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剛
摘要:一直以來,學校黨組織嚴格貫徹黨的基本要求,落實相關的思政教育工作,促進事業發展的同時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效果,并持續將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貫穿黨組織活動的始末,以“黨建+”的多元化培育模式推動小學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實際工作中,應確保黨組織的指標體系能夠全面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使黨規更好地融合到小學生實際生活學習中,并具有一定的實操性,高效完成黨建工作標準化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小學;黨建工作;創新路徑
引言:
小學黨支部對黨員、師生等不同層面有著差異化的學習要求,是一種基層黨群共建組織,為了實現教書育人的工作目標,固始縣城南中心小學黨支部在黨委職能部門的正確引導下,以“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黨建促進教育”為主題,積極探討學校黨建與教育工作相結合的工作方式,持續夯實校內黨建工作基礎,并以創新“黨建+”模式促進黨建工作的拓展延伸,運用時代創新思維開創了特色鮮明的學校黨建品牌輻射格局。
一、堅持嚴謹有序的創新型黨建活動
黨建標準化的終極目標是高效落實每所小學的黨建工作,為了使區域小學黨建工作目標能夠快速實現,黨建標準化采用了“點—線—面”的分級驅動模式,通過創建合理的示范點,確保黨建標準化全面覆蓋所有的小學學校,使學校能夠根據相關的指標體系,快速調整教育工作制度并將各項黨建工作落到實處。由教育職能部門進一步完善黨建工作督導機制,使之成為相關工作人員發展的考核內容,加強督促引導的同時,秉承寧缺毋濫的原則對該示范點進行公平公正的綜合評價。
然后做好黨建鏈條培育工作,即選出基礎較好的黨建標準化學校,從多個角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如集體探究、常規考核與指導以及管理評價等),力求黨建標準化培育的學校進一步轉變為黨建示范校。并為該類示范學校創建集共同探究學習、相互監督的信息共享平臺,集眾人智慧持續優化黨建工作的實施策略,使之成為區域內的引領型黨建工作鏈,進而高效發揮黨建學區的帶動作用。可根據學校發展的幫扶模式合理劃分黨建學區,指導前期培育的相關示范學校,為相關學區內部黨建薄弱的學校分享經驗,使黨建與教育工作深層次融合的同時,制定學區內示范學校的相關管理機制,以動態評估模式進行擇優替補,督促示范校真正起到應有的示范與帶動作用[1]。
開啟黨建+學習教育模式,旨在通過教師的黨政集中學習,堅持以學用結合方式,使黨建理論學習高效助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學校教職工、黨員等全體參與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黨建工作交流平臺的相關政治理論學習,引導全員汲取黨建工作的精神力量,踐行紅色文化的使命與擔當,讓學校所有的黨組織成員能夠學有所獲并做到活學、活用、致用,以奮斗的姿態切實增強學校黨支部的凝聚力。
開啟“黨建+師德師風、教學教研”模式,不僅能激發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以高尚的師德成為學生最合格的引路人,還能持續推出更多優質的黨員(教師)示范課提升其業務能力,實現青年教師在相互評課、探討與交流中快速成長。通過一系列的幫扶活動(如教研幫扶、知識與理念幫扶等),有效促進學校管理的良性發展。
二、實施黨建工作專業高效的指導與引領
推行小學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至少應借助專業化的指導(如專業化黨建工作培訓等)。開展小學黨建工作管理者的指導(培訓)時,應使校長及書記等人充分了解黨建工作標準化的重要性及實施路徑,確保他們的思想統一。開展黨務工作者的相關培訓時,應認真解讀各項指標的具體要求,使其領悟黨建工作的智慧及實現方法,力求新時代黨建指標體系要求能在小學完美落實。通過組建專門的小學黨建實踐團隊及時解讀黨建指標體系,定期調研各小學黨建工作在落實環節存在的相關問題,并向相關學校提出合理化意見及建議。可以邀請近處的思政教育管理專家使其多角度指導基層學校黨建體制的創新發展,使黨建標準化由碎片化的實踐活動逐步轉變為體系化的經驗理論,持續提升黨建標準化質量[2]。
開啟黨建+德育活動、精準幫扶模式,能為特殊學生構建溫暖型育人家園。在小學黨建工作中落實關愛幫扶的相關服務,學校通過建立特殊學生關愛幫扶制度,幫扶老師可采取走訪、交流談心等方式并基于特殊學生溝通交流制度組織相關的少先隊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等類不同題材活動,增進小學生與同齡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落實優先資助、志愿服務以及疫情期間特殊學生群體的關愛幫扶服務等,建立監管到人、溫暖到心的全覆蓋式關愛救助網。堅持精準務實的服務理念,努力讓每位需要幫助的孩子,在學校黨建工作標準化大家庭中快樂成長,勵志成才。以黨建帶隊的“大手拉小手”模式,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育人新風尚,促進黨建與德育的深度融合,確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程滲透于教書育人工作的每個環節,全方位打造德行天下的愛國主義辦學特色。
三、注重特色鮮明的黨建品牌建設
在具體落實黨建工作時,黨支部可通過黨建+國學經典、書法藝術等教育模式,建設學習氛圍濃厚的書香(墨香)型校園,結合黨建+各類文體活動,為小學生打造屬于自己的陽光樂園。少兒時期是發展啟蒙教育的關鍵階段,通過誦讀國學經典除了能夠傳承華夏人文精神、夯實文化底蘊之外,還能高效促進素質教育[4]。部分小學積極開展國學經典教育活動,創設國學飄香的文化長廊及育人環境。精選多種國學經典讀物,不僅使學校圖書足夠充盈,還開展了諸如“書香伴我成長”等相關主題的便捷活動。校內可開設誦讀經典課程并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檢測,通過以評促學的方式提升全校師生的國學素養。讀書成為學校的特色生活方式,讓校園充滿智慧,變得更加朝氣蓬勃。
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墨香環境育人,將校園精心布置一番,張貼各類書法名家的書法(字畫)及宣傳標語等,使校園的墨香洋溢,為學生搭建一體化的學習與交流平臺。注重書法教育普及工作,使書法教育相關的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從介紹書法領域的歷史名人,讓小學生了解書法風格及創作流派,糾正小學生坐姿、握筆方式等,在“促根基育人品”的書法活動中,讓墨香浸潤童心,教導學生規矩寫字、規矩做人。與此同時,創新學校的課間活動,做到集體有項目(如廣播體操、健身舞等),班級有特色(如跳皮筋、踢毽子等),可將室外廣播操改成“手指舞”等類室內活動,不僅能有效緩解校園場地或器材不足等問題,通過各類黨建工作教育活動不僅能有效推進藝術素養的培育,還能讓小學生更好地展現自我,在充滿笑聲的校園中得到全面發展。
結束語
總之,充分發揮基層教育行政部門黨組織的主體作用。推動小學黨建標準化,不能僅局限于某個小學學校的標準化,應確保教育行政部門黨組織的主體作用在地區教育系統黨建工作中得到極致發揮。在實際工作中應積極梳理學校的黨建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打造“黨建+”的新型工作模式,更好地指導并推動區域內小學黨建工作標準化的創新實施,力求促進學校教育事業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斌雄, 任韶華. 新時代中小學黨建工作的價值,問題及其解決路徑[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19, 33(5): P.7.
[2]徐宏銀.小學黨建工作創新路徑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0(16):54-56.
[3]賴斯捷,陳文靜.18年輪訓帶來的鮮活效應——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小學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側記[J].湖南教育(B版),2019(08):16-17.
[4]祁曉燕. 論農村中小學黨建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提升策略[J]. 文存閱刊, 2019, 000(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