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與時俱進,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要求,在音樂鑒賞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豐富課堂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一、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重要性
音樂為古老藝術中的一種,古時人們借助音樂完成自身想法、情感的表達,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還可有助于人們想象力的激發。高中教育體系中,音樂為一門特殊學科,此學科展開的重要意義即在于將音樂技能、音樂意義向學生傳授。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音樂教學活動的展開可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推動學生整體技能、協作技能的訓練。除此之外,音樂教學在高中生創造力、創造性思維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加之中學階段為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滲透至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具備重要意義。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對學生加以全面了解,分析學生自身條件及實際需求,積極挖掘學生創造性,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借助音樂教學活動的展開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高中教育體系中,音樂教學為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家長因受應試教育影響針對音樂學科教育重要性并未形成正確認知。實際上,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借助音樂的聆聽,可深化學生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塑造,推動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對音樂學科發展需求、學科特點等加以考慮,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至教學活動中,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推動學生創新技能的提升,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二、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1、豐富教學內容
新課標中并沒有明確要求高中音樂鑒賞課中課本的重點內容以及需記憶的知識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情況、自身教學經驗等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音樂對于學生而言,并非單純的學科,而是一種可以給生活帶來快樂,豐富學習生活的一種途徑。只有讓學生覺得音樂是一種享受,是一種點綴生活的方式,才能讓學生真正地熱愛上音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音樂鑒賞課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及創新能力。傳統的限制在教室內、單一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盡可能豐富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以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
例如,針對鑒賞過的《王大娘釘缸》,可以讓學生嘗試重新填詞演唱,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讓音樂鑒賞學習變成一件有趣味的事情,提升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融入學生喜歡的經典通俗歌曲,比如: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BEYOND的《海闊天空》等,通過帶領學生演唱、鑒賞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為創新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2、優化教學方法
音樂課本在課堂中是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資料,但是教師不能照搬課本、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課本是學生學習的工具之一,教師可以借助課本,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時,在課下的作業布置中,教師最好不設置固定性的單一答案,開放且多樣性的答案更有利于學生展現出自己的個性化特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對于每一節課堂都是有所期待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上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不斷優化教學方法,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培養其創新能力。
音樂鑒賞教學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針對聲樂的欣賞曲目來說,有男聲、女聲和童聲;對于演唱方面來說,有獨唱、合唱等。根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一兩課時內掌握這些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海量的優秀音樂資料中,選取經典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
例如,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鑒賞《獨特的民族風》這一首關于蒙古族的民歌,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音樂圖譜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會出現一幅幅壯闊的關于蒙古大草原的畫,這是學生根據自己聽到的音樂,用圖畫的形式來表現自己內心對這首詩歌的理解以及想表達的情感,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創新教學模式
既往音樂教學中,教師多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講課,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卜學生所學內容以及對音樂的感悟、對音樂的理解多是源于教師,甚至只是照搬教師對音樂的感悟與理解,這樣就很難幫助學生形成自我認知,更難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轉變教學觀念,充分重視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需要盡可能地將課堂歸還給學生,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開展探究式教學,做好引導工作,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學習,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音樂中所傳達的情感,探尋音樂的共鳴,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相關內容,而非被動地接受知識。
例如,在鑒賞音樂《孟姜女哭長城》這一音樂作品時,教師就要轉變傳統教學中直接告訴學生作品的內容、名字、作者等信息的教學模式,而是要保持音樂的神秘性,讓學生先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情感、內容,然后再將“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講給學生,再引導學生聽音樂展開聯想,總結感悟,并可引導學生摘取音樂的片段來給故事配樂,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聯想、去感悟、去動手配樂,達到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效果。
三、結語
高中音樂鑒賞課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在高中教育教學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職責。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認知,以更專業的教學能力、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來為學生開展音樂鑒賞教學,做好教學的引領者,讓學生在自主探尋、實踐演唱中更深入的感知和理解音樂,充分感受音樂所傳達的感情,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認知與感受,讓音樂成為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吳進. 提升高中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實踐思考[J]. 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3):222.
[2] 劉媛青. 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J]. 明日風尚,2019(1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