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桂萍
摘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只有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讀懂和理解教學材料,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實現數學教學的時效性。本文是對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有效辦法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閱讀教學;培養閱讀能力;有效策略
在當前發展教育改革的前提下,針對小學生數學的教學要以小學生的發育特點和認知特點為出發點。重點強調教師要著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也是學習小學數學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閱讀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著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主觀能動性。
一、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的閱讀能力
目前對小學生語言文字的閱讀能力和核心素養在不斷加強中,閱讀能力尤為重要,在小學生對學習數學定義和定理的時候,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讀懂了才能去思考。有很多學生因為閱讀能力差,不具備應用題的審題能力,明明知道答案,但因為閱讀能力差而無法正確解答問題。例如:數的組合教學中,教師給出題目:25個百分點和75個百分點的總和是多少?這道題學生對題目中百分點的理解能力直接影響答題的準確度[1]。
二、加強對數學符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中的各種符號比如:“+”“-”“×”“÷”“>”“<”等數學符號比數字和文字出現相對較晚,對于符號的閱讀和理解并且記住符號的作用這些學習內容雖然不多,但是,如果小學生對于這些符號不能完全的理解,那么,在閱讀和答題時就非常容易把題目弄混出現思維障礙。
例如:16÷8÷4與16÷(8÷4)的結果是不一樣的,這時因為題目中括號的出現讓最終答案有了區別。所以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中,讓小學生對學習中出現的每一種新數學符號有一個有正確的理解,并牢牢記住每種符號的功能也是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三、加強對數學表格的閱讀能力
學習數學在統計功能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問題的結果可以清楚的展現出來,所以,學生對于學習表格的閱讀能力上要加強,提高對表格的閱讀能力不但可以讀懂表格,還可以通過繪制簡單的表格,把數學問題中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及數據之間的關系清晰的展現出來,理順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并從中獲取題目中的重要信息,為解答題目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四、提高數學圖形的閱讀能力
“數形結合”是個很重要的數學思維模式。在學習數學階段不論那個年級的數學,用到最多的方式就是數與形相結合的思想,無論選擇題還是填空題,數和形相結合的思想,都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與形是抽象的,如何把數和形巧妙的結合起來,制造出更為豐富靈活的數學環境,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育中有著重大的意義[2]。
例如: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講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形,并通過實際操作發揮想象空間,學會用轉化的思考方式研究圖形,用已學過的長方形通過剪裁拼補等方式轉化成為新的正方形,培養學生分析抽象的圖形,通過動手組合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更深切的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和推導過程。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圖形的閱讀能顯得極為重要。
五、閱讀能力的培養要貼近生活
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學內容基本都是各種概念和公式,以及各種定理等、小學生很難理解這種簡潔生澀的表達方式,在閱讀時小學生會覺得不知道自己讀的是什么更理解不了定理表達的意思,而影響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果。所以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一點就是先讓小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首要前提,也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之前要對學生提出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先激發出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對問題的疑問在書中尋找答案,并且在閱讀中找到解決疑問的重點和方式方法。當然選擇問題要貼近生活[3]。
例如:大人上樓的速度時小孩的2倍,小孩從1樓上到4樓需要6分鐘,大人從1樓上到6樓需要幾分鐘?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閱讀的目的,只有正確的閱讀才能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性去閱讀并思考:小孩從1樓到4樓可以分為幾個步驟:一樓到二樓,二樓到三樓,三樓到四樓,小孩共經歷了三個上樓的行動,用時6分鐘,每上一層樓用2分鐘,大人的速度時小孩的兩倍,每次用1分鐘,所以1樓到6樓共5個樓層,最終得到答案:需要5分鐘。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
想要在課堂教學中讓小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是一門科學,更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明快的圖片,動畫片,短視頻等方法引入新的教學知識,讓學習內容更加形象生動,營造出一個活潑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例如:對于百分比的學習,首先教師為學生展示出秋天收獲各種糧食的產量統計表,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圖片中展示出來的各種信息,按圖中的分類大麥,小米,玉米等等各種糧食的產量,幫助學生在圖片中找到對應的數據,最后,教師再對圖片中出現的百分比數據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還對學習結果充滿了期待,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達到高效學習數學的能力。
七、利用故事情節進行教學
小學生時非常喜歡聽故事的,在故事中能幫助他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數學教師在教學之前的備課階段,要挑選一些能讓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或是學生熟悉的卡通人物以及可愛的小動物等,比如:小狗和小貓、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米老鼠和唐老鴨等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把教學內容融入到故事中,對故事進行編纂,并且在故事的結尾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對閱讀內容好奇心。
例如:首先給學生一張表格圖形,然后教師可以拿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白雪公主得救之后七個小矮人去了哪里?他們又在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七個小矮人跟隨公主和王子回到了他們的王國過期了幸福快樂的生活,七個小矮人做起了糧食的生意,他們通過自己種田的經驗在收獲的季節豐收了大量的糧食,他們把糧食的種植分為三種,玉米的種植面積280平方米,其他兩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是多少?讓學生通過表格和對故事中人物的興趣進行閱讀和理解,逐漸培養出學生閱讀的好習慣。
八、利用分組的形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分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體現出主體的地位,可以更好的讓學生對于問題的研究進行討論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的知識點,并且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高效率的學習效果。
九、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閱讀方法
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對于學生的引導作用,科學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在當前的教學教材中有一部分的題目具有干擾學生判斷的影響,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的工作就是引導學生如何在眾多干擾的線索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來完成對題目的解答[4]。
例如:“需要修一條1800米的公路,甲隊單獨完成需要9天,乙隊單獨完成需要6天完成,那么甲隊每天能修多少米?若甲乙合作幾天能完成?”這屬于合作習題,里面的條件都是正確的,但是第一個問題“乙隊單獨完成需要6天”這句話就是多余的,所以學生要清楚忽略這個條件,才能得到正確答案。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新教學方法的應用和普及,逐漸的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起著重要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禤衛平.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1-2
[2]金晶瑩.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J].成長,2020(5):1-2
[3]羅莉.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與實施策略[J].科學咨詢,2021(25):1-2
[1]彭昆祥.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亞太教育,2020(12):2-3577AAEEE-DAB5-4125-9125-A2293E6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