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隆 趙建成 羅茂元
摘要: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加強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是深化產教融合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所在,目前高職院校實習管理存在管理機制不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頂崗實習單位缺乏主動性、頂崗實習全方位全過程管理難度大、學生參與積極性主動性不高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頂崗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文基于產教融合視域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政府出臺政策加強宏觀調控,高職院校強化頂層設計加強過程管理,加強學生的指導和培訓等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職教育;頂崗實習;管理
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是學生完成學業、提升自身素質、強化理論教學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獲得未來從事職業所需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必由之路。高職院校為保證學生頂崗實習質量,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來規范學生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的實施對規范和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實習工作,維護學生、學校和實習單位的合法權益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1],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積極采取對策措施。
1 頂崗實習管理現狀
1.1 頂崗實習管理機制不完善
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安排一般在大三上學期,實習實踐不少于6個月,各高職院校為推進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許多高職院校制定了頂崗實習相關的管理制度,但是頂崗實習管理涉及學生的管理、校內外指導教師的管理、實習企業的管理等,管理制度內容不全面、不完整,實習指導要求欠缺,日常管理要求不嚴格,實習評價考核方式方法不完善。頂崗實習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協助,而各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歸口管理部門有的在教務、學務、或校企合作部門,主管部門無法充分調動其他部門的配合,部門之前分工職責不明確不清晰,無法對頂崗實習的全過程進行高效管理。
1.2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頂崗實習單位缺乏主動性
高職院校與企事業單位在頂崗實習合作中的責任與權利方面缺乏制度保障,學校無法充分利用和整合優質社會資源,與企業溝通交流不夠,不能深度解析企業用人需求和用人標準,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用人標準存在需求分歧。學生參加頂崗實習時,其知識體系結構上和動手能力上達不到崗位要求,不具備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實習期間創造的價值低于原崗位的價值,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關注短期利潤,企業沒有主動參與人才培養的意識,無法按照人才培養的標準合理安排學生實習崗位,忽視學生實習的專業對口型,隨意分配學生的頂崗實習崗位。此外企業缺少對學生參與崗位工作的有效指導和管理,缺少分配企業指導教師,企業師傅忙于自身崗位缺少對實習學生的指導。
1.3頂崗實習全程管理難,學生參與積極性主動性低
隨著各高職院校的擴招,學生人數越來越多,每個企業能夠接受的學生人數有限,學生想要在專業對口崗位實習,就只能分配到不同地區的企業,造成了學生實習場地分散的局面,教師管理難度增加,校內指導教師無法及時了解、監管每位學生的實習行為,學校安排的任務也不能及時傳遞給所有學生。
學生參與頂崗實習是從學校環境到一個陌生的工作環境,從事相應的崗位工作,其性質、內容、人事等與學校的教學環境和內容差別較大,學生從心理上會有不適應形成落差,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很多學生認為學校組織頂崗實習就是走形式、走過場,認為學校和企業為了某種利益才設置頂崗實習,進入頂崗實習崗位后情緒抵觸,以各種理由逃避實習,認為只要最后提交相關實習證明就完成頂崗實習任務。
2 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應對策略
2.1 政府出臺政策加強宏觀調控
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校企合作規章制度,實現工學結合制度化是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2]。頂崗實習需要政府參與,政府以政策資源為主導保障頂崗實習順利開展,通過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政府、高校、企業在頂崗實習中的角色擔當,強化參與主體責任意識,調動各方參與頂崗實習的積極性。在明確權責的同時,考慮各方主體的相關利益,給與對頂崗實習過程中完成相應政策要求及培養目標的企業稅收減免等激勵機制,使企業被動參與轉為主動參與。政府主管部門做好監管職責,確保頂崗實習學生的實習權益得到合法保障,不定期對實習企業進行實地視察,確保相關制度有效落實。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發生糾紛時,政府相關部門及時介入調查并作出合理的處理,確保頂崗實習順利開展。
2.2 高職院校強化頂層設計,加強過程管控
高職院校嚴格依循國家要求,將實習管理納入院校發展規劃中,依據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等要求,精準對接地方產業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出臺各高職院校的實習管理辦法[3]。將實習管理納入學校、分院、系、專業發展規劃中,與企業聯合構建目標鏈體系,全面落實實習管理目標。將頂崗實習管理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嚴格甄選實習企業,把控實習企業入口關,結合學生專業情況與未來職業發展需求推薦實習企業及實習崗位,并根據學生實行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確保實習企業與崗位滿足學校培養目標要求。為切實提高管理效率,將頂崗實習管理納入分院、教學系、專業、教師的考核指標體系中,全面構建績效鏈體系,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利用信息化頂崗實習管理系統,加強頂崗實習的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保障頂崗實習的高效進行。高職院校設立頂崗實習管理部門,配置校級、各二級分院專業管理人員。校級管理機構教務處統籌協調頂崗實習工作,校企合作處做好聯系、開拓校外實習基地。各二級分院、系與實習企業對接共同組建實習管理小組,監管實習管理工作。各專業校內指導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擔任實習指導教師,負責實習指導和現場業務指導。學生利用頂崗實習管理平臺輸入身份、實習企業和崗位等相關信息,實現與校內外指導教師的邦定,按時簽到、周報、月報、實習總結等定期匯報,指導教師審閱學生匯報信息,學校和企業通過學生實習相關信息數據來規避學生分散帶來的管理難問題。完善頂崗實習質量評價體系,由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對實習質量進行評價,采用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客觀完整的反映學生實習實際質量水平。
2.3 加強學生的指導和培訓
為確保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順利完成企業交代的任務和工作內容,做好前期的實習培訓工作,針對性的模擬生產和實習培訓,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流程。學校組織開展學生實習前思想教育工作,讓學生認識頂崗實習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職場觀念,在實習中盡快適應企業文化環境,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同時加強學生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實習學生的安全意識。實習中學生對工作任務產生壓力而產生心理疾病,輔導云要對學生的安全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教育輔導。
3 結語
綜上所述,頂崗實習需要政府出臺政策宏觀調控,同時高職院校作為學生實習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要明確實習管理責任部門,修訂完善實習管理規章制度,加強頂崗實習的全過程管理。結合新生入學教育,加強實習宣傳和政策解讀,做好風險防范工作,選擇與人才培養目標匹配的實習企業和職業崗位,加強頂崗實習全過程指導,才能切實有效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職院校在辦學中的適應力和競爭力,提升學校的聲譽和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張紅,俞校明,高瑋等,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與質量監控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2):18-23.
[2]余偉.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機制研究[J].文教資料,2021(20):185-187
[3]黃巧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創新思路[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05):118-119
作者簡介:彭隆(1988--),男,四川樂山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