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郡偉


摘要:為了突破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習興趣,將知識技能有機銜接起來,打造高效課堂,筆者嘗試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用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以與生活相聯系的主題為主線,重組單元知識結構、融合單元間的內容,以實現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整體建構,形成真正的高效課堂,達到信息素養的培養與提升。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單元整合;教學模式
一、信息技術應用單元整合模式的動機
1.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課堂模式方面,無論是講練式教學法或創設情境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雖然都能完成教學任務,但是也會有一些遺憾。講練式教學容易變成“填鴨式”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體現和提高,任務驅動等的任務情境設置都是為了解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而設定的,每節課相對獨立,不能很好地作用于學生知識技能的建構和運用能力的遷移。
課堂效果方面,基于信息課每周僅一課時、復習回顧基本不到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參差不齊等情況下,學生都很難在當堂完成一個具有“創作性”的作業或作品。教師精心設計的任務、情境、創作方案,到了綜合實踐環節總容易就成了一個擺設,作業作品效果不盡如人意,變成了“形式”主義。
課堂評價方面,由于每節課的時間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新識、完成作品后想做一個全面有有效的展示評價,是極為困難的,通過在課堂上這一個部分上是形式大于內容,或者單純的作為獎懲機制而使用。
對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而言,基于真實的學情和信息技術在學科中的地位,很難實現課前的“自覺復習”,課后的“練習”和“作品制作”。從單元的學習效率來看,并沒有很好的改變,從單元的內在聯系來看,學生也不能建構起一個知識網絡。
2.單元整合教學的優點
單元教學模式,是根據現代教學思想,要求授課單位要與知識結構、學生能力相結合,開發和重組相關的教學內容,按教材的內在規律結合學生實際把知識聯系最緊密的部分劃分為一個單元,把單元作為一個教學單位,即保持知識的相對完整結構,又使學生易于接受。單元整合既能真正體現學習目標達成的針對性,知識技能學習的連貫性,又能將整個教學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讓學生真正的“做中學,學中做”。單元整合教學,單元整合教學不僅是縱向也是橫向教學的融合。既可以是單元內部的知識重組,也可以將單元與單元進行重組,形成一個更大的單元主題,從而通過實現單元主題,實現知識遷移能力的提高、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及信息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以WPS文字為例形成的單元整合教學案例分析
1.“創作電子報刊”主題單元的教學設計思路
以WPS文字單元為例,通過對教材的深度分析,制定了“創作電子報刊”的單元主題。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圍繞“創作電子報刊”的主題,引導學生分析電子報刊的創作步驟,從而展開學習制作電子報刊所需要學會的知識技能。為了切實還原實際情境,本單元首先學習使用搜索引擎搜集素材,然后學習圖像處理技能的基本使用,以形成處理素材完善素材的基本能力。通過學習WPS文字的所需知識技能完成電子報刊的制作后,學生需要以PPT的形式展播小組電子報刊作品,以此展開WPS演示的技能學習。展播電子報刊作品后,小組則需要對作品進行打分,分數匯總后需要對各組成績進行比較分析,以此展開WPS表格的學習。 2.單元整合的教學目標梳理
(1)以創作電子報刊為任務,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
(2)掌握使用PHOTOSHOP進行簡單圖片處理的能力;
(3)會使用搜索引擎進行信息搜索,并能下載保存;
(4)掌握使用WPS文字創作電子報刊的各項基本技能,如:插入藝術字、文本框、形狀、圖片、設置頁面大小方向頁邊距、修改字體段落、設置背景圖片背景顏色等;
(5)會靈活地使用表格設計布局;
(6)能夠進行合理的色彩搭配,提高審美能力;
(6)掌握WPS演示的各項基本技能,如:文本、圖片、形狀等的插入與編輯,幻燈片的美化、超鏈接的使用、母版與模板、幻燈片設計、放映與動畫等。
(7)掌握WPS表格處理分析數據的能力,如:基本函數的使用,排序、篩選、分類匯總等數據分析能力、圖表的使用、表格的美化等;
(8)能靈活地使用各種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9)通過作品展示評價提高語言表現能力、綜合評價能力;
(10)培養創新和協作意識;
(11)提高信息加工與表達能力及提升信息綜合素養。
2. 單元課時任務設計安排
課時/課題 教學內容 教學環境 教學準備
第1課時:電子報刊初探究 分析電子報刊的元素;
梳理制作電子報刊的一般流程;
確認電子報刊的主題;
分析作品,形成電子報刊制作的注意事項。 計算機教室 PPT、電子報刊案例
第2課時:素材搜集之搜索引擎來幫忙 理解搜索引擎的功能與作用;
學會使用搜索引擎搜集素材;
學會在網絡上下載、保存素材與資源。
(注意文件的分類與文件夾的使用) 計算機教室 PPT、素材包
第3課時:素材處理之Photoshop巧應用 簡單認識Photoshop軟件的功能及界面;
學會使用裁切工具、魔棒工具、橡皮擦等工具;
學會將圖片的格式保存為“*.png”透明格式;
完成對部分搜集的圖片素材的加工與處理。 計算機教室 PPT、素材包、微視頻
第4課時:電子報刊初形成之布局篇 學會設置WPS文字的頁面大小;
掌握利用文本框、形狀、圖片邊框進行頁面布局的方法;
掌握利用表格進行頁面布局的方法;
根據自己的電子報刊主題和素材完成對電子報刊的布局;
掌握保存文檔的方法。 計算機教室 PPT、素材包、技能指導學案
第5課時:電子報刊見真容 學會插入藝術字,并對其進行屬性設置;
學會文本框、形狀等的屬性設置;
學會字體、段落屬性的靈活使用;
掌握對象的組合與取消組合。 計算機教室 PPT、素材包
第6課時:電子報刊終完成 學會頁眉、頁腳的插入與編輯方法;
學會設置頁面背景;
學會水印的添加與編輯;
將電子報刊轉化為圖片。 計算機教室 PPT、素材包
第7課時:WPS演示來展示 學會幻燈片的插入方法;
掌握藝術字、文本框、形狀、圖片的插入與編輯;
掌握音頻、視頻的插入與編輯方法;
掌握超鏈接的使用。 計算機教室 PPT、素材包
第8課時:WPS技能提升之切換與動畫 掌握幻燈片切換的方法與編輯;
掌握設置動畫的方法;
掌握動畫操作小技巧;
能夠對幻燈片切換與動畫進行熟練應用;
掌握放映方式的設置。 計算機教室 PPT、素材包、微視頻
第9課時:WPS技能提升之母版的制作應用 認識母版與模式;
學會母版的制作與應用;
理解母版與模板的聯系與區別;
為演示稿制作并添加母版。 計算機教室 PPT、素材包、微視頻
第10課時:電子報刊創作匯報課 能夠展示并闡述自己創作的電子報刊;
能夠對電子報刊形成多維度的分析與評價。 計算機教室 PPT、素材包
第11課時:數據處理(一)函數的使用 函數的使用:對電子報刊的得分進行小組總分、平均值、最高分、最低分、作品個數的計算。
學會使用if函數判定作品是否優秀;
學會使用countif函數統計優秀作品個數。 計算機教室 PPT、源數據表格
第12課時:數據處理(二)數據分析 掌握排序的使用;
掌握篩選的使用;
掌握分類匯總的使用。 計算機教室 PPT、源數據表格
第13課時:數據處理(三)圖表與美化 學會圖表的插入及修改;
掌握圖表與數據源的相互關系;
掌握表格的格式應用(對齊方式、邊框、底紋等)。 計算機教室 PPT、源數據表格
3. 根據課時靈活調整主題設計。
上述教學設計是一個學期一個主題,涉及了WPS文字、演示、表格、搜索引擎、Photoshop基本應用等五個模塊。根據不同學校不同的課時安排,可以刪減數據處理的內容,只保留電子報刊的創作和演示,可以刪減演示和數據處理,只保留電子的創作,甚至課時較少時,素材的搜集與加工都做刪減,僅保留電子報刊的制作的課時。當課時較為充足時,還可以將某一個知識點,單獨擴充為一節課,深入探究該內容。單元整合教學內容既可以很立體、很豐富,也可以很精簡,很大程度體現了單元整合教學的彈性優勢。
三、單元整合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經驗
主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與生活實際相融合。以WPS文字主題為例,電子報刊的創作與手抄報相有類似,學生可以在手抄報制作的基礎上去思考電子報刊的制作,相比較手抄報電子報刊擁有更豐富的資源優勢,所以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而Photoshop能將圖片處理成自己需求的樣子,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主題能夠融入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能高于生活實際,那么一個好的選題基本就形成了。
根據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是高效課堂的有利保障。有教師認為“講練法”已經過時了,我們一定要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其實對于全新的需要理解的教學內容,教師有時候使用演示教學,比起自學、探究等方式可能會更直接、更容易入門,效率也更高。或者是讓有類似經驗的學生嘗試性演示,既能鍛煉學生的能力,也能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技能的習得,首先是認知層面,當技能學習還處于認知階段時,教師的言語講解或動作示范,可能更易于讓學生接受。當學生有了基本知識的架構后,再用探究學習,提供資源讓小組研究學習,可能較為高效。
注重練習,熟練方能舉一反三。練習是影響技能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師希望學生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各種類似的情境中去, 但是學習過程必須有一個概括的階段,練習就顯得猶為重要。課上應留出比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做練習。帶有情境的練習素材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能為創作做好鋪墊。當主題所用知識技能較為簡單時,可以用主題創作的部分當練習,再設計一個復雜的情境問題當提高練習;相反,當主題所用知識技能較難時,可以使用一個簡單的例子當練習,再用主題創作部分當拓展。
要及時關注到每節課學生的完成情況。設計教學設計時,通常要回答三個問題:(1)我要帶領學生去哪里(2)我怎樣去那里(3)我的學生已經到達了哪里。最后一條一方面是要了解學情,另一方面也是課堂過程中的一個動態監測,既了解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也方便了解下節課的學情,最重要的是督促學生完成任務,能夠跟上主題學習的節奏。
根據教學內容的重組與設計、實踐與修改,筆者已經嘗試了WPS主題、FLASH主題、PHOTOSHOP主題、PYTHON主題的單元整合教學設計。在嘗試使用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以后,學生的學習氛圍有了明顯的提高,課堂效率也有了明顯的提升。通過單元整合學習,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更加擅長于知識的遷移與拓展延伸,創造思維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立足于一個單元主題,整體規劃單元設計,引導學生自己完成軟件的學習,這其中既需要學生自己搜集素材、檢索有效信息,利用網絡資源,完成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也需要學生通過作品完成后的展示評價,培養學生的有效評價和綜合評價能力,這正是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用單元整合教學的形式滲透影響學生學習力的形成和信息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現代教學論發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畢維娜,單元教學模式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A].廣東教育職教,2015(08):65-66.
本文系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一般課題“初中信息技術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8JXY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