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毅
摘要: 群文閱讀作為近年來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對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有著顯著作用,然后如何做好群文閱讀仍然是許多教師困惑的問題,通過對既往教學經驗的總結發現,在群文閱讀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合理圍繞議題選擇適當的閱讀素材,并采用讀寫結合的策略,能夠有效發揮群文閱讀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閱讀教學;閱讀素材;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在傳統教學模式改進,創新教學模式得以發展的大背景下,群文閱讀逐漸走進了廣大師生的視野,成為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展的重要方式。眾所周知,語文閱讀素養是語文核心能力素養之一,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議題,相對于傳統的單文本閱讀教學,群文閱讀以其多文本,集思廣益的性質更能提高教學質量。所謂群文閱讀,是指師生圍繞一個議題,選取多個文本形成結構化文本,在共同思考挖掘所選文本組中,得出統一的觀點,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力和思考力。作為近幾年在我國興起的具有革命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群文閱讀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又能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群文閱讀實踐的幾個關鍵點,對其作了一定分析,希望能對廣大師生起到一定的參考借鑒作用。
一、轉變閱讀教學觀念,增強教師的引導性
在既往的閱讀教學中,往往學生不處于主體學習地位,教師憑借自己的主觀意愿設置教學活動,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閱讀活動,這樣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學生容易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無法發揮自己的見解與觀點,不利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深入思考與認知,影響了群文閱讀的教學質量,因此我們需要更加注重教師在群文閱讀中的引導性,通過提出引導性的問題來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批判性的閱讀,通過引導式的發文讓學生探究文本,設計出群文閱讀的問題,讓多個文本匯集成一個整體,充分發揮出群文閱讀的優勢性,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多個文本進行整合,實現集體閱讀。
例如,在學習《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釣魚的啟示》著兩篇文章時,我先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在生活中遇到過什么誘惑和苦難,又是如何解決的呢?”,這樣的問題聯系實及,同學們紛紛搶答,從而借此引出了這堂課的議題,然后我讓學生思考這兩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最后學生在閱讀并討論探討后得出了這樣在生活中面對誘惑,要依照道德規范抉擇的道理。通過這樣引導性的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參與度高,閱讀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二、合理選擇閱讀素材,增強教學的精準性
群文閱讀的教學素材選取非常重要,在小學的群文閱讀課堂中,教師要選擇優質的群文閱讀資源,加以有機的整合,確定教學內容,從而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果。文本的選擇首先要緊緊圍繞議題,議題是將多個文本串起來的點教師要圍繞群文閱讀的議題,落實仔細閱讀、深入探討、積極辯論的教學過程,在保證文章關聯性特征的同時,實現群文閱讀內容的多樣性、全面性,引導學生多層面分析課本知識,在群文閱讀中了解文章所特有的寫作風格、特色和手法,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讓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技巧、背景、手法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群文閱讀應當為教材服務的原則,在選取閱讀素材時,讓所選的文本與課文進行聯系,實現文本的升華,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興趣特點來綜合性地設置群文閱讀的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多個文本的閱讀充分理解議題,提升自己的概括能力、思辨能力。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因此在選取時盡量選取通俗易懂的文本。此外,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合理地選擇課外閱讀的文本,實現課內和課內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
例如,在圍繞議題“生活中小啟示”時,我選取了《手指》、《頂碗少年》等文本,讓學生先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給了你一定的啟示,隨后結合閱讀的文本,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隨后學生得出《手指》這篇文章中告訴了我們團結協作的重要性而《頂碗少年》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應該努力拼搏的結論。通過這樣的議題和文本選取,讓學生們感悟到了許多。
三、采用讀寫結合策略,增強學生的全面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作為獨立課程的教學形式存在的,兩者互相割裂,在這種模式中,由于學生對閱讀缺少思考,寫作時缺少積累,往往不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而群文閱讀帶來的閱讀量的提升和深度的挖掘,為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策略,增強學生的全面性。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思考感悟,積累優美語句、寫作素材、寫作技巧,這樣在寫作中就不會出現文章干癟的情況,而且群文閱讀由于是圍繞議題進行,所以學生往往更容易記憶,在寫文章時更方便借鑒參考這些閱讀過的文章。在平時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閱讀的文章使用的寫作技巧和好詞好句,還可以讓學生對文本進行續寫或者仿寫以開發學生的創造力。
例如,在學習《詠柳》時,我讓學生同時閱讀《惠崇春江曉景》《春暮》《游園不值》《江畔獨步尋花》等古詩,以“古詩詞中的春日美景”為議題,引領學生發現春日里的好風景,在這些詩詞中,有的描寫的是初春,有的描寫的是仲春,有的描寫的是暮春,這樣就為學生描寫春日風光積累了不同的素材,為他們自己的引用甚至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總之,在群文閱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觀念,以引導為主,合理選擇閱讀方案,采用讀寫結合的策略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素養,以此可以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君梅. 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中學語文. 2021,(36)
[2]石婕. 群文閱讀的閱讀策略及能力培養. 新課程. 2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