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菊 貝麗靜
摘 要:自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發布以后,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專業都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文章在闡述高等師范院?!冬F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中引入思政實踐價值的基礎上,基于課程思政理念,探尋高等師范院?!冬F代教育技術》課程思政教學的總體思路。
關鍵詞:課程思政 現代教育技術 師范生
中圖分類號:F016.3;G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1-227-02
2004年以來,中央先后出臺了多個關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由此開啟了探索之路,并經過一系列階段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課程思政”理念。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會上明確提出了高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三個根本問題,由此將課程思政工作引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課程思政的含義
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為目的?!傲暯娇倳浽谌珖咝K枷胝喂ぷ鲿h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雹?/p>
大學所有課程都具有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能,學生在接受知識、思維得到鍛煉的同時還會提高思想意識水平,重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堅韌品質和愛國情懷。
課程思政本質上還是一種教育,不會改變專業課程的本來屬性,而是要實現立德樹人,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涵化,從而產生為時代立心的使命擔當與自覺?!氨环Q為‘教育學之父’的夸美紐斯認為每個人都具有知識、美德和虔心的種子,而這顆種子不會自然萌發,需要依靠教育的力量。”②
二、《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程思政的價值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承擔著傳授知識答疑解惑的同時,還肩負著教化人心和以德育人的使命。高等師范院校作為培養基礎教育階段合格師資力量的基地,必然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師范生專業教育教學活動中,將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專業課程講授中,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內在德性和素養,助推師范生師德的養成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
《現代教育技術》是連接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橋梁課程,是高等師范院校開設的公共必修課,主要任務是培養和提高師范生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注重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及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最終提高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本課程重點研究和培養從事教師工作必須具備的現代教育觀念、現代教育手段及方法,是肩負著培養適應與引領基礎教育改革、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面深度融合更好地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重任的課程。
鑒于本門課程的重要性,更有必要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在現代教育思想等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合理加入思政元素,凸顯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把師范生培養成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能為未來國家教育勇當大任之才。
三、《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思政的建設理念
《現代教育技術》不是一門單純的理論課,而是一門充滿生機和富有發展前景的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實踐課程。根據本課程教學內容,深挖思政元素,堅持以學生培養為本,緊抓時代前沿的課程建設原則,把握住學生的需求,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有機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和教書育人落到實處。加強知識傳授和立德樹人兩條主線的建設,要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打消學生顧慮和消極情緒,才能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知識傳授和強化專業技能外,也要注重價值引導,在進行課程全方位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全面分析、收集知識點,進行“融入式”設計,通過引導、創造條件等方式將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政育人元素有機結合,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讓其自我發展。鼓勵學生組織現代教育技術社團,開展全校的多媒體教室義務服務及攝錄像工作,建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學生通過此門課程的學習,能從多方位深入了解教育教學過程,真正做到“聽得進”“實踐得了”,強化自身的學習本領、思想道德追求及愛國情懷,增強自身對未來職業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四、《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思政的現狀分析
為了解《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思政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和實踐路徑,筆者對某師范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得到了以下結果: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師范生對課程思政普遍了解,大多數學生樂于接受,但由于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影響與限制,教師在專業知識的講授中思政內容融入得過于生硬,影響了學生的體驗與理解。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相差不大。
五、《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為免于說教,應采取滿足學生內部需求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平衡,使他們處于連續的良性、健康的環境,這樣才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難以抗拒的影響。”③鑒于《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特點及教學改革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課程思政。
(一)加強高校教師自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
“課程思政”并不是簡單而生硬地在專業課中嵌入思政元素,而是要在引人入勝中潛移默化、和風細雨里潤物無聲,這就要求高校教師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率先垂范。凡是合格的人民教師,都應當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對課程思政有全面、充分和正確的認識,強化內在價值認同,自覺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以身作則地做好思想引導和行為示范,切實把課程思政落在實處。課程思政不是照本宣科、夸夸其談,也不是強拉硬塞,它具有強大的活力,需要在教師不斷地課程實踐中得到學生的理解和認同。一方面,要在專業課的教學中使課堂成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主陣地,不斷地把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到學生心中;另一方面,作為課程思政的實施者,教師具有的淵博的學識水平、優良的工作作風、嚴謹的治學態度、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都在無形中感染教育著學生,會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甚至成為學生一生效仿的“楷?!?,這是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課程思政。
(二)構建《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思政內容體系
根據每門學科的特點與其所蘊含的思政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著重考慮二者融合的實現措施與途徑,不能簡單地用專業知識中涵蓋的思想政治內容代替思想政治理論,更不能把思想政治理論和方法生硬地搬進專業知識教學之中,而是要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理論的有機融合,互相促進,寓思政教育于專業知識教學之中,提高思政的實效性。
本門課程的內容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知識,第二部分是實踐內容?;纠碚摪ń逃夹g的概述、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內容。因為這部分內容涉及對教育技術、學生、教師、教學等方面的認識與理解,因此是本門課程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部分。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要讓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有所認識,知道這門學科在未來工作中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教育技術觀,提高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興趣,培養教育技術支持下的創新思維。在講解信息技術與思政整合教育內容時,引導和教育師范生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使命擔當,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樹立高尚的樂教愛生的教育情懷。在第二部分實踐章節中,主要介紹了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獲取與利用,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內容,在這部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三)改進教學方法增強《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思政的多樣性
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式是制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因素,這種單調冰冷的教育方式稀釋了師范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創設兩種教學環境,一是建立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教學環境。二是建立能進行相互協作的教學系統。在進行基礎知識學習時,可以選擇任務驅動的學習模式、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和教師專題講授相結合的模式;在完成教學技能學習時,可以選擇案例教學、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談論法和教師線下輔導、教師專題講授為主的學習模式;在最后實踐環節時,可以選擇模擬課堂法、小組協作學習模式、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等。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使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跨越時間限制進行交流,實現開放、自由討論下的協同學習。
目前大多數高校正在開展的遠程網絡教育、線上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團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在線上翻轉課時,教師對每位匯報的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挖掘思政元素,在講好立德樹人方面做具體分析闡述,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同時樹立學生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
(四)利用網絡平臺,增強《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思政影響力
當前,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網絡文化迅速發展,為師范生提供了更多更大的選擇平臺。在網絡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動地選擇,自由瀏覽,因此課程思政要充分利用網絡作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平臺。利用網絡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增強教育的效果,充分發揮網絡課程思政的功能。首先,要利用網絡圖文并茂、趣味性強、資源豐富多彩的特點,借助影視、圖片、音頻等形式,貼近學生,滿足學生個性化要求,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網絡內容必須貼近實際生活,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內心有所觸動,切實通過網絡平臺真心實意為學生解難題、辦實事。最后,要樹立平等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在網絡上師生以平等的身份誠懇地進行交流,學生才易于敞開心扉,教師才可以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有針對性地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政活動,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
(五)加快課程思政教學素材庫的建設
課程思政教學素材庫作為課程思政的組成部分,是學校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專業資源素材庫的建設主要包括文本庫、圖形圖像庫和視頻庫等,其中文本庫中包括各類課程思政元素的文檔資料,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實際,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注重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有機銜接與融合;圖形圖像庫主要采集各類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圖形、圖像,用來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視頻庫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錄制的微課視頻、網絡課程視頻等,能為其他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起示范作用。各位教師通過學習優秀素材庫中的素材,實現對優秀課程資源的學習與共享。
綜上所述,在高師《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需牢固樹立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有意識地將課程思政融入到《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實現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課題(GJB1320363),立項時間:2020.7,立項單位: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注釋:
①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1).
②宋廣益.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③王晶.對師范平臺課《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中國校外教育,2018(35)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作者簡介:趙艷菊(1975—),女,漢族,黑龍江佳木斯人,理學學士,講師,研究方向: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貝麗靜(1968—),女,漢族,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