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楓 譚瓊蕾


【摘要】本文以2021版部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寫話《貓和老鼠》為例,探究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下,通過開展情境性語言活動,搭建有效的思維支架,組織小組合作化學習活動,進行科學的分層評價和針對性個別輔導,最終提升學生寫作思維品質的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班化;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策略
看圖寫話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和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中,由于班級人數少,課堂教學管理難度相對降低,教師得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學習情況,也更容易營造一個相對更寬松、自由的氛圍,促進學生的個體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更好地幫助學生捕捉并記錄自身的寫作靈感與創作體驗。另外,小班中學生得以成為真正的課堂主體,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得到充分的交流和探討,師生、生生思維的碰撞互補,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良好發展。
一、創設活動語境,萌發思維基點
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有序開展情境化教學和活動化教學。在本課例中,教學伊始,教師首先播放一段《貓和老鼠》的動畫視頻,并提出視頻結束后將以小組形式對視頻中的故事進行復述接龍比賽。有趣、生動的視頻以圖畫的視覺沖擊了學生的眼球,比賽更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至此,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語言情境成功創設,學生的表達興趣也被充分調動。
而在其后的《貓和老鼠》小組接龍故事復述比賽中,教師對學生的表達引導循序漸進,從用一句話把故事說清楚,到借助“開始怎么樣、接著怎么樣,結果怎么樣”如此簡單幾句話說清楚。通過游戲性、情境性、遞進性的表達訓練,學生初步形成對講故事的邏輯順序的感性認識。在此環節的最后,教師跟學生明確“今天,我們也來講一講我們的《貓和老鼠》故事”,從而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創作欲望。
二、巧借思維支架,明確思維路徑
看圖寫話的基礎和重心是“看圖”,培養學生學會認真看圖、思圖是寫話的前提和源泉,只有在有效觀察圖片的基礎上才能將看圖寫話做好。但是,大部分低段學生的觀察能力較弱,觀察圖片時的條理性、系統性和目的性有待加強。因此,在“小班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合理開展合作化教學,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借助思維支架,揚長避短,以優扶差,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讀圖能力。
(一)思維導圖支架——提高學生思維系統性
在本課例中,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看懂圖畫意圖后,小組合作完成寫話思維導圖(見圖1)。首先,教師指導學生整體觀察課本插圖,明確故事的主人公是老鼠和電腦屏幕中的貓。然后,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老鼠和貓的神態。通過觀察,學生會發現老鼠露出了驚恐的表情。此時,教師適時指出學生可以用“大吃一驚、害怕、緊張”等詞語來描寫老鼠;貓則露出了惡狠狠的表情,學生可以用“兇猛、可怕”等詞語來描寫貓。至此,學生根據觀察到的信息,就可以大致地看懂圖的內容了——那就是老鼠看到電腦屏幕上的貓后被嚇了一跳。
而一個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經過和結果共同構成。因此,教師繼續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展開想象,大膽地猜想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適當加入表示故事發展先后順序的連接詞使故事完整通順。至此,在思維支架的支持下,學生得以厘清本次寫話的脈絡,初步培養起思維的系統性。
(二)表格支架——培養學生思維邏輯性
表格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梳理、建構知識信息。本課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表格進行小組討論,對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展開大膽、合理的猜想(見圖2)。表格支架的運用,能讓學生關注寫話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此外,表格中還嵌套了相應的語言支架,能夠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
三、趣味角色互動,內化思維方法
“小班化”教學情境中,師生擁有相對較大的活動范圍,師生交流以及生生交流的機會更多。通過營造民主和諧、愉快寬松的學習氣氛,教師可以更好地對學生的理解程度以及遇到的困難進行把握。因此,在本課例中,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設置角色扮演的課堂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分別說一說自己心中故事的結果可能是什么樣的,再把它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學生演貓,一個學生演小老鼠,一個學生負責旁白,最后一位負責點評,即興演出后再進行創作。教師則以隨堂巡導的形式參與到每一個小組當中。至此,由說到演,由演到寫,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活動交流,產生思維碰撞,更有利于學生獲得個性化的寫話體驗,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促進寫話思維方法的內化。
四、科學分層評價,提升思維品質
在“小班化”教學模式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寫話教學中,由于班級人數少,教師可以更加全面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不僅為寫話教學的分層評價的開展提供了依據,還提升了小學語文寫話教學的針對性。在本課例中,教師在全面把握學生語文學情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寫話初稿情況將其劃分為 A、B、C三個層次,并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設置了相應的課后學習任務。例如,針對A 層次語文能力強、語言思維活躍的學生,教師為他們設置了“活用繪本插圖,拓展練筆契機”的任務;針對B層次語文基礎扎實,語言發展潛力較強的學生,教師為他們設置了“拓展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積淀”的任務;對于C層次語文基礎較弱,語言學習習慣有待優化的學生,教師為他們設置了“立足課內積累,筑牢語言基礎”的任務。如此,教師便能有的放矢地開展針對性輔導,以確保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都能順利完成,各層次學生的寫話思維品質得到相應提升。
良好的語文思維對學生理解語言知識、提升語言能力、探究語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低段語文寫話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學的優勢,合理創設語言情境,有序組織語言活動,有效運用思維支架,分層評價科學輔導,促進學生學習寫話的方式轉向深度學習,促進學生對寫話思維脈絡的主動構建,最終提升其寫話的思維品質。
[本文系廣州市南沙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小班化課堂教學研究”(編號:NSKY201700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韋樹陽.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現狀及有效對策[J].求知導刊,2019(15):60-61.
[2]屈淑蘭.小班化語文差異性閱讀教學實踐[J].課外語文(上),2019(6):45-46.
[3]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下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