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吉
摘要:“雙減”工作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是社會廣泛關注的民生大事。落實“雙減”政策,不僅能夠保障學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長,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滿意度。“雙減”不是單純的“減負”,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緊扣“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研究,破解“燈光+汗水”苦讀提分的教學瓶頸問題,實現減負增效,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好“雙減”質量關。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雙減”政策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創新性教學理念,指的是減輕學生的負擔和減輕課外負擔,主要要求的是在降低學生學習壓力及學習負擔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地展開“雙減”政策的教學課堂的建設,不僅可以適應當前的教學背景的基本要求,同時也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個人的全面發展。
一、“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單一
通過課堂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仍舊以講述式的方法為主,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辛苦,整個課堂枯燥、乏味,學生感受不到語文的精彩和魅力,對語文的學習存在誤解,很多知識都是考完試之后就拋到腦后了,學習的價值得不到有效的體現,這樣的課堂,學生、教師都感覺壓力大,效果也不盡人意。
(二)教學內容單調
據調查,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舊是以考試取得好的成績為教學標準,教學內容也僅是考試的一些內容,教材是唯一的參考,為了考取好的成績,學生、教師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這樣的教學,不僅影響學生的拓寬學習視野,而且也很難滿足新課程標準的新要求,教學效果不得而知。
(三)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得不到有效的表達
很多時候,一些小學的語文課仍舊存在教師主體的現狀,也就是說,教師在不停地講,學生被動接受,被動地聽和記,雖然一些教師設置了提問、回答、討論的環節,但形式化、模式化明顯,以正確答案為標準,學生的想法、建議得不到有效的展示和肯定,學生感受不到學習語文的意義,這樣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的自由和想法,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亟待改善。
二、“雙減”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注重導入的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作為課程教學的伊始,導入的質量,導入的方法,導入的效果直接決定了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毫無疑問,高質量、精彩的導入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讓學生產生一探究竟的想法,有繼續學習的熱情,從“要我學”的被動學習狀態轉變為“我要學”積極學習狀態。此時,再展開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教學,自然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加強對課堂導入環節的重視程度,努力改變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的單調導入方式,而是能夠通過精彩的音視頻、圖片等資源,幽默詼諧的語言,新聞實事,生活資源等來導入課程教學,盡可能地豐富導入的形式,讓學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課程內容的教學開一個好頭,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我是什么》這篇文章時,就可以懸念式的提問導入課程內容的教學:“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那么我到底是什么?”這一個問題的提出,也讓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此時帶領學生進入文章內容的教學,學生當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能夠為接下來文章內容的學習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二)營造和諧教學氛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在展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營造出一個和諧、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是施行增效減負教學措施的關鍵,也是改變學生以往學習弊端、增強學生學習質量的最佳方式,好的氛圍能夠促使學生感到輕松、愉悅,對學習語文知識也會產生極大的熱情,因此,在實際展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便應該貫徹增效減負的教學方針,以學生的角度出發來營造出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并且,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教學管理模式,通過以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計劃,以此來保證整個教學活動的針對性,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并且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師教學到《黃山奇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以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播放出黃山奇石的相關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并且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是否有去過哪些令自己難以忘懷的地方,有沒有哪些美景會使自己產生獨特的感受,以此方式來進行師生互動,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能夠放開自我、輕松地展開學習活動。
(三)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后作業與練習
課后的作業與練習是小學生學習壓力最重要的來源,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會布置大量重復性極強的抄寫類作業,這不僅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更可能對學生身體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學應當優化課后作業的設計,重視質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數量,在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提升其學習效率。
例如,在布置《丁香結》的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兩個拓展類作業:一是文中提到了一些描寫丁香的古詩句,讓學生在課下再去搜集一些關于丁香或是其他花的古詩句并帶到課堂上分享;二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借助丁香抒發了自己對于人生的思考與感悟,讓學生仿照這篇課文的體例,借助一種花或者是其它事物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這兩項作業任務都不繁重,也能使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鍛煉,對于小學語文的減負與增效非常有利。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雙減”政策勢在必行,這不僅是對新課改的響應,更是對學生未來發展負責任。教師應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來對課堂進行增效減負,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靈活教學,使學生在師生融洽相處的氛圍里進行高效的學習,為學生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盧阿芳,劉凌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45):81-82.
[2]許華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3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