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符合該階段學生喜歡多角度認知外界事務的性格特點和興趣特點,也能良好的培養學生的情感認知。而為了更好的優化教學結果,則需要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有多角度的、良好的、深入的互動,變單一知識輸出為雙向情感交流,所以需要小學音樂教師既重視與學生的互動,還要通過備課、教學等多形式打造良好的物質交流環境和人文交流環境。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互動;教學策略
雖然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被逐漸提上日程,但縱觀全局,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方法創新和教學理念轉變上相較于其他學科教師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尤其是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中,常出現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集中表現為教師占據教學結構的主要部分,用大量的時間輸出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需求的了解和在與學生的溝通中對教學資源的豐富和教學流程的調整,導致學生雖對音樂學科有較濃厚的認知興趣,但卻無法真正在音樂中有所收獲,也不能夠多角度的從音樂中感受快樂。所以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同樣重視教學形式的創新,以科學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優化與學生的互動質量。
一、有效互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生學習能動性主要受個人興趣的影響,而興趣又與學習環境有直接的、緊密的聯系。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生生之間的主動交流可以形成積極的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使認知變得更主動,而此種氣氛又可以作用于學生消解自己在學習中產生的壓力和負擔,集中精神至學習內容之中,讓學生可以在更愉悅的條件中、更正向的情感反饋中實現對知識的有效掌握和個人需求的正向表達。
(二)調動學生積極性
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可以實現對既有知識的深入分析、解答,幫助小學生清楚如何掌握節奏等內容,激發其對于更深層次知識的認知和探索欲望。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則可以形成同齡人之間的情感互通和思想交流,在碰撞中激發認知火花,在解答或創新學習方法、表達形式過程中實現對個人想象能力、發散思維的調動,使學習不再被動[1]。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現有效互動的策略
(一)結合學生興趣點和教學內容進行備課
科學備課是高質量完成教學活動的首要階段,第一,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明白此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內容,再針對教學目標補充教學資源,實現對教學結果的延伸,并通過對學生的了解預判可能產生的學習問題。在充分的準備中使教學更自如,更生動。第二,要結合日常觀察、課堂測驗、鍛煉等做好學生的準備工作,了解任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基礎,結合不同的特點選擇教學形式或教學資源,實現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在課堂上能夠讓學生基于自己的需求或認知進行交流與表達[2]。
《賣湯圓》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孩子可以通過學習歌曲了解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民俗風情,三年級的學生在節假日到來時,通常會在商場超市中聽到該歌曲,對于該曲子的節奏、曲調有較為熟悉的認知,為了讓孩子可以與自己有更好的互動形式,教師可以為學生分發橡皮泥,請孩子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認知制作湯圓。小組之間會互相交流你吃到的湯圓是什么餡兒的?是什么樣子的?你媽媽是怎樣制作湯圓的?在互動中無形的實現了對該具象事物的認知。教師再請孩子們嘗試來講一講湯圓的來歷和元宵節這一傳統節日和習俗,實現對學生認知的了解。在一來一往的交流表達中既激發了學生對于該節日的認知興趣,也使得后續的教學活動更有方向性。
(二)創造良好的物質和精神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既可以實現對學生認知需求的滿足,還可以讓孩子在音樂中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要通過物質情境和精神環境的打造激發孩子與自己進行溝通與交流的能動性。其一,利用如繪畫、字卡等方式調動孩子的參與熱情,讓其在活動中萌生自己的認知愿望;其二,利用視頻、服裝等教學資源打造立體的教學情境,孩子們可以在互相交流、游戲中更好的認知音樂知識,更好的進行互動。
向學生們展示繪有不同民族服裝的手卡,請孩子兩人一組來討論一下該民族服裝屬于哪一民族?是否了解該民族的傳統歷史?該民族有哪些代表性歌曲或歌曲特色是什么?在學生互相交流討論之后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結果進行點評,再播放一小段民族歌曲,請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匹配相對應的民族服飾手卡。教師留下懸念“孩子們的回答是否正確呢?我們在視頻中找到答案”,再播放相對應的歌舞視頻,形成聽覺、視覺、認知等多渠道教學氛圍的搭建。學生在觀看視頻中會自我反思、自我思考自己的認知結果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那正確的答案是什么?實現了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自己之間的互動。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豐富教學資源和手段
音樂本就是動態韻律較強的教學內容,單一的讓學生坐在座位上看、聽、唱,并不能實現對其情感的釋放,更容易消磨學生的學習意志,使其不愿意與與教師進行交流,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使教學資源更豐富,教學手段更多樣,師生之間可以共同在情境中達成對音樂美學的認知[3]。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農民伯伯收割金黃色稻谷時的場景,重點突出忙碌的身影、辛勞的汗水與幸福的笑臉,讓孩子回答此時視頻中呈現的氛圍是怎樣的-是愉快的歡樂的;那當自己很快樂時會怎樣-會想放聲歌唱,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用歌曲來表達豐收的幸福與喜悅,導入《豐收之歌》一課,使學習更為流暢,孩子的情境認知更為生動,與教師的互動主動性更強。將學生分為大的學習小組,先拆解歌詞,想一想該用怎樣的動作具體的表現其中的內容;當遇到困難如對節奏與動作之間關系的把握不夠準確時可以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也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給出方向性的意見,再請學生在邊唱邊演邊打節奏邊思考中使舞蹈動作更為流暢,更貼合歌曲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教師也可以隨機邀請學習小組中的一員介紹本小組的思路或好的經驗,在分享交流中使互動更為積極生動。
三、結束語
小學音樂學習由于學生的認知差異、學習基礎、性格特點不同,勢必帶來學習結果的差異化,教師可以通過有效互動拉近差異之間的距離,讓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音樂中感受快樂。所以應當結合學生的愛好興趣進行備課,利用物質手段打造豐富的學習情境和精神世界,讓孩子在小組互動、師生互動中實現對多種學習資源的全面認知和從音樂角度對事物的解讀,在深入互動中實現對學習能動性的挖掘。
參考文獻:
[1] 秦暢. 淺談互動式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 大眾文藝:學術版, 2021(2):2.
[2] 敖杜鵑.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6):0107-0107.
[3] 李軍.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師生互動的問題及對策[J]. 考試周刊, 201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