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國
摘要:初中化學知識點較多,而且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這類問題,許多問題是由傳統教學造成的,但是由于新課改的出現,教師可以采取更全面、更有趣味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如,教師通過創設多媒體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為了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通過合作學習,教師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課改;教育;融合
在新課改中的不斷推進,逐漸走進教師的視野,受到廣大教師的喜愛。但是,融合教育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教師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市面上流行的教學方法,而且在實施融合教育時,教師要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和自己的教學水平作相應的調整,由于教師看到的融合教育案例,所以,在實施融合教育之前,教師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它需要對他人以及自己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調整。
一、開展課堂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化學以實踐操作為主的一種自然科學學科,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進行實踐探索的有效途徑。初中化學教師應從重理論、重實踐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機會進行自主實驗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獨立提出實驗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操作儀器,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探究實驗結果,在學習中不斷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從而逐漸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踐能力。
舉例來說,在教授《制取氧氣》時,本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在實驗室中發生催化與分解反應的原理,以及催化與分解反應的概念。課程開始后,筆者首先介紹實驗內容,讓學生熟悉實驗方法。接著,筆者又設計了實驗空間,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在學生操作實驗的時間內巡游實驗室,觀察學生的實驗方法,給學生一些指導,使學生更快地理解實驗內容。
二、建立合作探究小組,促進學生交流互動
合作教學是新課改中倡導的一種創新教學策略,它的目標是改變學生個體間相互競爭、相互分離的關系,不斷促進學生積極的互動與交流。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對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通過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全面認識和具體認識,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希望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相互指導,相互配合,相互促進,通過交流、分享觀點和見解,實現合作探究,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最后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及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質量守恒定律》時,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探索比較強烈,針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發展,筆者采用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在課堂上,筆者首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筆者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每組五個,分好小組后,由筆者進行正式的教學活動。本課程由筆者布置的探究任務,通過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任務下發后,筆者會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從而完成探究任務。
三、改革教學觀念,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觀念是指導和引導行為,只有更新教學觀念,才能確保教學行為的有效實施。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應主動轉變其落后的思想觀念,從“師道尊貴”“以師為本”出發,教師要轉變教學姿態,肯定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學習過程中,應努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有充分的思考、學習空間、探索機會。
比如,在教授《酸和堿的中和反應》課程時,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模式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因此,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如,筆者在課堂上會設置學生提問環節,鼓勵學生提問,面對學生的提問,筆者將耐心回答,另外,筆者也將通過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勤思考的習慣,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
四、提煉教材內容設問,啟發學生學習思維
思考是學習化學的靈魂,啟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思維是化學教學的目的,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因此,設置和提問是化學教學中不可忽略、替代的重要一環。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改革灌輸式教學的策略與方法,從整體上把握課本中化學教材的主要內容,從中提煉出重點,困難與關鍵知識,在此基礎上,設計具有啟發性、探究性的問題,把握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提問,創造問題情境,要創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認識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比如,在教授《酸堿中和反應》時,講如何將融合教育在初中化學課程中的運用,對于教師而言,融合教學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同時也有利于師生的學習,融合教育雖然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但在課程學習中卻存在一定的“未知”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它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綜上所述,有效教學的達成與實現是廣大教師不懈努力追求的價值目標,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必然性要求。所以說,每個初中化學教師都應該順應教育發展和變革的趨勢,明確全新的任務、目標,讓初中化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徐勇.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的新思考[J].知識經濟,2016(14):170.
[2]鄭愛玲.淺談構建初中化學課堂的高效性[J].亞太教育,2016(0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