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憲平
摘要:中小學畢業班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可能導致較多的心理問題。我國在中小學畢業班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為了解決由學校、家庭、社會帶來的問題,我們可以從校園文明、心理咨詢、學科教育、家庭教育入手,來搞好中小學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關鍵詞:中小學;畢業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2-
中小學畢業班的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所以,其面臨的心理問題也會比較多。同時,中小學畢業班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還不成熟,這就更造成其心理問題的增多。同時,中小學畢業班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轉折點,如果不幫助他們處理好這個階段的心理問題,會影響到其整個人生的走向。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中對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問題的處理已經初見成效,許多學校采取了一些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由于中小學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所以還需要教育工作者進一步采取措施來解決。
一、中小學畢業班學生心理問題
(一)學校教育帶來的心理問題
學校教育是中小學畢業班學生接受的教育中的最主要部分。但是,目前,我國的中小學畢業班學生接受的學校教育卻存在一些問題。在一些中小學,學校過于渲染升學壓力,對畢業班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負擔。而且,一些學校將學生分成好班、差班,過于重視學習成績的排名。這樣,對于差班和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會產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棄。而即便對于好班的學生和成績好的學生來說,為了保持自己在學習上的優勢,他們的心理壓力也會很大。
(二)家庭教育帶來的心理問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畢業班的學生來說也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在一些學生的家里,父母不懂得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片面關注學習成績?;蛘?,父母不懂得如何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在子女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一味地批評大罵,不知道科學地疏導。而且,在有些家庭,父母之間關系不和,經常吵架,給畢業班時期的子女造成不良的成長環境,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此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沒有配合好,也是家庭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而言,就是關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家長和老師之間缺乏溝通。
(三)社會因素帶來的心理問題
社會是中小學畢業班學生存在的大環境,它會通過影響學校和家庭間接地影響中小學畢業班學生,也會直接對中小學畢業班學生帶來影響。但是,在當前,社會上有一些不良的思潮,比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甚至一些黃賭毒的因素正在向中小學畢業班學生滲透。有些學生在升學壓力下,想要尋求精神上的放松,就會嘗試一些不良的活動。
二、解決中小學畢業班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倡導校園文明
中小學畢業班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校園里度過的。所以,良好的校園文明能夠浸潤學生的內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中小學可以在設計校園環境時采取清新明快的風格,向學生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而且,中小學可以多進行班風學風創建活動,良好的班風和學風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內心。此外,中小學還可以多多進行文體活動。文藝和體育雖然不是升學考試的科目,或者在升學考試的科目中占比不大。但是,文藝和體育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品德,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開展心理咨詢服務
不管學校和家庭還有社會對中小學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得再好,總有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的。所以,心理咨詢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梢栽O置專職的心理老師負責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專職心理老師應該具備相關的教育背景,并且具備較好的道德人品。在沒有專職心理老師的中小學,學生可以和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機構合作,由心理咨詢機構為畢業班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中小學還可以請一些心理專家來為畢業班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講座。對于心理健康問題比較大的學生,中小學可以為其建立專門的檔案,對其進行重點跟蹤輔導,幫助他們走出心理的陰霾。
(三)在各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科教育中,老師在依靠學科教育培養中小學畢業班學生的智力能力以外,還要依靠學科教育培養中小學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健康。事實上,學科教育是中小學接受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體而言,不同的學科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不同的作用。對于語文來說,由于其滲透著古往今來的文人雅士的閑情逸致,所以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中的審美部分,例如,在部編版教材《北京的春節》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對北京的春節的描述,感受中國的年味,形成一種中國的審美情趣;對于數學來說,由于其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可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品質。
(四)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中小學生的很多言行都會模仿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子女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只有身處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中,中小學生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具體而言,父母首先應該重視子女的心理健康,而不能只重視子女的學習成績。父母可以常常和子女聊天談心,可以聊聊子女在學校的事情,也可以聊聊自己工作的事情,讓子女和父母之間相互了解,形成牢固的紐帶;其次,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子女做出良好的榜樣。比如,父母之間不應該一有矛盾就在子女面前大吵大鬧,而是應該理性地解決問題。同時,父母應該在遵守社會公德上為子女做出榜樣。
三、結語
中小學畢業班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期,而且,這個階段的學生內心正在急劇變化,思想容易偏激,自尊心又強,所以,對于其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我們教育事業的關鍵一環。目前,我國教育界對于中小學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總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中小學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事業,所以,在未來,還需要大批教育界人士為此付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任曉琴.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基礎教育論壇,2021(28):98-99.
[2]趙淑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成因及轉化對策[J].天津教育,2021(22):169-170+173.
[3]楊總林.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新課程,2021(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