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雨靜
摘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國人的精神財富。可現在很多人忽視傳統文化的價值,所以如何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古詩詞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從小對中華傳統文化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繼承并弘揚傳統文化。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生;語文古詩詞
引言
新課標的改革,讓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開始重視古詩詞教學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古詩詞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如果要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詩詞情感,就應該從小學開始,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習是所有學習階段的重要階段,對于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語文教師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除了傳授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還要注意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古詩詞中的內在情感和背后的深刻含義。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
(一)學生對于古詩詞誦讀缺乏興趣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新課程標準對1-6年級的小學生提出了背誦古今優秀詩文75篇的要求。可以說,誦讀是學習古詩詞的必經之路,也是學習古詩詞的關鍵一環。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應當明確誦讀這一教學方法的意義,讓學生多誦讀、多感悟。朱熹曾經有過這樣的論斷:“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然而,小學生普遍對誦讀古詩詞缺乏興趣,因為古詩詞中的很多表達與現代漢語截然不同,誦讀的過程中會有陌生感,背誦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對于古詩詞誦讀的不足,會嚴重影響學生古詩詞學習的效率和對古詩詞美感的體會。
(二)對古詩詞理解浮于表面
古詩詞短小精悍,有著豐富的意象,蘊含著深刻的內涵。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不足,對于古詩詞中的字詞缺乏了解,對于古詩詞缺乏品味,所以對古詩詞的理解常常會浮于表面,無法深入地感知古詩詞意象,很難準確地體味詩詞情感。
二、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滲透
(一)個性誦讀傳承優秀文化內涵
“誦”在古詩詞賞析中其實是從朗誦到背誦的學習過程。但傳統古詩詞賞析教學中過于注重背誦,更以背誦來檢驗古詩詞的學習效果。這顯然不符合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思維。學生思維被教師牽著走,對古詩詞的個性化見解沒有釋放出口,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化想象思維、創造思維、人文素養以及賞析能力都會被統一化。顯然,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那么,為了改變古詩詞教學現狀,語文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點組織個性化欣賞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比如欣賞朗誦的環節,可以創設開放性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朗誦,感悟作者的寫作思路。比如:在《古詩二首村居》這一課教學中,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通過閱讀體驗可以讓學生感悟古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所以,首先,教師以激情引入,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知春天,其次導入《村居》,提問“用一句話說說你們發現的春天?”學生通過互動交流發揮想象力自主表達。通過激趣情境的導入,學生對本課內容產生了學習興趣。最后,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誦古詩詞,可以結合圖文自主嘗試理解詞語的意思,個性朗誦為學生感知詩意做好了鋪墊。隨后,展開入情入境的誦讀,讓學生結合課前的課件內容想象春天的景色,對比詩句中描繪春天的詞語,增強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誦讀,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對古詩的理解靈活運用語氣和情感。個性化誦讀的過程,給學生無形中創造了一個開放的空間,從而釋放了學生個性化的表達思維、想象思維和鑒賞能力。
(二)想象創造引導學生活學活用
繪畫是學生抽象思維的一種直觀呈現方式,通過繪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想象思維和創造思維,在小學古詩詞賞鑒教學中繪畫同樣重要。為了挖掘學生個性化的賞析能力,教師可以嘗試創設想象化任務,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的繪制,將自己對古詩詞的感悟用畫筆表達出來。這種方式也是一種對學生個性化閱讀思維的鼓勵。比如:在《古朗月行》這首詩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自主賞析的興趣。教師首先以話題導入:“你們觀察過月亮嗎?你們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學生對這個話題比較感興趣,所以紛紛加入自由討論中,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其次,趁著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導入《古朗月行》這首詩的內容,讓學生自由朗誦詩句,有較難理解的可以求助同學。再次,教師創設任務“將自己所理解的詩句內涵,嘗試用畫筆畫下來,看誰能夠準確猜出古詩詞的意思呢?”學生聽到要用畫筆自由表達,都非常感興趣。在任務驅動下,學生組成了幾個小組,通過小組集思廣益,最終順利完成了詩詞繪制作品。每個小組的作品效果都不相同,有的將月亮的變化畫得比較詳細,有的則將星空、月亮、人都畫了進去,還添加了一座房子、幾棵樹等。最后,教師展示課件圖片,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品聯系詩詞進行評價。可見,通過品鑒詩詞結合個性繪制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將學生對詩詞的個性化理解融入其中,使其成為學生的詩詞品鑒立場。所以,通過個性繪制聯合詩詞賞析的過程能夠挖掘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思維。
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古詩詞賞析教學不能只依靠誦讀和記憶,不能單以教師和教材的統一解析內容為依據。應該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品鑒、想象和創新,突出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優勢。更應注重傳承傳統文化,讓學生愛學古詩詞,并從中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哲理。
參考文獻:
[1]方玲玲.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分類[J].考試周刊,2020(96).
[2]彭曉娉.談幾點傳統文化教學助力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20(12).
[3]柳元丹.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4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