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英
摘要: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去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也更加合理地培養學生們對于數學學科的長期學習興趣,最終有效促進學生們數學素養的提升。對此,本文從“巧用互聯網資源,拓充課堂教學內容”“巧用微課視頻,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巧用大數據平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三個方向對如何加強信息技術手段在數學課堂上的合理應用作出了較為深入的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手段;互聯網資源;微課視頻;大數據平臺
伴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程度越來越深,包括數學學科在內的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這也就進一步考察了教師們的專業教學水平,從而利用更便捷的條件去為學生們提供更加優異的學習環境。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要幫助學生們更合理地認知網絡的兩面性,從而促使學生們利用信息技術來合理幫助自身的日常學習,也有效避免了一部分學生因沉迷于網絡而影響正常學習的現象的出現。
一、巧用互聯網資源,拓充課堂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課本上的內容大多是一成不變的,也因此這些內容就是較為“過時”的,所以教師就要善于巧妙運用互聯網資源來拓充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們的課堂注意力。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時期的小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廣泛,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學習需求也更加廣泛,進而教師就要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融入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話題,這樣一來也更加有利于學生們參與到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最終學生們的學習印象也更加深刻。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認識圖形(一)”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就可以首先利用互聯網搜集一些不同圖形的物品圖片,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小明的家里有一大堆的東西,簡直太亂了,你們能幫助他對這些東西進行分類嗎?”同時向學生展示出這些物品的圖片,進而引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并引導學生回答,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以繼續詢問學生:“你們為什么這樣分類呢?這些物品都分別屬于哪一類呢?”學生回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然后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出這些圖形,并引導學生觀察其特征,從而不斷的擴充課堂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二、巧用微課視頻,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和發展,對此教師就可以巧妙利用微課視頻展開教學,從而既可以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限的,這也就造成學生們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容很難將知識牢牢掌握,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微課視頻來鞏固自身所學,從而充分促進學生們數學成績的穩定提升。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就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大綱以及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等內容將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學習重點難點等內容放到微課視頻中,如“湊十法”的思想方法以及學生對這些數字的進位加法運算規則等內容,進而學生在課下便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去鞏固這些基礎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微課視頻中放一些適合不同學生的習題,從而使得學生可以通過習題不斷的提升自己,獲得進步。
三、巧用大數據平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生是正處于發展的人,也因此他們的發展過程是值得每一位教師所重視的,對此教師就可以巧妙運用大數據平臺來記錄學生們的成長歷程,而這對于促進學生們全面發展也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的,這也就意味著小學數學教師要盡可能地去改善以往的“一刀切”式教學策略,而是注重引導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礎上去促使他們自發探究學習,從而有效加深學生們對于知識核心本質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任課教師平時可以將學生每次大考、小考的成績記錄到數據庫中,同時也要將學生每次在考試中容易出錯的習題放到數據庫中,進而使得學生不僅可以根據數據庫來看到自己成績的波動程度,還可以不斷的復習鞏固每次考試中的易錯點,促進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己。此外,教師也可以在此過程中根據數據庫中的數據充分的了解不同學生的成績情況,進而更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更加高效率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合理應用,大大改變了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而這也就更加激發了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主動意識,進而課堂上的學習氛圍也就更加熱烈,久而久之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也自然會有大的進步。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要充分鍛煉學生們對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促使學生要在掌握數學基本符號的基礎上能夠有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現實問題,進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馬曉琴.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研究[J].讀寫算,2019,No.1135(24):60-60.
[2]張梅英.新時期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讀與寫:上旬,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