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琴
摘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就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來看,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特點,以及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現狀的基礎上,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目標;興趣
本文將首先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特點,以及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現狀,然后從明確閱讀課堂教學目標,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運用新的教學技術手段等方面,圍繞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展開研究。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特點分析
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既有知識性、工具性的特點,也具有濃厚的人文性特點。通過語文閱讀教學,一方面是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態度,塑造學生良好品質,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課文內容,文質兼美、情感深厚,有著很高的鑒賞和審美價值。在閱讀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從文中內容延伸和拓展,思考和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發展學生學科素養。但是就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一是,教學目標不明確。有的小學語文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多讀、多練,設置的閱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導致學生往往是為了讀而讀,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二是,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小學生們愛玩、愛動,平時很難靜下心來去閱讀,面對枯燥乏味的書本文字難以提起興致,因此很多小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缺乏興趣。三是,閱讀教學方式落后。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味讓學生不厭其煩的去反復閱讀,或是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去閱讀一些文本。不注重新技術手段的運用,閱讀教學的方式比較固化和落后,容易使孩子們產生抵觸閱讀的心理,影響教學效果提高。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明確閱讀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導向,是通過教學活動要達成的任務,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必須要有明確教學目標作為指引。語文教師應抓住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圍繞新課程改革要求,設置明確合理的閱讀課堂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掌握語文知識,發展語言思維和情感,塑造學生良好思想品質。
比如,小學語文《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有著很濃的抒情意味,內容豐富多彩。全文以寫秋雨為主線,巧妙把炫麗多姿的秋天景物串聯起來,展現出了一個充滿豐收和歡樂的美麗秋天。本課閱讀教學中設置的教學目標應當是,在讓學生掌握文中生詞、新詞的基礎上,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懂讀透文章內容。展開想象的翅膀,深切感受秋天之美,體會作者描寫景物的手法和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
(二)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
俗話說,學生學習知識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只有當學生有了興趣,他們才會有學習的欲望,并主動去學習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傳統教學模式之下,一般都是由語文教師領讀、帶讀,或者讓學生自讀、默讀,這會使很多學生會感覺到枯燥乏味,失去閱讀的興趣。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讓他們產生閱讀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積極轉變傳統思想觀念,用興趣引領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由被動變為主動。我們應主動進行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引入故事、游戲、分角色閱讀等方法,給語文閱讀課堂增添新的元素,提高閱讀的趣味性,讓學生深入到文中的情節和故事。
以《扁鵲治病》這篇課文教學為例,本文講述了蔡桓侯諱疾忌醫,不聽扁鵲多次的提醒、告誡,放任病情發展惡化,最終病入膏肓不治而亡的故事,文中人物特點鮮明,故事發展過程清晰。本課教學中,我就改變了以往單純領讀或讓學生自讀的方式,引入分角色閱讀課文方法。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安排扁鵲、蔡桓侯、仆從、旁白等角色,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人物閱讀課文。整堂課教學變得非常有趣,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自然而發。
(三)運用新的教學技術手段
小學生們思想活躍,向往追求一些新穎的事物,但是整體思維能力水平還比較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應通過運用新的教學技術手段,如多媒體、互聯網等,靈活的給學生展示閱讀學習內容。創設生動的閱讀情境,發展學生的想象,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如,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技術手段在現代教學應用的有效技術,其具有聲情并茂、聲光一體的特點,并且與互聯網絡鏈接,在當前各個學科、學段教學中被越來越多的被使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應用多媒體這種技術手段,創設豐富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情境,生動表現文章中的內容。讓學生們隨著多媒體的展示,在閱讀中仿佛身臨其境般的走入文章描繪的多彩世界,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學生閱讀學習的文章內容由抽象變形象,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與記憶,升華學生的思想情感。
以《觀潮》這篇課文教學為例,在閱讀中為了讓學生們對錢塘江大潮形成更形象和深刻的認識,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錢塘江大潮的真實景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走入錢塘江大潮真實情境。一邊閱讀課文,一邊欣賞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潮,感受大潮的洶涌澎湃和氣勢非凡,激發出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應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注重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引入新的教學技術手段,全面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高國丹. 芻議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 讀與寫,2020,17(29):44.
[2] 蒙金麗.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 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20(11):41.
[3] 馮劍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J]. 散文百家,2020(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