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瑰
摘要:古詩詞因其優美的意境、含蓄雋永的表達、和諧的韻律傳誦至今,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啟迪學生智慧、凈化學生心靈等方面具有獨特意義,小學階段又是奠定基礎、豐富積累、提升審美的關鍵時期。隨著新課改的落實深化,加強小學語文古詩詞深度教學成為了一線教師重點關注的課題,幫助小學生更好了解我國古詩詞文化,感受古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弘揚與傳承我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優化措施
引言
古詩詞與現如今學生生活存在著時空差距,同時,古詩詞語言凝練含蓄,與學生平時閱讀的現代文有區別,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有一定的難度。傳統教學理念,是教師更多將古詩詞教學的關注點集中于詞語解釋、背誦默寫,基于考試要求,強調學生古詩詞知識積累,缺少挖掘出古詩詞中承載的思維方式、價值意義等,教學缺乏深度。因此,新時期,需要教師加強古詩詞深度教學,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挖掘古詩詞中承載的思維品質、哲理內涵以及精神境界對學生發展的意義與價值,達到古詩詞教學的成效。
一、完善古詩詞深度教學的特征
以學生的發展為導向,提升課堂教學的發展性品質是深度教學的最終目標。小學語文古詩詞深度教學要求學生在掌握符號知識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古詩詞所承載的邏輯思維、人文底蘊、價值追求,指向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探尋古詩詞對學生發展的長遠意義,賦予學生新的精神力量,實現古詩詞教學對學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小學語文古詩詞深度教學,既要注重知識內部之間的聯系,還要明確知識間的聯系,打破古詩詞單一解讀教學,探尋古詩詞對學生發展的多重意義,挖掘古詩詞背后的文化背景、文化精神與文化價值,更好體悟詩人的思想情感。此外,學生是獨特的生命個體,對古詩詞的理解存在個別差異性。學生應從自身已有的經驗出發,結合自己的思考加深對古詩詞的個性化解讀,從古詩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感悟,挖掘古詩詞的文化內涵并內化于心。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深度教學對策建議
(1)結合學習經驗,個性化解讀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做出個性化解讀,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感悟。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得到啟發與共鳴,汲取古詩詞中的精髓與養分,探尋古詩詞內在邏輯思維,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啟迪,實現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這需要教師探尋學生的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與古詩詞教學的契合點,建立古詩詞與學生的意義關聯。
例如,在講解《清平樂·村居》中的“最喜小兒亡賴”一句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老人家對小兒子的喜愛之情,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亡賴”的意思,詩中是說他自由自在,天真可愛、無拘無束,叫他“亡賴”,也是說明小兒的調皮淘氣到了一定程度,正如我們現實生活中,當你特別淘氣不聽話的時候,家長越是喜歡你,越恨不得罵你一句小壞蛋是一個道理。加入學生已有的理解,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注重知識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有利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個性化解讀,加強對古詩詞的獨特理解與感悟。
(2)創設教學情境,沉浸式學習
意境的營造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深度教學中體現為創設古詩詞情境,教師結合誦讀、想象、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復現意境,置身于特定情境中講解古詩詞,學生經過體驗探究、反思與上浮,走近詩人的內心世界,感悟詩人的內心情感,教師在創設古詩詞情境時可以結合視音頻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可以幫我們快速還原古詩詞的意境,呈現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學生能快速進入詩境,體會詩人的所見所感。
例如,在教學王維《山居秋暝》一詩中,解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句,教師可以播放與泉聲細流相關的音樂,引導學生配樂朗讀,體會詩人將山居所聞訴之于聽覺;通過呈現“明月”“清泉”等圖片,感受詩人將山居所見訴之于視覺;詩人借皎潔的月光、流動的山泉,營造了一幅山居景色秀美寧靜的畫面,從幽清明凈的畫面中體會詩人歸隱山林的閑情逸致與高雅情趣。
(3)注重文化浸潤,文化再創造
古詩詞中蘊含著詩人對社會、人生哲理的認識,挖掘古詩詞中的文化精神、文化思維與文化屬性,有助于在古詩詞符號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再創造,實現古詩詞教學對學生的意義增值。古詩詞課應處處散發著文化韻味,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是文化符號的象征,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深度教學時應挖掘古詩詞中的文化符號,探尋古詩詞的文化內涵與文化價值,實現更深層次的文化追求,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例如,《蝶戀花·卷絮風頭寒欲盡》中寫道:“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借助“雙魚”是書信之意,表現懷人之思;《琵琶行》中寫道:“其間旦暮為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杜鵑,其聲哀怨悲切,動人肺腑,渲染悲涼、傷感的氣氛。教師應善于挖掘古詩詞背后的文化價值與文化追求,在對古詩承載的文化思維、文化價值、文化底蘊理解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古詩詞蘊含的哲理思維內化于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在啟迪學生智慧,提升學生審美與想象能力,弘揚與傳承傳統文化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深度教學為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不斷創新教學理念與模式,更加全面、系統的為學生解讀古詩詞,實現古詩詞教學由淺表走線深入,提升古詩詞教學的品質。
參考文獻:
[1]于靜.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優化策略[J].品位經典.2020(04)
[2]蔣琳.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