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
摘要 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最基本內容,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保證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的基礎。文章針對合肥市農村公路建設的現狀和特點,結合本地實際,有針對性地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從施工技術方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出發,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管理,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農村公路建設;全過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 U4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2-0190-03
0 引言
把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范疇,足以體現農村公路對于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程度,農村公路建設水平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交通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并及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公路建設的規劃[1]。因此,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全過程管理,強化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控制,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王國煒[2]等指出,農村公路是“三農”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設施,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農村公路建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保證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的管理,提高農村公路的使用效率。
1 農村公路的現狀特點
合肥市轄四縣一市四區,81個鄉鎮,1 189個農村社區(村委會),總面積11 445 km2,人口936.99萬人,僅農村公路里程17 460 km,其中:縣道2 093 km,鄉道3 674 km,村道11 693 km,是國省道里程的11.6倍。按技術等級劃分,二級以上公路895 km,三級公路1 745 km,四級公路14 820 km。由此可以分析出農村公路現狀特點:一是點多、面廣、線長;二是規模較大,覆蓋面廣;三是低等級公路占比大,且較為分散,交通基礎設施落后。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產業振興是基礎,振興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旅游,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交通的振興,離不開交通強國,加快農村公路發展是交通基礎設施振興的前提,因此,“十四五”期間農村公路建設任務十分重要[3]。
2 農村公路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公路建設的技術標準低
農村是我國社會的最基層,環境閉塞,同時經濟條件、人文環境以及自然環境等方面都比較落后,相對于城市來說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同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起點比較低,質量標準差,在公路基礎項目建設中僅能夠滿足最基本的功能,無法從長遠的戰略思想和眼光為公路建設工作提供指導。
2.2 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不足
農村公路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于上級政府補助和地方政府自籌,而且省級交通主管部門的專項資金補助和市級政府財政補助資金達到總建設資金的80%左右,其他資金則來源于縣級財政自籌。“十三五”期間,合肥市實施的農村道路暢通工程12 460 km,總投資172.8億元,其中:省財政轉移支付9.47億元,占5.48%;合肥市財政補助128億元,占74.1%;縣、市、區財政自籌35.33萬元,占20.42%。“十四五”期間,市、縣兩級將按5∶5比例分擔農村公路工程建設資金,資金籌措壓力很大。
2.3 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缺乏合理性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的速度加快,公路建設的規模也不斷加大,但是在公路建設管理中仍然缺乏合理性,導致公路建設中的管理思想無法有效落實[4]。合肥市農村公路基礎是在“十一五”期間建設的“村村通”工程,“十三五”期間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對農村公路進行升級改造,將3.5 m寬的路面要加寬至5 m,現在又要求建制村通雙車道,要加寬至6 m以上,導致重復性建設,資金壓力加大。加之受農村耕地、林地、自然保護區的因素影響,農村公路規劃實施難度大,尤其是現在對農村公路和農村道路的土地政策不一致,有近1 600 km的農村公路無法升級改造。
2.4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不完善
受事業單位編制等因素的影響,公路系統管理及技術人員老化,養護管理人員嚴重不足,人員素質和能力低等問題也會導致農村公路在投入使用后養護管理面臨諸多困境,需要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和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
2.5 農村公路質量控制難
由于農村公路建設缺乏資金,很大一部分農村公路是在“十一五”期間建成的“村村通”工程,建設標準低,路況較差,亟須改建。“十三五”期間,農村公路建設進行提級改造,但建設用地難以解決,資金缺口大,農村公路建設技術等級相對較低。加之農村公路在建設規模大,建設過程中低資質隊伍素質不高,低價中標現象嚴重,農村公路建設履約難,建設過程中質量控制難度大。
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意義分析
“十三五”期間,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加快建設農村公路提質改造步伐,從多個層面給予農村公路政策扶持,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好農村路”建設,高效落實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公路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因此,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3.1 貫徹“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重要步驟
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即“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事關脫貧攻堅和民生工程的大事,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鄉村產業路、旅游路、生態路建設,這是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重要步驟。
3.2 有效彌補小康社會建設中的不足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農”問題一直是黨中央高度關注的問題,為科學解決“三農”問題,就應該重點關注統籌規劃,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國民安定有序地生活,使國民物質文化需求及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而在此過程中,首要問題就是農村公路建設問題,要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加強公路建設全過程管理,以有效增強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聯度,以鄉村發展助力城市提升進步之目標,進而對城鄉一體化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3 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
當前,中國正處于發展全面轉型的關鍵時期,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是中國實現中國復興夢的基礎,同時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與新起點。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城鄉協調發展是基礎,只有實現了農民富裕、農村富強、農業發達的目標,才能真正算得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目標的達成。高質量的農村公路建設及運營,利于城鄉資源的統籌合理規劃與配置,促進城市與鄉村間的資源流通,打造出城鄉發展的新局面。
4 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措施
4.1 重視組織機構建設
農村公路的特點決定了農村公路建設難度大。因此,交通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并及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公路建設的規劃[1]。合肥市在“十三五”期間就成立了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領導小組,各縣、市、區政府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負責落實市、縣兩級建設資金,統籌協調推進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的實施,并制定相關政策、制度,負責轄區內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的監督管理工作。
4.2 強化地方協調工作
農村公路建設中會涉及一部分征地拆遷問題,征地拆遷工作一直是農村公路建設中的難題,為了達到征地拆遷的目標,保證公路建設進度,需要成立地方協調領導小組,負責地方協調工作。這項工作應該由地方政府牽頭,建設單位積極配合,施工單位也應成立相應的組織,積極配合地方協調工作的開展。要充分發揮各村支部在征地拆遷工作中的作用,細化工作方案,形成多單位參與和協作的聯合管理體系,推動征地拆遷等地方工作有效開展[5]。
4.3 公路建設工期管理
工期管理是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內容,有利于保證工程施工質量,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縮短工期,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因此項目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工程進度控制,充分考慮企業經濟發展效益,利用多元化的技術手段和施工管理措施促進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1]。
(1)制定科學的施工計劃。農村公路建設中工期計劃直接影響工程開展。在工程項目施工開始前,需要根據工程項目建設要求敲定施工細則,并通過設備、人員以及經費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制定工程項目工期安排表。具體管理程序如圖1所示。
(2)加強對工程項目的施工調查。在工程項目工期管理中,要先做好施工準備,根據工程項目建設要求對施工目標進行分解和領會。同時對施工環境、條件以及現場等進行全面勘察,防止前期勘察不徹底,導致后期出現施工問題。
4.4 強調功效管理
為了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必須降低工程成本,縮短工期。工程項目管理部成立后需要組建一個組織能力強、效率高、具有權威性的領導機構,并結合項目特點、專業性和規模等設置需求,在項目管理中要做到因崗設人、高效辦事、結構科學,同時加強對工期目標的分解,促進各部門責任的落實。此外,在農村公路外測量中,采用GPS衛星定位的技術方式,提升測量和設計的精確度,節約測量時間[6]。
5 農村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5.1 明確施工技術方案的原則
當前開展農村公路建設,需確保施工技術方案具備科學性和有效性,農村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需確保施工技術方案具備環境協調性的發展原則,依照本地區交通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交通發展規劃,公路工程規劃要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并且與環境相協調。
5.2 合理運用施工技術標準
在開展農村公路工程路面結構設計工作時,確保路面自身彎沉承載值能夠滿足相關規定和標準,同時設置相關警示標志,避免農村公路工程施工中出現安全方面的問題。因地制宜,合理運用施工技術標準。針對本地的實際情況,合肥市農村公路管理部門和交通規劃設計部門在依照本地區發展狀況基礎上,編制了《合肥市農村公路橋梁設計與施工標準化實施指南》,對本地區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的實施進行指導,該《實施指南》經省級交通主管部門專家審查,并經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上升為省級地方標準,為全省農村道路橋梁建設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提高了農村公路建設水平。
5.3 加強農村公路工程質量控制
農村公路建設必須建立“政府監督、法人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群眾參與”的質量保證體系,完善工程質量檢查程序。
(1)做好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完成施工圖審查,同時完成工程開工申請的審查。
(2)做好開工后的質量控制。施工放樣和施工測量資料應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查和復核,施工過程中應有監理工程師旁站或監督,必要時進行現場簽認。每道工序完工后應進行工序檢查驗收。
(3)中間交工證書。在單位、分部或分項過程完工后,應要求單位的質量自檢人員根據規范要求進行自檢,合格后匯總各道工序的檢查記錄及測量和抽樣試驗的結果并填報《中間交工證書》,監理驗收合格后簽認《中間交工證書》,如圖2所示。
5.4 加強施工人員管理
農村公路建設中施工、管理人員是施工的主體,必須保證施工、管理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素養,根據施工地理環境以及公路的分布情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配置和管理,做好參建者的業務培訓,并針對施工現場的實際狀況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全過程管理,保證農村公路建設質量。
6 結語
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工作,關系著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是促進鄉村產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是農村與外界的信息溝通和經濟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時也關系著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合肥市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也為其他地區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方面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睢婷婷,李萬民.農村公路砼工程施工中質量控制[J].科學中國人,2015(11):185-186.
[2]王國煒,張茂然,唐楊,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縣域農村公路網的規劃[J].工程建設,2021(2):44-48.
[3]陳穗.探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項目高效的施工管理[J].中華建設,2020(33):68-69.
[4]劉卓.農村公路質量監督與試驗檢測的若干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16(8):42-43+53.
[5]姬洪剛.低等級道路監理的管理關鍵研究[J].締客世界,2021(2):76.
[6]李瑜,周雅萌,杜延卿.農村公路:鄉村振興幸福路[J].當代貴州,2020(4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