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成
摘? 要:在科學育人觀的影響下,教師紛紛探究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最優化設計之路,力求為學生的積極識讀、主動思考和信息交流提供人性化的發展環境,切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可以借助翻轉教學培養認知能力,借助課劇表演培養交流能力,借助電化教學培養感知能力,借助課堂討論培養處理能力,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科學育人觀喚醒了教師的質量意識和效益意識,教師開始向道德與法治教學要質量、要效益、要深度,積極為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認知創設有設計、有目標、有階段、有層次的認知階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教學具有較強的人文性、思想性、教育性和時效性,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思想意識、道德覺悟、個性品質和情操修養的全面發展。
一、核心素養培養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要求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為了適應主體認知、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認知習慣、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交流、自覺合作、快樂成長,切實讓學生有所見、有所思、有所得、有所說,為學生提供信息處理的體系化過程,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習慣。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
核心素養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了非常明確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教師要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切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 借助翻轉教學培養認知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開展翻轉教學,讓學生通過課下的自主學習慢慢識讀課文內容,積極思考課文案例中的思想內涵和德育滋養,從而使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升。在課堂上,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積極發言和主動交流,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友好溝通會給予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情緒感染和心理共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學習熱情。這樣,學生會逐漸養成獨立認知、積極思考、深入探究的好習慣,對學生的能力訓練與素質發展意義重大。
例如,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以下統稱“教材”)八年級上冊“豐富的社會生活”這節課要讓學生切身體驗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分子,時時刻刻處于社會生活中。小區內添加了新的健身器材,自己與他人就會充分享用,盡情地進行體育鍛煉;菜市場上各種新鮮蔬菜應有盡有,自己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去購買、清洗;爺爺奶奶在家行動不方便,自己主動去幫助倒開水、拿生活物品、洗水果;爸爸媽媽下班回家非常勞累,自己可以打掃衛生、幫助做飯、整理衣物;等等。這樣,學生不僅圓滿地完成了教師預留的教材預習任務,還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生活中有所踐行、有所改變、有所發展。學生在課下預習、行為體驗中進行了信息獲取和信息解讀,在課上討論交流、合作探究中進行了信息處理和信息輸出,從而真正成為認知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2. 借助課劇表演培養交流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情景劇表演活動,煥發學生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需要表演的具體內容,讓學生用情景劇表演展示故事內容和中心思想。這樣,學生會在課下積極研究案例內容,思考案例思想內涵,探究人物形象特點,界定人物語言風格等,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案例故事的深入探究與主動認知,有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發展。課堂情景劇給予了學生非常大的表現空間,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激發了學生的認知熱情。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合理利用網絡”這節課時,由于網絡是學生特別喜愛的一種共享信息資源的平臺,然而很多學生卻不能合理使用互聯網,經常癡迷電子游戲、網上聊天等,嚴重影響了學生及家人的正常生活,也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情景劇表演,讓學生根據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想、所感去設計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角色對話和內容導向,將學生的真實網絡生活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然后,教師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認知體驗和思想感受,在鞭笞“丑陋”與褒獎“美麗”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是非標準,讓學生學會合理利用網絡的科學方法。
3. 借助電化教學培養感知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還可以開展電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視頻信息中開展直觀認知和主體思考,這樣學生會獲得強烈的感官刺激和視覺體驗,有助于學生在內心深處有所觸動和獲得啟發,引導學生對“我會怎么做”“我應該怎么做”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以電子白板為代表的電化教學能夠將教學案例演繹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有助于學生的有感而發、有情所動、有情所表。
例如,教材七年級上冊“少年有夢”這節課是要教育學生珍惜寶貴時光、努力學習、積極進取。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教學課件,讓學生在視頻欣賞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學課件以《少年中國說》朗誦片段為序幕慢慢展開,以“十佳少年”為原型設計出知識學習、體育鍛煉、樂于助人、關愛他人、禮貌待人等諸多生活場景。這樣,視頻資料為學生展現了活靈活現的優秀少年形象,為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養成、素養提升和人生成長樹立值得效仿的行動標尺,有效推動學生的思想發展和覺悟提高。
4. 借助課堂討論培養處理能力
教師還需要開展課堂討論活動,真正讓學生去觀察、獲取、積累、剖析、探究、表達和交流,切實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獲取、處理與交流的體系化過程。這樣,學生的大腦會在高頻率、高質量、高效率的信息處理中有始有終地工作著,自然能夠提升學生的處理能力。課堂討論還會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等,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息息相關。
例如,教材九年級下冊“少年的擔當”這節課是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和擔當教育,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覺悟。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積極進行深度探究,讓學生明白任何人都要有責任和擔當。教師可以借助討論話題引導學生,如我們有責任嗎?我們的責任和擔當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履行自己的責任和擔當?我們如何成為一名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有夢想的好學生?學生在話題的導引下積極討論、主動交流、悅納教化、快樂成長。
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學生思想提升、道德提高、靈魂凈化和情操陶冶的生命塑造基地,也是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平臺。教師應立足道德與法治教學,積極探究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力求對學生的精神世界、品質塑造和內心修養施加積極、有益的良性干預,為學生的快樂認知和健康成長輸送源源不斷的正能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美文. 初中政治學科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路徑分析[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8).
[2]包冬梅. 初中政治核心素養培養的建議:信息技術應用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J]. 文理導航(上旬),2020(10).
[3]張鈺婷. 淺談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J]. 新課程導學,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