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紅
摘要:高中政治教學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深刻認識新課改的精神,從學生的真實發展需要出發,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為構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奠定基礎。在教學中,我認為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這就要求政治教師要依托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關注點,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如創新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促進課堂教學多樣化,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愿意參與。本文圍繞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進行研究,并提出若干建議,以期對廣大政治教師有所啟示。
關鍵詞:新課改下;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一、現階段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現狀
首先,教學方法單一、陳舊,課堂無趣。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對學生這一群體進行分析,這一群體的典型特征是青少年時期的高中生,思想活躍,充滿活力?,F在很多教師仍然采取單一、陳舊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枯燥、缺乏活力,學生難以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教學效果不佳。它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儲備,改進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及時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豐富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趣味性。其次,沒有確立學生的主體性。目前高中政治課,大多數時候活動的開展以教師為核心,學生成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很少有機會參與自主思考與探究,這不僅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依賴的心理,而且消磨了學生政治興趣,影響他們的求知積極性,更會阻礙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最后,傾向知識的機械學習與記憶。在應試教育觀影響下,最大的弊端就是學生學習知識不是為了幫助自己成長和發展,而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只注重知識的背誦,不重視客觀與現實的聯系。高中政治課教材過于理論化、抽象化教材內容,雖然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的過程中記住了一些知識,卻不懂得其中的意義,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二、新課改下構建高中政治課堂的具體策略
(一)設定預習導學案,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導學案作為預先編制的學習方案,它對學生自主學習有著積極的驅動作用,有助于學生厘清教材知識的結構體系,它是一種促使學生進行高效自主學習的有效路徑。故而,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編制預習導學案來優化教學方法,使教學的“教”轉變為“導”,促使學生以“要我學”的狀態,轉化為積極主動的方式,這樣才能將學生主觀能動被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其價值得到自我實現。
例如:學習“文化對人的影響,感受文化影響”相關內容時,筆者為學生制定了以下導學案。如其一,梳理基礎知識,即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來源;文化對人的影響的體現,以及文化對人的影響有哪些特點等。其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為學生提出了啟發性思考問題:“不同的民族文化環境下,人們的行為方式是否存在很大的差異化?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看不見,摸不著,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那是否是無法選擇的?世界觀、價值人生觀作為文化素養的基準,人們持有的三觀對終身發展有著深遠影響,那么是否說三觀一經形成就會固化而持久不變呢?……”然后,讓學生基于上述導學任務,對所學內容進行自主自主閱讀、分析和探討,在深化理解和認識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有效發展。
(二)利用微課突出教學目標,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在高中政治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利用微課突出教學目標,本身就是政治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有消極心理,沒有形成良好的興趣愛好,而利用微課的手段引導學生學習內容,從而產生強烈的興趣和主動性。由于教學任務繁重,上課時間長,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被動的,根據老師的講授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微課的使用不僅減少了授課時間,而且呈現的內容也更加具有趣味性,充分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其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增強學習效能。
例如:學習“價值與價值觀”一課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用微課來明確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利用影視作品《戰狼》來導出教學目的,《戰狼》在上映后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多數人選擇進入影院觀看,如果從宏觀的角度分析《戰狼》的價值,《戰狼》與價值觀兩者之間存在聯系,而教師通過利用《戰狼》的影片資料進行微課設計,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接受學習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運用連續性的提問方式,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高中政治學雖然是一門理論學科,但其課程內容具有連續性,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時要注意運用連續性的提問方式,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
例如:在學習“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時,教師首先要講的是文化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其中的重點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振興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問題的連續性設置。先讓學生了解文化與生活的聯系,還可以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和交流對外來文化所持的具體態度,使他們認識到要有選擇性地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此充分體現我國傳統文化具有的接納和兼容性。與此同時,針對連續創設問題,教師可切入對待我國傳統文化的態度。在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中,讓他們懂得堅決杜絕封建迷信等不良文化形態,以批判性的態度來傳承和弘揚優良傳統文化,并能夠不斷發揚和繼承有助于實現中華偉大復興的優秀傳統精神。此外,教師還應在下課前抽出一些時間,引導學生在交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具體案例的同時,討論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這樣,采用問題引領式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一體系化的思維,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培養其探究能力。
總而言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理念過時,已無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也無法滿足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師應運用“精益求精”的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探索建立有效課堂的途徑,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全新的教學模式,重視教學實踐,對以往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進行創優,促進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文章對此問題進行了研討,并提出若干建議,希冀對這一領域的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志勇. 新課改下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策略[J]. 名師在線, 2019, (3):30-31.
[2]許晶雯. 新課改下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 東西南北(教育), 2021, (8):270.
[3]孫華兵. 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教學的實現[J]. 啟迪(下), 202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