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建
摘要:講文明,懂禮儀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長期的自我修養的過程。大部分農村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只是在課堂上講解了一些大道理,并沒有把實際具體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很難落實到實際上。本文闡述了在農村小學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必要性。
關鍵詞: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近日我校教職工的微信群“炸鍋”了。起因是:6月中旬的一節音樂課上,50多歲的王老師正在給四年級的孩子上課,期間三個孩子上課打鬧,老師說:“你們三個站出來吧,別影響別人上課。”首先站起來的是兩個男孩子低著頭沒說話,后面一個女孩子慢吞吞的站起來對老師說:“想讓我出去沒門!”后面她又搬著凳子到講臺前,使勁放下凳子說:“我看你年紀大了給你個面子,我坐在這陪著!”老師想息事寧人,說:“你回去吧,不用到前面來了。”她說:“這不行!我們是哥們!他倆被罰和我有關系,你憑什么罰他倆不罰我啊?”老師氣得血壓瞬間升高,心臟難受,險些暈倒,還好班主任老師及時趕到,趕緊把王老師攙扶到辦公室休息。事后王老師感慨:我工作30多年要退休的年紀了,被一個孩子步步緊逼,現在的孩子打不得說不得,我感覺做老師一點尊嚴都沒有了,當時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啊......”聽著王老師的訴說,工作群沉默了,我想大家可能都在腦補當時課堂上的場景,對老教師的同情,對學生的行為的憤慨,感同身受......
一、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現狀
王老師的案例,引起了我的思索:哪位老師又敢說從教多年從沒遇到過類似的案例呢?估計沒有幾個說沒有吧!當你在菜市場,大街上,甚至校園里,“你是豬啊?”“白癡!”等臟話時時飄進耳膜,電話里也時常會聽到極不禮貌的:“喂,你給我找XXX......”這雖然是少數人,但也象是音樂里跳出的不和諧音符,圖畫里的敗筆,也體現出了我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殊不知,就因為有人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習慣成自然了。這樣既不利于學校教育的開展,又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從相關的調查數據中了解到,當前小學生的行為文明禮儀現狀并不理想。現階段,很多農村甚至城鎮小學生都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素養,有的學生舉止不當,有的學生用語不禮貌、有的學生亂扔垃圾、有的學生不尊老愛幼、有的學生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等。小學生之所以養成了不良的文明習慣,這既取決于家庭教育,又取決于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因此農村小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的發展進程較為緩慢,因此在兒童階段,學生也沒有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二、小學生文明禮儀缺乏的原因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獨生子女的數量呈現上升的趨勢。在爺爺奶奶等長輩們的寵愛下,孩子過于依賴大人,并且從來不考慮到他人的想法,不懂得分享,不懂得謙讓,不懂得尊老愛幼,還有部分獨生子女長期獨自成長起來,他們缺乏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從而導致他們的性格是內向的、孤僻的。農村的小學生受到社會的負面影響比較嚴重,從而導致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這也是當前農村教師要解決的一個難題。農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備受社會所關注的,目前留守兒童越來越多,農村普遍家庭的文化素質不高,在教育標準上趕不上城市教育,在教育尺度上也沒有一個良好的態度,特別容易出現極端教育。比如,棍棒教育、溺愛教育等等。總的來說,大部分農村家庭教育都忽視了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的培養。這就要求農村教師積極帶領學生探索新的世界,融入到新事物當中去。
三、文明禮儀教育的關鍵
1.文明禮儀教育放首位。
為了能夠改變當前農村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的現狀,學校要將文明禮儀教育放在首位。文明禮儀教育應注重文明禮儀知識的學習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多種多樣的訓練活動來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從心底里重新認識文明禮儀。同時訓練活動也是內化學生的過程,在內化的過程中,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提高,學生的行為得到了規范,學生的審美得到了提高。
2.家校聯合、統一步伐。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家就提出過此教育觀點。禮儀教育要從小抓起,讓學生的內在美與外在美相統一。小學生正是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肩負著傳承中華美德與優良傳統的重要使命。因此,學校和家庭要統一步伐為了把學生培養成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孩子共同做出努力。
3.在課堂中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習慣。
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讓小學生懂得禮儀是什么,也讓學生懂得文明是什么。當學生對文明、禮儀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他們會約束自身的行為,督促自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一,尊師禮儀。尊敬老師是每位學生最起碼的禮貌。不管是在哪種場合遇到了老師,此時學生要向老師問好。當學生要進老師的辦公室時,要輕輕敲門,并喊報告。在課堂上,學生要大聲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不與老師頂嘴。
第三,相處禮儀。在與同學相處期間,學生之間要相互幫助、相互尊重。在溝通過程中,每位學生要重新審視自我,發現別人的優點,了解自身的缺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待其他學生的錯誤時,學生要選擇寬容待人。在說話過程中,同學們之間要使用敬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四,家庭禮儀。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當遇到長輩的時候,學生要向長輩問好;當家里來客人的時候,學生要熱情地接待,當客人要走的時候,學生也要禮貌相送。當長輩休息的時候,學生要放低聲音,防止自己的聲音打擾到長輩的休息。當長輩生病的時候,學生要多多問候,多多關心。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文明禮貌是非常重要的。雖然“謝謝”、“對不起”這些話非常簡短,但是這些話對于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非常有幫助。各個學校要重視文明禮儀教育,營造和諧、積極向上的教育氛圍。
總的來說,小學生這個階段可塑性最強,有效地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會得到不錯的效果。由于農村教育環境特殊,因此,教師更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來對農村小學生進行適當的文明禮儀教育。教師要積極地幫助農村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讓他們能夠健康地成長起來。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能夠體現出農村小學生的自身的素質涵養。加大對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也對增強全國小學生整體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