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龍江
摘要:具有良好的語文氛圍,又有正確合理的教學辦法是素質教育語文課堂的要求。因此想要從本質上提升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質量,則需要保證學生的上課過程中不但要理論,同時也要有實踐,如何高效的把握住40分鐘課堂對于現在的小學語文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主要是針對如何設置課堂教學帶動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出意見,希望能夠小學語文老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樂學課堂;興趣;情景;探究
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他講“樂學”作為了教學實踐的最高殿堂,樂學針對的不僅是學生,對于老師來說也是非常高的要求,如何將一堂課40分鐘的時間內,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在傳授的過程中,還需要運用學生想要的方式,讓他們作為主體積極的參與進來,并且從中體會到愉快的學習經歷,這就對老師的職業素養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學習本就是屬于探索和探究的過程,但是以前的教學方式大多數參與了傳授、講述,這讓學生們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望而卻步,更別提“樂學”,因此如何將一節課上成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的課程,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和分析的關鍵。
一、起點-興趣導入
很多心理學家都研究過興趣愛好,發現人只要是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情,就會很容易接受,并且會產生深刻的記憶,這種記憶還會在人的大腦中停留很久,那么這個心理學知識運用到我們小學語文課堂中自然也是受用的。那么如何激發起學生對于學習課程的興趣和愛好,從而產生強烈的求職欲望,這就是一門課程最開始的入門環節。每堂課都會一個導入階段,如何將這個導入階段應用起來,給一趟有趣的課程來一個“開門紅”就是老師的上課藝術了。小學語文老師經常使用的導入方式有以下幾種:
1 故事引入法
小學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聽故事,他們對于故事充滿了好奇,如果在導入部分老師以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開篇的話,勢必會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來,同時課堂的氣氛也會隨之輕松起來。
2 創設疑問法
這里就是體現小學語文課程的“問題教學”方式,一個好的問題和一個好的故事一樣,也能快速集中起學生的集中力,同時學生們會將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全程都會想著如何解決問題,這對學生吸收理論知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 幽默風趣法。
這種方式是年輕老師喜歡使用的辦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里面,更能夠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正堂課程的氛圍一直保持著輕松的狀態,讓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保持高漲的狀態。
二、手段-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和辦法之一,一個生動和形象的情景模式會將學生帶入到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們對于課程里面需要學習的內容引起強烈的共鳴,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小學語文中經常使用到的情景教學辦法有以下幾種:
1.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教學是現在主要的教學手段,并且給教學帶來了很多的可能性和方便。在小學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喚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過媒體的手段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比如,在講到《再見了, 親人》一課時,課程所講述的故事的背景其實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非常的久遠,不論如何去語言描述他們都無法感受到文章里想表達的含義,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播放一段抗美援朝時的視頻,在播放《英雄兒女》的主題曲,通過視頻和音樂學生們可以瞬間進入到戰爭年代的環境中去,把自己想成志愿軍中的一份子,他們的愛國熱情會被激發出來,讓他們再學習課文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這種辦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展示事物,來直接給學生提供視覺沖擊來理解學習內容,比如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文章中,老師可以直接拿來兩個鐵球,給同學們現場展示,并且可以讓學生自己試一試,這樣對于學習課文的內容,體會科學家伽利略嚴謹的科學態度有著重要的幫助。
3 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這種辦法就是讓學生“沉浸式”學習課文內容,不同的學生扮演者課文中不同的角色,把自己放進故事中,身臨其境的體會,這樣能使他們更加能夠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和認識。
4. 語言描述構建情境。
這種辦法主要考驗老師的語言能力,是否能通過優美的語言將學生們帶入到課本中,啟發學生的想象,增強學生對于課本的理解能力。
三、保證-和諧氛圍
課堂氛圍的和諧程度決定了老師和學生在本堂課中的發揮情況,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對于老師來說,能更加的發揮出自己的教學技能,從而挖掘更多的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主動性,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從而更加容易去吸收課程中的知識。
四、追求-合作探究
一趟成功的課程不是老師說,學生記,而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老師和學生在通過共同探索和共同交流的過程中激發出很多思考的火花,更加把自己代入到課程里面去。當然這里的交流還包括了學生和學生的交流。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其實也做出了相關的規定,要求老師需要通過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科學的教學,充分挖掘和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倡導學生能夠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因此語文老師在施行教學實踐中,要多為學生創造可以探討,可以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在討論和探究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學習小組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探究方式,在小組討論可以使學生們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并且在于老師和同學的交流中,培養學生更加獨立的思考能力。
五、關鍵-多元評價
評價是激發學生熱情的重要教學手段,老師應該充分的利用好評價,但是也不能將評價簡單的看做是分數的高低,要從各個方面多元化的評價,比如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否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努力學習;學生在課后的表現,是否積極完成了課后的作業,并且對于課上的內容有了自己的總結和歸納等等,老師的評價應該做到更加的多樣化,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要讓評價變成學生抵觸的內容,要關注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以“樂學”促“創新”[J]. 沈媛媛. 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 2021(01)
[2]以“美教”引“樂學”[J]. 賈興麗. 新教育. 2021(16)
[3]從“樂學”到“高效”——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小學部“樂學·高效”課堂的建構[J]. 葉和麗,劉文娟,周英. 未來教育家. 2021(Z1)
[4]“樂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探析[J]. 胡仁.讀寫算. 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