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桂蓉
摘要:作業設計的質量高低影響到學生課中、課外自主學習的質量,在核心素養的教育主題背景下,教師需要在當前的教學工作與作業設計工作中進行優化和創新,使學生可以在當前的作業練習中得到較好的理論實踐能力、思維能力與解題能力培養。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核心素養內容主要涉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理論應用能力、學科思維和實踐能力等,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上,除了需要結合課程理論內容的特點與教學目標以外,還應面向學生的內在素養培育,以此使整體教學工作可以具備較好的質量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學科作業的不同設置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習題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健身對課程理論內容的理解。在現階段的核心素養教育工作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培養,確保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學習環節中得到較好的素養培育。作業設計的有效性、針對性與科學性,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能力與解題能力訓練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優化作業設計的重要性分析
學科作業的設計有效性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質量等。在核心素養教育與雙減政策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在學科作業的設計工作中應一方面積極響應政策的號召,另一方面通過多樣化的作業設計模式,使學生可以在當前的作業練習中具備較好的學習積極性。作業作為一種學科理論學習的任務,對于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思維和理論應用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為使學生在當前的作業練習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與學習能力,教師應在以往作業設計的基礎上實施進一步優化與創新,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較好的核心素養培育計劃。[1]
三、相關作業設計思路與對策
(一)基于趣味性進行作業設計
趣味類型的作業設計模式主要側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引導,在充滿趣味性和多樣性的作業練習中,學生可以具備較好的學習積極性。以往的作業設計模式,教師一般結合練習冊、習題集的方式進行作業設計,選擇題和填空題類型的內容較多,不僅在內容形式上存在單一性,還缺乏較好的學習積極性引導,進而導致學生在作業練習中缺乏較為深入的自主性學習。對此,在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熱點關注事物等內容,通過創新題型與趣味性因素的導入,使學生可以從不同類型的作業聯系中進行深入學習。比如,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基于情境創設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基于真實的情景模擬進行思考。如,教師可引入:買40包零食所化的錢比買30支彩色筆所化的錢要多16元,每一支彩色筆的單價為2.5元,求每包零食的單價是多少元?
該題型若按照以往的習題布置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后完成學科作業,則存在學習模式單一的情況,為使作業考查與布置的方式具有趣味性,教師可在課中教學環節上,使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情景模擬,使學生在親自思考與實踐學習的過程中,逐步理清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其中,教師還應對需要進行解題的學生給予必要提示,使學生可以在當前的思考過程中抓住關鍵條件。該種題型設置模式主要將部分學科作業放置在課堂上,一方面可以通過趣味性導入與師生互動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對學生的學科作業考查進行數量上的精簡。
(二)創設實踐類作業
實踐類作業的設置模式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在實際的作業設計工作中,教師可結合教材理論內容性質適當引入實踐類型的作業。如,在數據統計與概率分析的教學內容上,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對家庭開支情況完成數據統計的實踐類作業,或者通過舉例的方式,嘗試講解現實生活中具有概率性質的事件,如彩票、投擲硬幣與抓鬮等。教師在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實踐探究的基礎上,對其學習方法與創新意識等表示肯定,同時根據學生作業完成過程中還存在的不足進行相應的指導,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較好的核心素養培育。[2]
(三)基于合作模式進行作業設計
合作模式下的作業設計主要面向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精神等方面的素養培育。在合作完成的作業類型中,學生群體之間可以進行相互合作與相互探究,以此在原本單一的作業實踐方式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至合作探究的作業練習中。在該環節的作業設計工作上,如在幾何圖形的作業練習,教師就可使學生發揮自主性進行幾何圖形的制作,并通過合作計算的方式得出小組制作圖形的面積。該種作業設計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觀念與動手能力具有較好的培養作用,教師在當前的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可適當引入該部分作業設計方式,以此使學生得到較好的學習能力培養。
結語
綜上,小學階段作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觀念和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在作業設計環節上,教師積極進行題型創新、考查方式創新與教學評價方式創新等,使學生可以在科學、合理且具有針對性的學科作業練習中具備較好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莫芳香. 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活動有效性探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9(2):1.
[2] 葉惠賢. 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 20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