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雯雯 顧進立 謝輝
摘 要:文章以《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課程為例,圍繞高職本科風景園林專業“三全育人”的目標,就風景園林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進行闡述,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課程思政目標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梳理實施途徑,提出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的設計思路,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并進行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課程思政 風景園林 高職本科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1-234-03
一、引言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設想,對高校開展職業化教育提供了大量指導性建議,鼓勵高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應用型技能人才[1]。昆明理工大學城市學院作為云南省率先成立高等職業本科教育的學院,為落實黨中央提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致力于加強課程思政的建設和探索。對于高職本科風景園林專業來說,要為國家培養出高級技術應用型園林人才,承擔起建設美好人居環境重要職能,發揮出風景園林專業重要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因此風景園林專業核心理論課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在教學中深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與課程相結合,根據風景園林學科特點,積極引導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中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理念,堅定文化自信,為服務建設美麗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二、課程概況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是風景園林專業大二(核心)必修理論課。本課程授課對象為風景園林專業本科(五年制)大二年級的學生,先修課程有《風景園林專業概論》《設計基礎訓練1》及《設計基礎訓練2》等。通過先修課程,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建筑學設計方法和步驟,同時對風景園林專業相關知識也有了一定了解。本課程教學主要以講述風景園林規劃原理和設計方法為主線,通過掌握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要素、方法、步驟等內容,建立系統、全面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使學生具備風景園林專業知識的認知及分析能力,為后續《風景園林設計Ⅰ(基礎設計)》《風景園林設計II(能力提高1)》等專業設計課程夯實基礎,是保證高職本科風景園林學生設計課程有效開展的先修基礎理論課,本課程的基礎作用決定了它在高職本科風景園林專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根據學院高職本科的培養定位和辦學特點,風景園林專業在核心課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的教學中,不能僅對理論知識進行簡單講授,更應該在教學中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真正做到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領。因此,《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課程要積極融入思政教育,根據具體授課內容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思政要素及實施路徑;通過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文化自信、家國情懷、職業道德、大國工匠精神及科學思維等德育元素融入到課程內容中,“潤物無聲”地激發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及民族自豪感,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技術應用型風景園林人才。
四、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的設計思路
(一)多門課程思政體系構建
風景園林專業成立課程思政建設小組,主要對風景園林核心課程群的思政體系進行構建。該體系可以改善各門專業課所述經典案例重復、德育元素單一、教師“各自為政”等局面,能夠使風景園林專業核心課程群的思政元素相互支撐、協調推進,使各門課之間相互協調、突出重點。在研究討論的核心課程群思政體系中,《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要協調和其他專業課之間的聯系,并根據課程內容,明確各章節的德育切入點、思政要素以及實施途徑,使本門課程在學生二年級起到承上啟下的核心作用。
(二)思政元素教學實施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的課程內容中蘊含有大量的德育元素,從家國情懷、社會責任、理想信念、文化傳承、職業道德到科學思維等。在具體的教學中,德育元素的融入不能生搬硬套或者出現“兩層皮”的現象,應該從各個知識點中對應找到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例如“文化自信”思政元素的融入,本課程從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進行學習和了解。在具體教學中,第一章《園林規劃發展及特點》課前就引導學生自行查閱中國古典園林和中國詩詞文化等資料和文獻,挖掘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文化元素;在課堂教學中,對中外園林特點進行闡述并展開討論中外園林的不同,深入剖析各園林類型、特點和美學特征;同時著重強調中國古典園林獨特的設計手法和天人合一的造園思想。課后讓學生對經典案例進行分析,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園林的鑒賞能力、弘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激發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同時基于高職本科的辦學特色,在課程中圍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目標,還將工匠精神的弘揚、職業道德的修養等思政元素貫穿在整個教學之中(如表1所示)。
五、課程實施成效
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本門課程積極融入思政教育,并已初見成效。根據學生的反饋及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推廣學生自主獲取課程思政元素的渠道,如從學習強國、云嶺先鋒等平臺和各級媒體新聞報道中選取與風景園林專業相關資料和政策解讀作為拓展材料,學生學習興趣大幅提高,在拓展相關知識點的同時開拓了思維。同時,思政元素在線上線下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更能體現高職本科教學特色,也拓展了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和途徑。
六、總結
將思政教育融入《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課程,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學生對園林文化進行主動思考、探索,從而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得中國園林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最后,本門課程將進一步探索完善高職本科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構建課程“三全育人”格局,與時俱進調整教學策略,及時更新教學方法,為培養“能工巧匠”型高素質高技能園林人才而努力。
[基金項目:昆明理工大學城市學院2021年度宣傳思想政治工作重點培育課題,課題編號:2021A01-2。]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0-07-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黃加付,龔明,殷偉量.論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實際出發,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J].文教資料,2016(1):54-55.
[3] 李瑞冬,韓鋒,金云峰.風景園林專業思政課程鏈建設探索——以同濟大學為例[J].風景園林,2020,27(S2):31-34.
[4] 魏菲宇.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國園林史”課程思政途徑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28):5-8.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云南昆明 650051)
[作者簡介:閻雯雯,昆明理工大學城市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建筑學及風景園林教學與科研;顧進立(通訊作者),昆明理工大學城市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謝輝,昆明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國土空間規劃、鄉村規劃。]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