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芳寧
摘要:新課程的教育模式改革之后,每所學校都配備了先進的現代教育設施。因此,教師為了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必須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為開展高中化學教學進行創新和融入新的能量,吸引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掌握高中化學的基本知識和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化學;應用策略
引言
化學作為對物質的性質、結構、變化規律、組織進行研究的一門實驗科學,尤其是課標體系的相關要求,僅依賴傳統的教學法是無法實現的,需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以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以促使信息技術具備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實現新教學模式的探索。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有助于講清楚相關化學概念以及化學規律,而且還能通過圖片、動畫等各種形成,清楚的呈現出各種化學現象,從而使高中化學的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诖?,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注重信息技術的融入,關注信息技術運用于教育中的優勢,并提出相應的應用策略,以確保高中化學的教學效果提升。
一、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情境設置
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當中,只有確保學生對相關化學知識充滿興趣,才能牢固學生對于原子式、分子式等相關知識記憶能力的增強,并深化對相關化學原理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因此,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調動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而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入,則能在化學課堂的教學當中展示給學生動畫、圖片、視頻有效結合的形象化、全方位的教學資源,并創設出充滿活力、充滿生機的教學情境,通過學生自身學習熱情的調動,促使學生主動且積極地參與到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當中,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欲望與潛能,從而使學生學習注意力得以喚起的同時,使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例如:對氮的循環開展教學中,化學教材中主要以插圖的形式呈現出氮吸收形成蛋白質,并被細菌分解與轉化成氮的過程進行展現,但是,插圖的呈現不夠具體、形象,學生通常無法有效理解,而化學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進行情境模擬,將其制為短視頻,把氮變化的全過程實施演示,通過動態化的化學過程呈現,促使學生實現高效化學習。
二、交互教學,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作為化學課堂教學的引領人與創設人,學生的幫助者與推進者,可以進行課堂教學的加工與再造,同時還可以自主進行知識框架的構建,以更好地把控教與學的進度,幫助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應以學生為情感體悟以及教學的中心,應用交互式教學的方式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最大程度發揮出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進程中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高中化學《水的凈化與污水處理》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劃分成為小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探索實驗,同時以教師自主制作的FLASH動畫為引導,讓各小組進行討論分析,并依據動畫視頻內容自主設計最為合理的濾水裝置。學生在進行討論的進程中會持續不斷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在教師幫助下摸索出合理的處理方式后,可以最大程度體會探究性學習的樂趣,以及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又例如,教師在教授關于有機物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引領學生應用信息科學技術手段中的畫圖工具繪制比例模型等。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書寫是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以往的教學方式多為教師授課后學生進行練習,如若教師可以革新教學方式,一邊講解一邊讓學生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模型的繪制,會有效加深學生的記憶,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有序思維與化學素養。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課堂主動性,提高探究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下,課堂的主體更多地應該是學生。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交互,有利于更好地展現和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團隊合作的精神,并且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這種新穎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采取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的方式,以此來加強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相互啟發。在利用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教師們可以從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第一,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利用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結合的課堂上,不能從一開始就一味的向學生解釋和灌輸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然后繼續講述教材中的內容。正確的方式應該為試著放開手,讓學生學會自主地去學習,去探索,引領他們去開拓自己的思維空間和激發自己的潛在能力,首先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間積極交流各自遇見的問題,其次通過交流的過程來解決雙方所遇到的問題,再次將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通過信息技術來查找問題的答案,如果還是有不會的問題,最后再來向老師發問。采用信息技術結合的高中化學課堂更加應該給予學生更多自由學習和自己尋求答案的空間,要引領學生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和準確性,例如各種題庫等,通過自己實踐操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鍛煉能力,為培養出全方面的人才打下夯實的基礎。
例如:在高中化學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的學習中,教師并不能像講解化學方程式一樣,把元素周期表中的規律直接講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一旦記憶出現了偏差,便會極大程度的影響學生做題的正確率,而且對學生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沒有幫助。因此學生要學會自己自主理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應該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自習時間,讓學生把元素周期表的規律自己在大腦里面理清楚,并且經過老師的引導,小組間的交流,依據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金屬和非金屬強弱的實驗依據,讓學生去給學生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往往會有同學能夠想象出更加方便快捷的記憶方法,這種在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互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對課堂有效性的提高也有極大的作用。信息技術化和多媒體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真正成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得以實現,還可以使學生不再是埋頭苦學,更多地是手腦并用,鍛煉動手及思考能力,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中去,探索新世界的大門,探尋真正有趣的化學世界,不僅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加有利于成績的提高。
結束語
高中階段的教育中運用信息技術,通常有著重要作用,其通常能夠使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得到顯著提高。因此,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依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選擇相應的切入點開展教學,促進化學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這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能實現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從而為化學課堂的教學水平提高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艷杰.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6):16.
[2]馬廣馳.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求知導刊,2019(4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