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珍
摘?要:自主管理模式對于一個班級來說,能夠最大效率地優化班級環境,促進學生的發展。對于小學階段來說,正是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關鍵時期,班主任在此期間,重視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作用巨大。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學班主任的視角,具體談談自主管理模式的構建和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級環境?策略分析
引言: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組織和安排中,班主任必須時刻保持自身的先進性,時刻以最新的管理理念武裝頭腦,保持自身教學與管理理念的與時俱進,在此基礎上對班級管理、教學工作等進行整體的優化升級設計,營造更新穎、更高效、更受學生歡迎的班級環境。
一、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意義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個人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其個人行為習慣、思想意識等的培養,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發展等產生重要影響,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在小學時期,班主任必須充分發揮自身職責,合理引導學生素質發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自律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較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幫助學生自我反省,從自主發展的視角來促進小學生發現自身問題,培養小學生不斷提升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探索
(一)培養學生自主管理期間,班主任要適當給予幫助與管理
在小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期間,雖然班主任必須尊重學生,但是尊重并不意味徹底散養,也不意味要給學生完全的自由,而是需要班主任在合理教導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多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班級管理問題,多與學生互動交流,多為學生考慮,科學合理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能夠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理念和行為規范。
班主任要摒棄傳統的“大家長”思維,理所應當的訓誡學生,要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感覺到放松,進而消除學生對班主任的畏懼心理,將懼于班主任威嚴而不得不約束自己的行為變成學生因為尊重教師,內心自發的、主動的愿意改變自身的思想行為,最終達到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目的。
例如,日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出現問題或錯誤,害怕教師批評,或者不敢與教師反映,不敢請教老師,致使問題難以解決。班主任應該真正擔當起一個管理者的角色,多關懷學生,合理教導學生,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理念,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
(二)轉變學生觀念,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想觀念、行為習慣都還沒有完全成熟,自我約束力較弱,對于外界事物好奇心重,思想注意力容易被影響。所以,班主任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過程中,不能完全當甩手掌柜,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尤其是對于一些自律性極差的學生,或者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一定要多加引導。如有些學生不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教,或者本身天性頑皮,甚至出現叛逆心理,如果班主任不加以管教引導,非常容易導致班級秩序混亂,影響整體班級學習風氣,擾亂班級其他學生的學習發展。
因此,班主任必須要在培養自主管理能力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思想觀念的變化,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科學引導。如有的學生不服班主任的管理,那么班主任就要想方設法去探尋原因,是家庭不和睦導致學生的性格叛逆還是對班主任哪一方面的工作有異議,及時了解原因并及時采取解決措施,消除負面影響。在引導學生加強自主管理意識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多引導學生,與學生積極溝通,讓學生意識到自主管理的意義和價值,并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主管理,促使學生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對于班級管理來說,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強弱,與個人的思想觀念、道德素養、行為習慣等相關,但是也與環境的影響密不可分。環境,作為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更是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切入點。在班級環境營造過程中,班主任的角色至關重要。
班級環境的營造,與班主任的影響力密切相關。班主任在教導學生的方式上,如果管理力度過大,采取高壓政策,就非常容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造成“官逼民反”的現象,學生雖然表面上屈于班主任的權威,會行為上表現出順從,但在學生的內心里,仍會非常抵觸,或者會在一些班主任看不見的地方,跟班主任對著干。有的學生因為班主任的偶爾一次批評或者不經意的行為,內心產生委屈、不滿等情緒,就會在背地里或者班主任管理不到的一些方面做出反抗,如考試故意不好好考,課堂上故意講話……如若班主任過于溫柔隨和,也未必能夠管理好學生,少數學生可能因為不懼怕老師,就會恃寵而驕,肆無忌憚,和班主任打成一片,導致班級和諧有余,但班級管理混亂,紀律散漫。
對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合理把握好管理的尺度,要張弛有度,寬嚴相濟,對學生的問題和錯誤,予以適當的批評和教導;對于學生的優點和進步,要予以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根據學生的情況,營造一個有規則、有溫度、有組織、有紀律的班級環境。
(四)以明確的制度來落實班級管理
明確的制度,是約束學生的思想、規范學生的行為的重要依據,更是能夠將自主管理落實在白紙黑字上的清晰條例,是能夠給予學生以一定的限制和約束的力度更強的措施。
在班主任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時候,班主任應事先結合班級實際情況,要積極利用班會等形式,向學生強調班級制度,將班級自主管理落實到制度上。在落實制度過程中,班主任應該明確各項行為規范的具體要求,并設立獎懲機制,獎懲分明,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彰,對于違反制度的學生,給予相應的懲罰措施,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從而督促學生實現自主監督、自主管理。
對于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想更有效地發揮管理制度的效力,除了班主任指定管理制度之外,還可以適當的讓學生參與進來,如利用班會等時間,讓學生自主討論,商討指定班級制度中的相關細節;如對于行為規范的要求細則、獎懲制度等,通過讓學生參與進來的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制度的公信力,保障制度的作用能夠嚴格貫徹執行,發揮出引導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實際班級過程中,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繁忙,不僅包括班級管理,還包括教學工作。因此注重對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不僅對于班主任工作壓力減輕和提高管理效率有著重要意義,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個人素養,能夠為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提供巨大的幫助,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
[1]楊荔媛. 淺論小學班主任民主化管理下如何實現學生的自主性管理[J].?2021(2017-26): P.40-40.
[2]邢麗麗. 讓學生在班級自主管理中健康成長——小學班主任工作體會點滴[J].?2021(2014-5): P.197-197.
[3]李琴. 小學班主任如何培養學生干部落實班級自主管理探究[J]. 新課程, 2019, 000(028):P.245-245.
[4]吳小霞. 小學班主任培養學生干部落實班級自主管理的策略分析[J]. 新一代:理論版, 2020(6): P.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