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曉
摘要:語文是多種知識形式的統稱,閱讀是它當中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想把語文學好,閱讀是少不了的。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和口語表達能力都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知識來積累的。在語文考試中作文占了分數的三分之二,要想作文寫的優美又有文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不可缺少的。作為教師激發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是教學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閱讀;閱讀策略
引言:
隨著國家新課標的改革,當代小學教育不僅要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強調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不是容易的,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教導更需要家長和學校的配合,才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一、語文文本閱讀的現狀與問題
就閱讀現在的狀態來看,乏味的閱讀習慣依然沿用在現在的教學課堂上。閱讀人文類的文章老師就給學生講人文其他涉及歷史故事、家國情懷的都不講述。以至于讓文章平平無奇很難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還有的問題就是教師太過于武斷專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思想[2]。教師對教育目標認識不足,教學方法的運用不當,這些都是造成學生閱讀能力的降低的原因。通過對師生問卷的調查以及對課堂教學閱讀的觀摩,還有其他突出性的問題[1]。當前,國家農村的學生占比較大。由于交通以及一些惡劣環境的影響,導致農村孩子基本沒有閱讀習慣。農村與城市貧富差距較大,有些地方甚至沒有課本,導致學生對文本閱讀的機會較少。加上農村教師無法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主要以講課為主,以講代替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喪失主動學習的能力,缺乏合作交流的意識。還有一部分教師抱著一種拿工資就行的態度教學生,對學生不管不顧。然后自顧自的在臺上講,講完下課就走,不在乎學生有沒有聽懂。明知道閱讀對學生的語言感知有強有力的好處,卻沒有耐心引導。因為學生的打鬧而發脾氣,小學生的生性都是活潑好動的。沒有人生下來就懂事的,作為教師要耐心引導。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有一大部分學生是不起來回答問題的,教師讓閱讀課文的時候他們也只是混混日子,這節課混過去就行,反正沒有叫著自己回答問題,就算叫起來回答問題他們也只是搖搖頭。這樣下去成績就一落千丈,教師還很難找到學生學不好的原因。
二、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一)根據小學生心理特征引入適當的文本閱讀
陶行知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對閱讀感興趣,才能夠從學生內心深處激發對閱讀的興趣[3]。進一步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積累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作為教師要努力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讓學生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為了讓小學生對閱讀感興趣,可以以他們的心理特點進行開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要了解他們這階段需要什么對什么內容感興趣,才能培養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很安靜的坐在凳子上聽老師講課,他們也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影響。教師要抓住他們的這些心理特點,并且有意識的啟發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小學生的色感比較強,可以從色彩鮮艷的繪本故事入手如《格林童話》《烏鴉喝水》《司馬光砸缸》等,閱讀的時候他們可以利用精美的圖畫來想象烏鴉喝水的場景,更容易融入到故事當中去[1]。在《司馬光喝水》中教師要對學生不認識的生字生詞進行講述才能讓學生能夠理解這篇文章。閱讀完之后可以問學生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讓學生講述自己的看法。這樣既增加了閱讀能力又充分調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可以多選擇一些童話故事讓學生去閱讀,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二)趣味導入,多種媒介應用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課堂上時,教師要重視導入環節。讓文本閱讀有一個趣味性的開頭,可以從情感、國恨家仇多層面的進行導入,讓他們對閱讀產生興趣。例如,在《安徒生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閱讀中,教師以電影片段方式進行導入,接下來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能夠融入到童話故事當中去,感受主人公的無助可憐的場景。經過這一篇童話故事的學習,學生肯定還想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學校圖書館看,可以讓他們看的更多有趣的童話故事。
(三)創建趣味閱讀空間
學生的興趣不是憑空產生的,物體需要有吸引力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讀書習慣從來都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過程,需要擁有長久的耐心,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閱讀能力的提升,尋找適合學生的閱讀環境,什么樣的環境造就什么樣的人。在合適教學空間才能讓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從閱讀室的裝飾上面做一些改變,可以在教室內做一些海報、拼貼畫、故事連環畫、故事情節等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1]。定期更換故事和海報的內容,這樣便能夠在無形中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情景創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興趣的啟發。例如,小學三年級下冊《亡羊補牢》這一課中,可以讓學生先觀看故事動畫,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讓學生表演狼和牧羊人和小羊的角色,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丟羊的感受。讓學生思考文中一共丟了幾回羊。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讓他們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同時讓同學們明白了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犯錯,關鍵是要能聽取他人的意見,正視自己的錯誤。同樣也讓他們知道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不然后悔都來不及了,就如牧羊人放羊一樣。在學習上要學會查缺補漏,才能讓學習變得更好。
(四)設計文本閱讀活動
文本閱讀是小學語文中的重要一個內容,作為教師要設計許多有效的文本閱讀活動才能激發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學校可以舉辦一些文本朗讀大賽,鼓勵學生去參加并從中獲得一些榮譽。教師也可以在閱讀活動中設計懸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這樣能夠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也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就如,在閱讀四年級《桂林山水》時,文章中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此時教師可以問學生文章中那些句子表現出桂林的“奇、險、秀、靜、清、綠”的場景呢?以這個問題讓學生去閱讀文章,能夠更加深刻的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壯闊。感受山水的綿延不絕,美麗的畫卷深入學生的內心,引起他們對桂林山水的無限尋味。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放映桂林山水的壯麗景象,這樣的模式會讓學生的閱讀興趣會有明顯提升[4]。小學語文可以多開展一些豐富的閱讀活動,多提供一些有趣充滿意義的書籍。可以定期在班上開展一些讀書分享活動,可以互相推薦一些有意義的書籍,此外老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的書籍寫一些隨筆記錄對文章的看法和見解。這樣的方法有利于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四、總結
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有利于語文素養的養成。生活中沒有了書籍的指導,就好像在大海上沒有了指南針辨別不了前進的方向.知識是人類理想的一個通行證,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閱讀是教學中的基礎課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閱讀量,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欒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 2020(8):2.
[2]龔寶茹. 小學語文教學文本閱讀有效性影響[J]. 家用電腦世界(電子版), 2021(2):1.
[3]張楠.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興趣的培養分析[J]. 女人坊, 2021(10):1.
[4]葉凱雯. 雙劍合璧,妙筆生花——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研究[J]. 鋒繪, 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