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芳
摘要:“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減負”既是減輕學生生理表象的負擔,也是舒緩學生心理層面的壓力,具有多重積極意義。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科作業設計路徑,以期能為“雙減”的有效落實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雙減”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在這樣的背景下,除各地區、各部門全面布局、通力協作外,一線學科教師踐行科學規劃、切實讓作業減負,成為“雙減”政策順利落地的重要一環。
一、“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意見》中明確目標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生過重作業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對于小學語文學科,應該有這樣的目標展望:
(一)回歸快樂學習狀態
小學階段的語文知識網絡較為清晰。減少過重、過難的語文作業,適量布置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作業,幫助學生擺脫盲目追求作業數量、難度帶來的恐懼感和厭惡感,重拾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發現語文真諦,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高質量的語文作業設計,更加關注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獲得、語文思維的發展、語文語言的培養、情感與價值觀的形成等。而從繁重的作業負擔中解放出來的學生,有了更多親近自然和進行社會實踐的時間,有了發現興趣和發展特長的精力,這也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和個性追求的自我實現。
(三)形成良性教育生態
減輕過重的作業負擔,摒棄固化的作業理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學生的思維水平,培養其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使得語文教育真正成為富有生命力、具有生長力的教育。并以此關鍵學科的作業變革推動學校、家庭、社會扭轉片面的教育評價導向,構建可持續性發展的教育環境,進而形成良性教育生態。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科作業設計路徑
(一)清楚明確作業目的,發揮導學作用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明確作業目的,讓小學生知道教師布置作業不是在于寫,而是在于實踐和閱讀,在于培養小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小學生不能為了完成作業而做作業,不能把做作業當成應付教師的途徑,這種思想對小學生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語言要清晰明了,讓小學生知道作業的目的,增加完成作業的自信心。設計作業要與導學案相搭配,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導學案的要求,將作業分成三部分:課前預習作業、課堂作業、課后家庭作業,將作業覆蓋課前、課中、課后整個語文教學環節。小學生可以利用課前預習作業明確課堂學習任務,通過課前預習能夠自學一些簡單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從預習中找出學習的難點,使課堂聽講更有針對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小學生的自覺性;小學生利用課堂作業可以對課上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印象,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便于深入學習和鉆研;課后家庭作業是課堂知識的再現和延伸,通過課后作業設計,不僅豐富了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使小學生能夠活學活用語文知識,還提高了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設計新穎的作業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小學生的作業水平,必須讓小學生對作業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傳統的作業內容大多是生字詞的反復抄寫和課文篇章的背誦,機械重復的練習和死記硬背造成小學生消極應對,作業內容毫無思維價值,小學生對語文作業充滿排斥和抵觸。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創新作業內容,注重內容的新穎性和趣味性,把知識和訓練融入思維活動中,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在具體工作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具有梯度性的作業內容,尊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小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作業,并為其提供自由發展的機會。作業內容可以與其他學科相融合,教師可以將語文與美術學科相結合,采用配圖作業的形式,鼓勵小學生把作業畫出來,還可以與音樂相結合,引導小學生把古詩詞變成歌曲唱出來,這些新穎的作業內容把小學生從常規的抄寫和背誦中解放出來,極大地激發了小學生的興趣。作業內容的設計應有實踐功能,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設計生活化的作業,讓小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擺脫其對書本的依賴性,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生活體驗。
(三)落實差異作業評價,保護學生自尊
當前,在作業評價中使用較多的就是“刺眼”的對錯號,還有“冰冷”的優良差的等級評定,這種評價方式會讓學習較差的學生逐漸脫離班集體,甚至讓他們變得自暴自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時要采用差異化評價,針對不同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彈性處理,發現每位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培養小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實現共同進步。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注重評價內容的靈活性,針對小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分層評價,讓小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肯定,保護小學生的自尊心。語文教師可以采用語言評價、肢體評價等多種方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評價語言的運用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師應多用激勵性語言,還要講究評價的語氣,讓小學生如沐春風,使小學生始終對作業保持濃厚的興趣。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落地帶來了我國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在這樣的歷史時刻,小學語文教師當以此為契機,改變傳統的作業觀念,發揮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小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促進其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師聞.中辦國辦印發“雙減”意見 ?切實為學生減負[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08):1.
[2]肖運發.優化小學語文作業 ?提高小學語文質量[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9):122-123.
[3]曹越.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2(0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