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婷 黃雄輝

【摘要】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高校教育理念的更新,越來越多的高校在實驗室建設方面傾向于與社會企業進行合作(簡稱“校企合作”)。由社會企業為高校提供更先進的設備,高校實驗室的重要設備擺脫長期處于落后于現代科學技術更新迭代的現狀,同時師生的教與學也能與時俱進。本文旨在闡述校企合作下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思考,主要包括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面臨的問題,校企合作下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利弊分析,同時就如何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實驗室建設方案得到完善與優化,確保高校實驗室提供的實驗教學更加實戰化、后期的運維管理更加智能化提出具體的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校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運維管理
一、引言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到,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實驗室也已發展成為高校現階段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高校教育思想與理念的更新,越來越多的高校實驗室建設正逐漸從傳統的業務模式向科技創新模式轉變。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這些新興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家正在新興建設一批高科技高校實驗室,以及有相當數量的傳統高校實驗室亟待升級改造。在此時代背景下,如何更經濟高效地新建適應新時代科技發展的新型高校實驗室或升級改造傳統實驗室,使之為師生提供更貼近實戰、更適應新時代的實驗教學體驗成為了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同時,這類新型實驗室新建或升級完成后,后期的運維管理存在流程復雜、工作量大的特點,所以如何讓后期運維管理更加智能化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高校實驗室建設需要考慮經濟成本
眾所周知,在當下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的時代,不管是人工智能或者是互聯網的應用產品都在不斷更新換代,而且每次更新換代的經濟成本越來越高。如果高校實驗室需要與時俱進地升級,而高校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與發展不僅有實驗室升級或建設,因此實驗室更新換代所需的巨額費用給高校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對部分經費需要自籌的高校來說尤為困難。
(二)高校實驗室建設需要考慮新興科學技術與實驗教學相融合
在適應新時代的高科技產品逐步被搬進高校實驗室的同時,高校面臨著新的高科技產品如何更高效地應用到實驗教學當中去的問題。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師只能通過廠家的簡單培訓來了解產品的特征與使用方法,研究開發一些基礎性實驗,或者僅僅能夠進行大致的演示性實驗,并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整個實驗室的產品以及新興技術。
(三)高校實驗室建設需要考慮后期管理與維護
實驗室能否有效利用與正常運轉,需要與之相配套的高效科學的實驗室管理體系,同時還需要對實驗室技術人員及時地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學習。適應新興科學技術的實驗室建設與升級完成后,后期的管理與維護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前,盡管實驗室的建設與后期管理都配備了專門的實驗室技術人員,但是由于新興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實驗技術人員的知識儲備缺乏更新,導致很多迭代的技術設備性能及技術特點并不被實驗室技術人員所掌握,運維管理智能化程度不高,徒增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量,甚至在實驗室使用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實驗室建設的優勢
1.可優化實驗室建設方案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實驗室的建設伊始,便由企業的產品技術專家與高校的課程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對實驗室建設方案進行充分討論,得出“最優解”。比如,企業的產品技術專家可以結合高校場地情況對實驗室的整體布局、硬件設施與軟件架構實現定制化;也可以根據課程的業務特點設計更貼近課程理論的實驗教學產品。有些企業如果曾與社會機構或其他高校有過合作經驗,在實驗室建設中可以借鑒經驗,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風險和損失。
2.可降低高校實驗室建設成本
眾所周知,越先進的高科技產品所需的經濟成本越高。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企業為了能夠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并且起到宣傳的作用,可以在實驗室的建設過程中向高校提供先進的、高質量的硬件設備或者軟件進行試用,長此以往不僅可以改變高校實驗室軟、硬件長期落后的現狀,還能促進師生的教與學與時俱進,減少高校頻繁購置高科技產品的經濟成本。
3.提供長期可靠的實驗室維保服務
高校實驗室引進了高科技軟硬設備設施后,管理維護與保養同樣不容忽視。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企業可以為高校實驗技術與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設備培訓、后期運維管理培訓等,并且雙方建立長期溝通聯系渠道,在高校實驗室軟硬件設備設施出現問題時,能夠由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及時解決,從而延長各類設備設施的使用壽命,并且保證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可能面臨的問題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企業在很多方面確實可以改善目前高校實驗室建設存在的問題,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問題。第一,既然是校企合作,當然企業也不可能免費給高校提供這諸多的益處,企業的訴求可能包含但不限于要求高校提供業務宣傳。如果實驗室建設是分階段進行的話,當企業認為第一階段宣傳做的不到位或其他原因獲益不足,實驗室的建設就有可能導致“爛尾”;第二,企業的技術團隊也有隨時面臨解散的可能,這就對實驗室后期的維護與保養帶來了隱患,有可能會影響正常的實驗教學。第三,由于企業不管是在實驗室前期建設還是后期運維都會提供技術與管理的支持,這樣就有可能會導致實驗室技術與管理人員存在對企業技術支持的依賴,一旦脫離了企業很多維護與管理工作就似乎無法開展。總之,這些問題都是高校實驗室建設與后期管理運維中“隱形殺手”。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思考與建議
(一)實驗室建設初期須進行風險評估
在實驗室建設初期一定要對該類實驗室建設進行充分調研與風險評估,要明確準備建設的實驗室是否適合以校企合作的模式建設。校企合作模式下會有哪些優勢與問題,在現有的制度基礎下能否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同時避免相關風險。充分的調研與風險評估不僅有利于后續的合作企業選取,也有利于實驗室建設方案的完善與優化。
(二)對合作企業資質應篩選評估到位
高校在選取合作企業時,應根據企業相關資質進行篩選和評估,確保實驗室建設的專業性和管理的穩定性,以期建成后的實驗室教學功能符合高等教育規律。一是企業過往的建設經驗應與擬建實驗室的專業有較高相關性;二是企業技術團隊應有相關專業基礎,能夠深入領會擬建實驗室的實驗教學功能和高校的建設要求。
(三)實驗室建設方案需充分論證
實驗室建設前,應對建設方案進行充分論證與優化,無論是實驗室的環境、硬件設備設施、軟硬件部署的架構、與實驗教學的融合性,還是后期的管理維護,都需要進行嚴謹的論證。借鑒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尤其是同類院校的類似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在各方面都要充分調查調研。在建設論證過程中,企業的技術專家、課程教師與實驗技術與管理人員應全程參與,充分討論研究。
(四)實驗室建設與教學內容體系需充分融合
在對實驗室功能設計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高校實驗室建設必須最大限度地保障實驗資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現實驗室建設完成后成為擺設的窘境,要讓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充分融合,應結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以及相關業務工作特點,讓實驗室資源不僅可以滿足傳統的演示驗證性實驗為基礎內容,也可以擴展到綜合分析性實驗和研究應用性實驗。讓實驗室可以滿足循序漸進式的更貼近實戰化的實驗內容體系建設,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應用的專業能力素養。在這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企業對產品特點的充分了解與課程教師對課程業務的充分理解,打磨出與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匹配度最高的實驗室功能。
(五)實驗室管理體系的完善與優化
高校實驗室在建設與投入使用的過程中,完善的實驗室管理體系是實驗室獲得有效利用與正常運轉的先決條件。不管是在實驗室建設初期還是在投入使用的過程中,實驗室技術與管理人員都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完善實驗室的管理體系,從實驗室環境(溫度、濕度、光照、空氣凈化度以及實驗室衛生)、日常的管理和維護工作、軟硬件設施設備維修保養到相關實驗內容的原理與實操等方面都需要進行非常專業的論證與實現。在這方面,就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相關培訓,以及相關的技術文檔進行參考,讓整個實驗室管理體系更加智能化。
(六)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下實驗室建設制度
某一類事情如果越來越常態化,那么就需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將整件事情從頭至尾規范起來,才能規避相應的風險。同樣,校企合作作為未來高校實驗室建設的方向之一,高校應當建立完善的管控制度保障項目全程的合法合規。
實驗室建設初期的風險評估、對合作企業的評估與篩選標準、實驗室建設標準、實驗室驗收標準、實驗室與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融合標準、實驗室后期管理體系標準等,都應有完善的制度進行規范,尤其是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涉及到的領域廣泛,必須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執行。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制度來規范,還應當建立監督審查機制。
五、總結與展望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暴露出的問題可以得到部分的解決,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高校在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方面應當充分揚長避短,主動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在實驗室建設初期進行風險評估,對合作企業進行充分評估與篩選,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對實驗室建設方案進行充分論證,讓實驗室功能建設能夠充分與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相互融合,不斷完善實驗室管理體系,并且最終可以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來規范。確保高校實驗室最終不僅在建設過程中合法合規,而且提供的實驗教學更加實戰化、后期運維管理更加智能化。
參考文獻:
[1]黃超.基于物聯、互聯技術融合的智慧實驗室建設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13):215-216.
[2]潘德龍.計算機應用技術在高校實驗室管理中的應用[J].數字通信世界,2021(05):192-195.
[3]尹茉莉,劉磊,王會巖.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的高等學校實驗室管理改革[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21,42(03):194-195.
[4]胡國強,楊彥榮.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智慧實驗室的構建與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03):283-287.
[5]宋元玲.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應用實驗室管理模式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24):94-96.
[6]王璐.公安院校圖像偵查技術課程實驗教學創新探索[J].鐵道警察學院學報,2021,31(01):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