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春碧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少數民族地區;問題;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3-
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主任,教師在日常開展班級管理活動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加強學生的自主管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教育,讓學生成為班級中的真正主人。對于少數民族的學生來說,由于民族之間的差異性,不同民族的學生有著較大的差異,作為班主任教師應該不斷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從而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級管理有效性。
一、目前少數民族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問題
在我國邊緣的少數民族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其他地區存在較大的差異,在許多地方仍然存在傳統觀念和思想的統治地位,甚至部分地區還存在封建思想。在該地區,存在著特殊的文化和歷史,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的教育觀念,導致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存在偏激的心理,認為學生讀書無用。對于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家長的心目中,這些學生讀書就是在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浪費勞動力,不如直接回家干活或者出去打工。有些家長受到這種陳舊思想的負面影響,還存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不愿意讓女兒去讀書,這樣便耽誤了學業。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也存在著許多家長遇到行業的社會分工和報酬不相符的情況,片面的將眼前的利益作為參考目標,從而正確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導致許多應該讀書的學生過早地步入社會,無法獲得應有的教育。另外,許多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不發達,生活水平比較低,許多家庭條件不是非常寬裕,上學還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想,需要面臨許多困難,這需要當地政府和人民應該盡力幫助這些家庭,讓學生早早接受教育。
二、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一)制定明確的班級管理目標
目標是前行的動力和方向,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制定合理明確的目標,同時還需要體現一定的激勵性,讓學生在實現目標過程中不斷進取。因此,教師首先需要為班級整體設計一個奮斗目標,有了這個目標,全班學生可以圍繞這個目標共同努力。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學生給自己定制一個可以實現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目標太低學生很容易實現,不容易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如果定制的目標太高,反而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制定目標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具體內容需要學生自己定制,并且需要具體和可操作性。學生在制定目標過程中,可以使學習目標,也可以使行為習慣目標,可以制定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所制定的目標需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有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定一周不遲到、上課集中精力聽講等習慣目標。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制定一些相關的學習目標。在目標的驅使下,學生可以逐漸形成規范,使學生產生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
教師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遵守班級紀律,要求每個學生履行紀律規范、規則等方面的問題,讓學生正確認識到紀律的重要性,使學生可以積極尊重紀律,將對紀律的認知和形成達成統一,這也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追求。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在這其中,教師需要開展一些具有強制性的管理制度和班規班紀,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接受紀律的約束。并且,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從中將自己的情感進行投入,強化自身的情感認知,以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讓學生將學習與遵守紀律相結合,認識到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另外,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將原本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學會講普通話。習慣的養成十分關鍵,也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和教師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家長的文化修養以及生活習慣等問題導致每個學生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校教育必須以家庭教育為依托,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讓家長明白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民族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賽汗.淺談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中國民族博覽,2018,(20):90-91.
[2] 次仁玉珍.淺談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級管理現狀及對策[J].新課程,2020,(29):204.
[3] 王吉光.淺談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級管理現狀及對策[J].求知導刊,2018,(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