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開琴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改革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新課改便是教學發展的新方向。高中歷史課程是帶領學生學習有關歷史的知識,按照新課改教學目標,需要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歷史素養。高中教師應對歷史課程有著正確認識,創新課堂教學體系,使學生養成歷史核心素養。該文主要探究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重要意義,以及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高中歷史教學在課堂上要健全歷史體系,為學生構建專屬的教學課堂,改進歷史教學不足。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科學看待歷史,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為學生構建趣味性課堂。教師也可從學生學習歷史角度出發,合理應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為其構建專屬的學習歷史空間,讓學生對學習高中歷史有著正確的認識。
一、深刻認識歷史教學,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高中歷史學科涵蓋內容廣泛,包羅萬象,社會、人文、藝術等均能在其中找到蹤跡。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不能僅將歷史學科停留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更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即不僅注重知識的習得,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際開展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視歷史,糾正學生錯誤的歷史觀念,樹立高度的認知層次,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培養學生能夠以樸素的唯物史觀來分析時事政治,具備新時代所要求的公民基本素養,承擔起在這個社會大潮中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
(二)學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新時期的育人目標是秉承“立德樹人”的理念,不管是高中階段的哪一學科,均蘊含著豐富的育人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學科素養,也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從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出發,以學科的積極影響規范和教化學生的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例如,歷史學科中學科核心素養所倡導的家國情懷這方面的內容,恰恰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絕好教材。引導學生對人類的起源、發展的過程形成全面的認識,以及在歷史長河中,所涌現出的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繼的建設者們,在他們身上凸顯了非常鮮明的可貴素養,對高中學生的思想會形成積極的影響,有利于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做到以史為鑒知榮辱,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
二、深入探索歷史教學、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有效措施
(一)重視導入,創設生動活潑的上課氛圍
傳統教學中,教師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僅僅依賴教材和教參貫穿全文,整堂課激不起思維的火花,也涌動不了熱烈的情感。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首先,可以從課堂伊始的導入環節上下功夫。眾所周知,一堂成功的課堂,不僅在于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精準把握上,還在于教師的課堂設計是否合理、先進,富有吸引力。而課堂的導入環節,無疑是上課的首要環節,首當其沖擔負起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的重要任務。在課堂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形式把學生的思維引入課堂,如通過講故事、猜謎語、提問題的形式等,引導學生自發地進入學習狀態,構建活躍的課堂氣氛,創設出鮮明生動的教學背景,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的身心沉浸在課堂中,為成功開展教學奠定基礎。
(二)發揚自主,引導學生發揮求知主動性
傳統課堂上,教師注重講授,學生安于傾聽,思維常常被教師帶著走,絲毫提不起探究的興趣,這樣的課堂自然觸動不了學生的心弦。而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教師只有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自主性,才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地投身于合作學習模式中,自主探尋事物的發展規律,理清知識之間的脈絡和聯系,深刻體會高中歷史學科的內涵。例如,在學習“中日甲午戰爭”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給學生羅列出了與甲午中日戰爭相關聯的幾個戰役,雖然這其中的黃海戰役、威海衛戰役都比較瑣碎,但是教師依據中日甲午戰爭這條主線串聯起來后,便在學生頭腦中有效構建了清晰的知識網絡結構;之后,再讓學生自我填充豐富的歷史史實,從而促進他們對本知識點的把握。然后,教師通過設置系統性的探究課題,引導學生深入研討爆發甲午戰爭的原因是什么?戰爭對社會的影響是什么?諸如此類話題,鼓勵學生自主研討,合作探究。在梳理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溝通前后知識點的聯系,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揮出每一個學習者以及每個學習小組的優勢和特長,讓學生在探究歷史課題的過程中培育了家國情懷,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實,并且樹立為國爭光、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的偉大志向。
(三)整合內容,凸顯課程資源的有效性
傳統課堂枯燥無味,學生就像提線木偶一般,學習興趣缺失,學習效果不佳。若要改變教學結構,筆者認為教師還應該具備一種大課程觀,即有一種統領教材、融合教材,巧妙地整合各冊知識點,甚至巧妙整合各科教學的本領,并且能夠為教學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借助信息化手段,豐富教學的形式,提升教學的效率,發揮出整合教學資源、整合教學內容的極大優勢。例如,在教材的編排過程中,由于各地學生的素質不同,學習基礎也各異,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的編排過程照本宣科,就會使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因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材的出示順序,增加或者刪減部分授課內容,建立一套自己的授課體系,使授課內容貼合學生的發展實際,這樣也更能喚醒他們對歷史學科的熱愛。在適合自己的學習體系中,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也在逐步提升,逐步養成端正的歷史學習態度。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日積月累的堅持,因此高中歷史教育者要提高教學能力,致力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創新歷史教學體系,推動教學發展,優化教學質量。高中歷史教師也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嘗試自主探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保證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薛姣.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反思[J].高考,2020(17):133.
[2]鄭小紅.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0(A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