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玲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有效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教學水平,教師應該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作為切入點,不斷革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文章從數學思維能力的概念著手,探究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對策,通過不同方式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重視的不僅是學生的成績,更看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高中數學知識點也更加抽象、繁雜,這就對老師的課堂觀念和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時間邏輯思維能力等的訓練,促進學生掌握更復雜的數學知識,對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果具有很大意義。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概念
人們能夠把數學思維作為一個思考的維度,并運用數學思想把感性的事物轉換為理性的思維模式,進而處理各種問題。和其他專業比較,應用數學專業有著更強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數學思維技巧主要包括概括思維能力、空間思維技巧、發散思維能力、以及逆向思維技巧。要求學生會運用概括、描述和比喻完成推理;靈活運用數學概念、思想與方法。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學生很容易存在對公式使用不熟悉、缺乏解題思維、解題方式單調等問題,因此處理這些問題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
1.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的形成有利于高中數學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充分認知數學問題。例如,已知集合A={a,a+b,a+2b},B={a,ac,ac2},若A=B,求c的值。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充分利用數學思想,明確此題是應用集合概念中集合元素特性的問題,根據集合的無序性、互異性和確定性建立方程。分兩種情況討論。(1)令a+b=ac,a+2b=ac2,聯立方程、消元,得a+ac2-2ac=0,即a(c-1)2=0。當a=0時,集合B中的三個元素均為0,不滿足集合的互異性,所以a≠0;當c=1時,集合B中的三個元素均為a,不滿足集合的互異性,所以c≠1。(2)令a+b=ac2,a+2b=ac,聯立方程、消元,得2ac2-ac-a=0,即a(c-1)(2c+1)=0。當a=0和c=1時,集合B中的三個元素均不滿足集合的互異性,所以2c+1=0,即c=-。經過分類討論,得到c的值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經驗分析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方法、流程和原則,從而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抽象思維能力的欠缺,是學習者無法認識和處理數學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中數學課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概括和總結數學問題,并利用各個知識點與各章內容間的聯系處理數學問題,從而串起整個數學知識點的主線,即數學框架。學生在學習時,一旦具備了總結、歸納、總結數學知識的基本能力,又可以對所學知識通過結構圖加以有效整理,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便可以逐步鍛煉起來。當學生復習知識點時,老師也要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帶領學生做變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總結、歸納數學問題中條件的相互聯系和問題的變換規律,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促使學生盡早認識到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維能力的訓練中,是高中數學教師重點探究的課題之一。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思維能力差異帶來的認知差異,明確思維能力的基本概念,從而產生提升自己思維能力的迫切愿望。
例如,在教學“數列”相關知識時,教師列舉以下兩組數據:(1)1,1,3,5,8,13,21;(2)1,3,5,7,9,…,2n-1。教師讓學生觀察并自由探討兩組數據的特點。部分學生認為兩組數據是隨機的;還有部分學生認為這兩組數據存在一定的規律性。通過這一方式,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提升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明確如果沒有思考就不能解決數學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鼓勵學生創新思路
為節約課堂時間,大部分老師往往會直接公布學生數學教育問題的正確答案,忽視了學生獨立思維的重要性,從而間接切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途徑,既扼殺了學生創新精神的萌發,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以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正常發展,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影響。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高中的數學老師必須適時改變課堂觀念,逐步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賦予學生自由思維、聯系實踐、發展思維的時間與空間,并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式處理數學問題,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良好的數學教育和思考技巧是學生掌握數學的主要前提和基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數理邏輯思維的培訓,并采取創新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深入地研究數學知識,同時通過教師積極參與課堂,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發現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反思的良好情境,為學生今后的學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參考文獻:
[1]馮駿.基于高中數學解題方法的幾點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4):138-139.
[2]姚昌晟.談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考試周刊,2021,(68):85-87.
[3]李文娟.高中數學應用題中最值問題的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