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明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情感教學的重要作用受到了高度關注,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動,并且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可以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多的知識,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情感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文學情趣,可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促使學生融入課文中的意境,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深入感知引起情感共鳴,還要引導學生加深文章寫作情感體驗,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情感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應用
引言
情感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的認知態度,也是表達自我感受的一種非語言方式。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無法實現知識感性認知到理性運用的轉變,通過情感教育的引導,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性認知與學習體會,帶動學生的學習質量持續提升,實現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關注學生主體的學習情感,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情感教學的充分運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得語文課堂更加精彩,更有溫度。
1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文學情趣
首先,教師應當透徹理解教材內容,充分挖掘與把握課本中的情感素材,合理創設情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文學情趣,使其有更多的情感體驗。通過師生互動,將教材中的詞語、字音和情境、語言進行結合,深化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1]。例如,在《秋天的圖畫》教學中,首先教師通過對課文的詳細解讀,利用精煉的詞語與優美的語言及連貫的句子,調動學生對秋天生活的回憶與遐想,激發更多的真實感受與想法。引導學生通過課文中的字句,與作者近距離對話,從作者的角度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與主題內涵,從而對作者創設的情境有更多的畫面聯想,以此實現對課本主體與情感線索的充分把握。其次,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形容詞等修辭手法,引導學生推敲詞句,并圍繞人格化的描寫內容與作者深情的描寫,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學生在賞析中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可以靈活運用課文中的精美語言描述秋天的景色,讓學生在自己描繪的場景中深入地感受當時的意境與情感。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圍繞重點詞語進行品讀,通過讀詞構畫等方法,將腦海中的畫面呈現在紙上,從而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
2 有感情地朗讀文章,融入課文中的意境
學生在朗讀中能夠通過思想與內心的感悟,發現文字蘊含的豐富情感,從而快速進入文字無形美的意境中。教師可以通過范讀或配合音樂背景朗讀等方式,增強情境感染力。要組織學生反思回味、扣人心弦的描寫細節,更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與藝術想象的發展,促使學生對文章的敘述線索與情感來源等進行整體把握[2]。如在《難忘的潑水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配樂進行朗讀,根據故事內容的發展,逐漸變化音樂的風格特征,讓學生對整體朗讀情況有初步的理解,讓學生本著對周總理的喜愛之情與潑水節的歡慶之感進行自我朗讀。鼓勵學生在班級內進行有感情的范讀,及時給出語氣與停頓及吐字等朗讀方面的技巧指導。學生掌握語調等朗讀技巧后,可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技巧的靈活運用,學生可通過多元化的朗讀方法,深入感知其他文章中蘊含的情感與道理,實現學習能力與方法的有效遷移,從而讓學生喜歡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在朗讀中獲得豐富情感,感受文學魅力。
3 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深入感知引起情感共鳴
教師應當加強現代教育技術與課文教學的整合,利用多媒體畫面感染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常常對文字的描述不敏感,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利用多媒體將一些有關教學內容的畫面和有聲圖像向學生展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建學生熟悉的話題,帶動師生間的情感溝通。課上呈現與課文意境或內涵相近的文章,讓學生在對比分析中增強文本的畫面感與情感沖擊。通過挖掘角色人物的神態語言、作者的精神品質、故事蘊含的哲理文化等素材以及練習寫作等方式,將隱藏在文本深處的情感元素淺顯化,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同時,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3]。例如,在《找春天》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這是一篇關于春天美麗景色的文章,教師可以創設多媒體情境,播放呈現各種春天景色,有隨風搖擺的柳枝,遍地的野花,潺潺的溪水,還有樹林中嘰嘰喳喳的小鳥,這樣在視聽感官的刺激下,學生就會迅速融入到相應的情境中,欣賞春天美景,產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這樣的情感基調下,對課文閱讀學習一定會更加高效。
4 加深文章寫作情感體驗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學生的寫作和文章的閱讀都是相互溝通的,不管是閱讀理解還是寫作文章,學生都可以清楚地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情感。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首先要對文章的主旨和情感進行解讀,并且將寫作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這樣學生在進行文章寫作時,就能夠感受到更加真切的情感。寫作文章不僅講究行文結構和寫作方法,還需注意情感的表達。在寫作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指導,就是讓學生在寫作時學會表達情感。通過對學生寫作經驗的培養,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寫作的喜愛,這樣文章才能寫得好,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更加生動[4]。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情感教學中,要將教材的文本語言與思想情感及精神品質等隱藏的無形美,與學生的生活經歷及課外體驗、聯想感受等進行結合,能夠快速進入作者營造的意境美中,從而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使其明確掌握作者的情感脈絡,實現對文本的透徹理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鄧澤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實踐與研究[J].讀與寫(教師),2020(2):76.
[1]吳玉紅.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教研版),2019(3):239.
[3]沈月珠.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6):55-56.
[4]劉琳.探討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價值[J].讀書文摘,2020(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