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杭招
摘要:教師充分把握學生信息技術學習具體動態,以“互聯網+”技術作為重要指導,實現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學習進步之下,也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發展。教師借助“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讓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學習體系更加合理和全面。本文立足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角度,分析了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引言:
教師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完美打造為主,激活學生學習欲望和積極性。教師全面整合學生學習發展,希望學生處于的信息技術知識學習課堂十分合理和活躍。學生擁有了對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的重點認識和理解,加強了對所學內容重點思考,也獲得了學習的機會。當前互聯網時代到來之下,為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學習提供了指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教學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學生在家中就可以通過視頻學習,能夠讓學生科學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這種以學生為主導的形式會讓學生覺得有成就感,實現學生在學校中不被按部就班地安排、學習,可以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跟時間自行安排,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也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新穎,符合現代中學生的思想及審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效地提高自主能力,同時還能結合現代網絡查閱資料。現在的學生幾乎都離不開網絡,翻轉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貼合了大多數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會讓學生愛學習,想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教學策略
1.教師引導初中生探索課程知識
互聯網環境要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實施創新性的課堂教學,重視立足信息技術的運用打造更優質的探究平臺,引導初中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個層面的探索與運用分析。基于初中生呈現出的學習需求與認知能力,文章認為信息技術教師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制作高水準的導學案,引導初中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個層面探索。
以PPT教學為例,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搜集相關的教育資源制作導學案,通過運用導學案引導初中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個層面的探索,也能鍛煉學生的預習意識與探究能力。重點圍繞概念界定、新幻燈片插入、文字編輯、圖片插入與轉換效果選擇等知識點制作導學案,提高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知程度,也能運用導學案引導初中生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知識點的學習,通過預習的方式推動后續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以保障教育效率。學科教師在班級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開展更高水準的知識講解,這樣能利于班級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點與框架結構,從而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與實際效率。所以在對初中生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到信息技術體現出的價值,重視立足實際情況實施多樣化的課堂知識講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
2.教師培養初中生的探究意識
信息技術教師應該立足互聯網環境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與能力培養,重視結合實際情況打造高水準的探究平臺,引導初中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多個層面的探索與運用分析,這樣有利于收獲更高層面的探究平臺。
例如在對初中生開展“網上資源搜索”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科教師應該在教學目標指導下提出多個層面的思考問題,立足思考問題的提出引導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探索與能動性分析。通過提問,學科教師能指導初中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個層面的探索與情感分析,在解決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收獲更高層面的知識體驗,也可以確保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基于初中生的問題回答情況,學科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講解,引導班級學生梳理相關的課程知識點,也能通過問題思考的方式鍛煉班級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初中生對資源搜索知識點的學習與認知程度。
3.教師運用微課提高重難點知識講解效率
信息技術課程知識體現出抽象性與實踐性較高的特點,初中生應該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微課能提高初中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程度,通過視頻播放的方式引導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探索與實踐運用分析,具有較高的課堂運用價值。所以學科教師也應該重視通過微課的運用提高重難點知識講解效率,強化初中生對課程知識的認知程度。
例如在講解“自定義動畫”課堂知識的過程中,學科教師需要分析課堂教學的目標與需要達到的能力培養標準,綜合多種因素制定高水準的教學方案,重視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個層面的探索與實踐運用。基于課程知識的多樣化與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學科教師應該圍繞動畫編輯路徑、自定義路徑與幻燈片的切換效果重難點課程知識制作微課,以微課為載體引導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實施多個層面的探索,提高學生對自定義動畫知識的認知與了解程度,重視強化班級學生對自定義動畫知識的實踐操作能力以保障教學的實際效率。在微課資源利用的基礎上,信息技術教師能提高初中生對知識點的學習意識與探究能力,也能避免教學氛圍沉悶問題的發生,引導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個層面地探索。
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教師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合理打造過程中,要讓信息技術教學優勢得以確立和彰顯。教師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價值,讓學生看到了知識學習的精彩和實際意義。通過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完美構建,釋放出教學精彩過程中,學生學習內涵得以彰顯,也會提升信息素養。跟隨“互聯網+”時代的步伐,促進學生學習發展,學生感受到了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精彩之下,也體會到了所學內容的重要意義。教師把握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和實際力量,學生整合課堂學習模式,與教師密切互動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常玉蘭.“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101-102.
[2]蘇喬花.互聯網+信息技術PBL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以初中動畫制作教學內容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08):41-43.
[3]劉力源,宋德正.“互聯網+教育”在地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以“YY平臺”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7(09):39-42.
[4]趙琴.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課堂深度融合實踐的研究[J].學周刊,2017(19):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