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寧
摘要: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學生近視現象十分普遍,也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諸多危害和不便。俗話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因此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積極宣傳保護眼睛的重要性和近視對幼兒的危害,并采取針對性的預防策略,讓幼兒注意用眼衛生,降低幼兒近視的發生率。從而有效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實現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學前教育;近視預防;工作開展
引言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僅能夠幫助人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還能更好地進行情感交流和內心表達。但是,根據近年來學生眼科檢查的結果,幼兒近視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且近視低年齡化的發展也愈演愈烈。這對我們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因此,教師作為幼兒成長發展的引領者,必須利用自身的教育優勢,充分向幼兒展示幼兒近視的危害,讓幼兒們充分注意用眼衛生,改善用眼環境,切實落實幼兒的眼睛保護和近視預防工作,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掃除障礙。
一、近視的危害
1.對幼兒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的工作造成阻礙。視覺是人們最重要的感覺之一,而眼睛作為視覺器官,對于幼兒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至關重要。近視的發生會導致幼兒視力模糊,眼睛經常干澀疼痛,注意力無法有效集中。這些問題都不利于幼兒的學習和生活。同時,一些幼兒園和專業對視力有嚴格的規定,這使得近視的幼兒失去了某些選擇,對他們未來的職業規劃產生了負面影響。
2.對幼兒身心健康有不利影響。幼兒時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對未來健康體質、樂觀積極人格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在幼兒時期由于近視問題,戴眼鏡嚴重影響了幼兒們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同時,近視的發生和戴眼鏡的行為也會導致一些幼兒產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二、學前教育近視預防工作開展的策略
1.積極推動幼兒預防近視,讓他們正確認識如何用眼。由于年齡問題,幼兒對近視的認識比較膚淺,無法對眼睛保護的重要性和近視的危害有深入全面的認識,導致對眼睛保護意識不強,沒有注意用眼環境和眼睛的科學使用。因此在學前教育保護幼兒眼睛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積極調動幼兒的個人因素,以提高幼兒對視力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達到有效預防幼兒近視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教師應在日常學習中經常倡導幼兒保護自己的眼睛,讓幼兒在有效的宣傳中逐步建立正確的認識,從而科學用眼,實現有效的眼睛保護。其次,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還應明確告知幼兒造成近視的主要因素,讓幼兒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會損害視力,如躺在床上閱讀、光線或太暗、戶外活動時間太少等,讓幼兒在深入了解這些近視的成因后,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自覺地采取預防措施,從而有助于保護幼兒的視力[1]。
2.幼兒園必須采取有效和積極的措施預防幼兒近視。在學前教育中,幼兒白天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而在上學期間,幼兒們用眼睛的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幼兒園教育必須積極履行保護幼兒視力的責任,通過各種有效、主動的措施,積極促進幼兒近視預防工作的展開。首先,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教給幼兒們用眼的科學知識。例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養成正確的坐姿姿勢,每次教學活動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至少要進行一小時的戶外活動。同時,教師也要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盡到監督和督促的責任。其次,幼兒園還應該安排幼兒在空閑時間每天做兩次眼保健操。我園結合實際進行了“睛彩護眼操”,通過教學視頻或現場教師教學,讓幼兒學習正確、規范的眼保健操技巧,確保幼兒做眼保健操的科學、規范。同時要經常組織幼兒進行健康的運動,以防止幼兒采取傷害視力的姿勢,影響護眼效果。
3.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共同實施幼兒近視預防工作。在學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保護廣大幼兒視力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與幼兒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和意見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達到共同的目標,共同促進幼兒視力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家長要嚴格控制幼兒用眼的時間,尤其是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其次,家長也應該積極改善幼兒的用眼環境,盡量使用科學的護眼燈具來保護眼睛。再次家長也要注意幼兒的視力狀況,有問題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盡早預防。最后,家長還應重視對幼兒眼睛衛生,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為幼兒的視力提供有效的保護[2]。
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我國教育教學中學生近視的發生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各級教育組織都要積極倡導學生衛生用眼、科學用眼、適度用眼,有效預防近視。尤其是在學前教育時期,就要采取積極推動幼兒預防近視,讓他們正確認識如何用眼、幼兒園必須采取有效和積極的措施預防幼兒近視、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共同實施幼兒近視預防工作等策略,有效提升幼兒對眼睛近視的認識,促進幼兒科學合理的用眼,并注意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經常做眼保健操等,以有效預防近視。從而為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健康發展,還幼兒一個光明亮麗的明天打下堅實的基礎和鋪墊。
參考文獻:
[1]錢琳.淺談對近視治療的新理解[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
[2]呂冰陽.學生近視防治的有效策略與實施[J].林區教學.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