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漪
摘要:為切實提升初中生物課堂的效率,本文從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實踐出發,探討問題驅動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模式的應用及反思,以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模式;問題驅動
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對學生學習的方式和教師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趩栴}驅動的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把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有利于新課程理念的真正落實。
一、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的理論認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究和交流,建構知識結構。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意義構建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在教師的創設的情境中,發揮主體性作用,進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環節。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可以被認為是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一種實踐[1],因此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為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提供理論基礎及借鑒。
(二)最近發展區理論
不管用何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該理論認為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的發展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即現有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即潛在的發展水平[2]。這兩個水平的幅度即為最近發展區。問題的設計是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最為關鍵的一環,問題的設計是否合理、有效決定了課堂效率的高低。因此,最近發展區理論是進行問題設計的重要依據,是教學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
二、初中生物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闡釋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是一種學生為主體,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挖掘教材內容所體現的問題為學習起點,以問題為核心規劃學習內容,讓學生圍繞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一種學習方法[3]。教師在此過程中的角色是問題的提出者、課程的設計者及結果的評估者。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實踐路徑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評價”。另外依據問題的復雜程度,分為線性為主的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和樹形為主的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線性的問題主要是問題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方式;樹形的問題主要是將一個核心問題拆分成幾個子問題,最終得出一個問題答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般要采用兩種模式相結合的形式。
三、初中生物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構建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主要原則,以問題驅動的基本模式為主線,構建初中生物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初中生物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示意圖
如圖1所示,教師創設情境,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驅動性問題,學生根據問題自主進行探究,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或查閱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同學間進行交流,解決問題得出答案。教師在學生得出結論后進行總結和歸納,并進行小組間互評,學生能夠根據一個問題現象聯系到生活中的其他問題的解決。此模式的構建以期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主動獲得新知,培養學生掌握獲取、分析、歸納信息的能力,同時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聯系生產生活中,實現理論與實際相聯系。
初中生物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實施案例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為例,探討本模式的應用。
四、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一)創設情境:請同學們回憶吃饅頭的過程
提出問題:我們慢慢咀嚼饅頭過程中會有甜味,這是為什么呢?在這一過程中有哪些結構參與其中?分別有什么作用?你能否設計出實驗進行證明?
(二)自主探究,引導梳理
該環節學生先自主閱讀教材,了解實驗原理,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教師準備實驗材料,并引導學生設計對照實驗,提出問題:(1)怎樣證明牙齒在饅頭消化中的作用?(2)怎樣證明舌頭在饅頭消化中的作用?(3)怎樣證明唾液在饅頭消化中的作用?(3)實驗過程中怎樣模擬牙齒和舌頭的作用?(4)每組試管應當放入什么溫度水浴中加熱?(5)請你猜測每組實驗現象?(6)溫度對饅頭消化有影響么?
(三)小組討論,整理回饋
該環節學生在自主學習之后,小組討論,交流完善自己的方案,整理出實驗步驟,并把實驗最終方案提交給老師。老師根據學生給出的方案進行適當指導和點撥,學生最終根據方案進行實驗操作。
總結互評,拓展提升
該環節小組間將設計的方案和實驗過程進行互評,師生共同總結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最后,通過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聯系生活實際中“暴飲暴食”的壞習慣,闡述自己的觀點。
五、初中生物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實踐反思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問題:1.在給學生分組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和交流中,保證分組的科學性。2.教師在設計問題要循序漸進,可以每個組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實現問題的寬度和廣度。3.教師要在備課前準備好能夠本節課的支撐策略,提供適當的學法指導。
參考文獻:
[1]劉岳其.“問題驅動”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2(2):1
[2]朱立芳.作文指導應切近學生“最近發展區”.[J].《當代教育論壇》.2005(2)111-112.
[3]李峰.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課程整合.[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