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海燕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能夠解決具體的問題不僅是學習能力的體現,也是教育教學極為重要的目標。因為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上的差異,所以不同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認知結構。作為教師,要能正確看待并理解這種差異。因此,本文研究的主題是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認知差異與實踐,希望能為當前的發展提供一些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差異;認知結構
隨著我國發展駛入了高質量、高速度的軌道,我國教育事業也搭上了復興號列車的征途。站在初中數學的角度來看,優差生對于問題的解答會呈現出不同的認知方面結構差異,是擺在當前初中數學的一大難題。從關聯性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明確的解題認知結構,那么數學學習成績一般不會太理想。與此同時,能夠正確對待并泰然處之在認知結構方面存在的差異,那么對于當前和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將會十分有意義與價值。所以,我們要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細致的思考。
一、初中生認知差異分析
初中生因為身心發展程度的不同,所以會存在不同的認知差異。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授課之前了解和掌握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從他們感興趣的地方作為教育教學的切入口。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學習到知識、培養好能力。從筆者搜集和整理到的結果來看,認知差異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認知能力和思維目標方面
盡管初中數學的難度不高,但是知識的邏輯性很強,也有許多是抽象性的,因此,要經歷一個波浪式的前進和螺旋式的上升過程。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中是為今后的數學打基礎的階段,如果沒有基礎知識的支撐,那么今后的數學學習將會非常吃力。同時,教學評價也要實行差異化處理,在總體目標的情況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重視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題目也要設置得科學合理,盡量不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和接受范圍。
2.學生的年齡差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體驗
處在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于學習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可能剛開始對于知識只是感性的了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有更多的理性認識。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黃金期,需要以興趣作為支撐點,以豐富的想象力加強數學學科知識的掌握,不斷朝著抽象認識轉為具象感知發展。因此,在初中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分好階段和層次,正視年齡差異帶給學生的不同體驗,貼近于他們的生活和實際,讓他們始終對于學習有一種美好的期待,每一次接觸新知識時都能有全新的感受與體驗,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無聊的事情,進而更加熱愛學習。
二、有效教學的認知差異與實踐
1關注教育目標,以學生為本
新課標一直都在踐行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和目標。以學生為本,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學生出發,教師要做好常規的指引和引導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擁有獲得感和體驗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愛上現在的自己(成績)。通過問題的解決,喜歡展示自己的較強學習能力,在每一次遇到難題時都能“無畏風雨”,不會因為不敢出聲而選擇逃避。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要引導他多貫通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于有能力但是不會應用的學生,要多給他們自信和鼓勵。總之,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既定的知識,還需要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學生的實績和實效作為客觀檢驗的標準,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快樂和收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 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學科的工具性屬性很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以具體的知識和方法作為了解數學的重要渠道。在上正式課之前,以預習的方式讓學生有充足的準備,當然教師也要精心的備好課,多從身邊的案例入手,找到他們喜聞樂見的人、事、物,建立起生活與知識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在中間自由的穿梭和遨游。同時,設置的題目也要與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為學生搭建好自主學習的舞臺,使得學生自己就能根據原有的知識積累和經驗方法及時爭取的解答問題,一般只有在陷入困境時,教師才會“施以援手”,實現既能靠著生活經歷解決數學問題,又能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中獲得更多的生活經歷。
3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
小組合作的方式通常對教育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小組可以發揮出更大的合力,能夠沖破更多的險阻和困難,并能在“親密無間”的配合交流中,培養更好的團隊意識和溝通表達能力。初中數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當一個人在解答問題沒有頭緒時,可以通過小組的幫助來把難題分解開,在群策群力下,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當然,小組不是最后兜底的避風港灣,也不是只要一個人發言其他人什么也不想,而是大家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朝著一個目標而為之不懈奮斗。同時,它還能讓一些內心有想法、但不善于表達的學生避免尷尬,一些不成熟的建議和意見都可以在小組中提出,小組中的每一個人也會盡全力幫助其完善和補充,讓整個想法更有建設性、更具操作性。另外,小組合作還會讓彼此之間增加友情,在面對任何問題困難時都不拋棄、不放棄,始終保持較強的集體榮譽感。
總的來說,初中數學“優差”生解題認知結構存在著不小的差異,有非常大的應用價值和實踐價值。同時,伴隨著研究的深入,也會對數學學科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我們要有馳而不息的奮斗精神,促使我國教育事業邁上新的更高臺階。
參考文獻:
[1]顧援,段海權.初中數學“優差”生解題認知結構差異及教學意義的初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05:68-70.
[2]王素芝.淺談初中數學優差生注意轉換中的線索和準備效應[J].中國校外教育,201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