵,自主探究,提高閱讀質量。
關鍵詞:高中英語;讀寫結合;語言運用能力
前言
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易出現讀、寫、聽、說幾相分離的非理性現象,導致學生語言輸入和輸出渠道連接不暢,無法有效地構建知識,無法實現高階思維的真正發展。鑒于此,高中英語教師應在專題性教學的基礎上,盡可能將聽、說、讀、寫等四個板塊有機結合,以保證學生從能力輸入過渡到能力輸出,從而體驗最有效的語用能力培養。本論文以高中英語讀寫一體化教學為研究重點,通過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使學生在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指導下,更好地獲取知識、發展技能、提高學科素養。
一、問題
筆者通過課堂觀察和問卷調查發現,不少教師對讀寫關系認識不足,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讀寫分離
有些教師只在教授課文的時候訓練學生傳統的閱讀技巧,如略讀、掃描、精讀等,完全把讀與寫分開。在閱讀教學中,閱讀課是純閱讀技能訓練,而寫作中也僅僅是單純地進行寫作。教師完全忽略了讀與寫之間的聯系,將兩者看作兩個不同的整體,這無論是對于閱讀還是對于寫作,都是極其不利的。
2.讀寫結合教學流于形式
一些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方法認識不足。盡管作業中安排了寫作任務,但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寫作保障與支持。這兩種讀寫法的結合是沒有用處的,因為沒有讀寫服務,導致學生在寫作時無能為力,不知道從何開始,表達不出更好的寫作效果。
另外,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如何讓“教學起點”不落俗套,而很少思考如何把握“教學著地”,如何構建知識、擴大知識、有效、全面地應用知識。在閱讀課上,拘于形式的課件制作常常精美生動,設計了各種花里胡哨的活動,但是寫作效果并沒有落到實處,結果卻并不理想。
二、在讀寫結合中積極建構知識
1.知識建設的重要性
知識點教學是讀寫教學的基礎工程。有效的學習知識、強大的知識儲備,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果,也能提高寫作中“用暗語造句”的能力。但是,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學習都是斷章取義的,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由于缺乏積極、建設性意義的知識獲取,只能保持記憶時間很短,不能真正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因而學生的讀寫學習就難以順利、有效地進行。對此,教師可以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來建構主題語境,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內化閱讀知識,并可使學生通過所獲得的閱讀知識培養寫作語言形成能力。
2.讀寫結合中的知識建構策略
舉例來說,人教版必修二“Wildlife protection”中,在閱讀、解釋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將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寫作任務串聯起來,使學生在主動性的知識建構中,通過閱讀和解釋基礎知識,將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寫作任務串聯起來,在主題語境中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本單元整個教學內容所傳達的內涵與思想,設計一個以“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wild animals”為主題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根據該主題背景開始寫作。
教授這一單元的核心知識,例如短語(pay attention to、come into being 與die out等)、單詞(distant、mercy與hunt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結合語境猜測知識的合理性,再講故事,讓學生辯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結合老師的啟發,學習該知識的意義和用法。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努力地完成“保護野生動物”的寫作任務,讓學生根據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野生動物保育語境積極建構知識。能合理地調動這些詞組、詞組、語法,根據其功能構造文章和句子,表達對野生動物保護的見解和認識。
三、讀寫結合的高階思維
1.高階思維重要性
高階思維對促進學生語言學習具有多重意義。引導學生進行高階思維操作,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作者的想法、意圖和寫作思路,理解文章的背景與思路,有效提高閱讀效果。激發學生高階思維,可以培養學生編排和設計文章的能力,從而掌握要點和邏輯規律,形成嚴謹的寫作框架。
因此,運用高階思維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尤為重要。對于如何促進高階思維的操作,教師不妨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語言能力的輸入和輸出中,不斷地進行高階思維的操作,培養良好的思維意識和技能,達到讀寫結合的終極目標,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閱讀文本,并從中學習,培養寫作布局規劃的能力。
2.讀寫結合的高階思維操作策略
或以“Wildlife protection”教學為例,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高階思維操作。第一,在閱讀指導中,針對“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單元核心課文的教學,老師要讓學生摒棄以往的淺顯閱讀方法,從更深的層次上探討本課文的脈絡與結構。老師可以激發學生提煉話語中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要點,也就是從哪方面來描述野生動物主題。通過逐個分析、整理全文,學生們可以提煉出相關的描述性要點,例如“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The living status of wild animals)”等要點,通過組合這些要點,便可以理解話語的總體語境。另外,學生對這些點進行檢視和研究,對其相關性進行洞察,是他們高階思維的操作模式。使學生了解作者的整體寫作思路。
接著,在接下來的寫作任務“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wild animals.”中,大多數高中學生便能解決以往寫作思路不清、文章要點不完善、結構松散等困境,根據模仿作者的寫作思路,進行進一步寫作策劃。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積極推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發散思維,檢視原文的不足,補充其它要點,擴展文本內容,再強化結構的嚴密性。
結語
總之,在教學研究與課堂實施讀寫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操作高階思維、領悟與升華。正確把握這幾個方面,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實現閱讀和寫作的一體化,從而突破以往閱讀和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董豐.讀寫結合寫作測試與高中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J].黑河教育,2012(2):11-11.
[2]溫飛.基于讀寫結合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策略解讀[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12):22.
[3]傅佳琪.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J].散文百家,2021(3):153-1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