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門娟
【摘要】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要增強德育意識,以身作則,發揮典范的作用,提高班級的整體素質。同時,也要做到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并營造和諧的氣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成長氛圍。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德育;素質;和諧
一、班級管理滲透《小學生守則》內容,增強學生德育意識
教師要以《小學生守則》為準則,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首先是講禮儀,見師長要及時問好,見幼者要謙讓,做到尊長愛幼;學生間也要禮貌用語,做到相互禮讓,團結友愛。然后是講文明,做到愛護公共財物,不損壞,懂珍惜;愛護環境講衛生,做一個文明守法的學生。最后是愛學習,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做到認真專心、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學習,尤其要讓學生明白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筆者在教學小學五年級的那一學年,學生小黃在學習上較為懶惰,怕吃苦, 做作業還會“偷工減料”。對此,筆者不斷地在她的作業本寫上鼓勵的話語和堅持學習的好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小黃慢慢地轉變了心態,還每天堅持來找筆者出習題訓練,最后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發揮典范作用,講誠信,提升班級整體素質
古語云:“為人師表要以身作則。” 孔子《學記》也有言:“親其師則信其道。”班級管理瑣碎事多,教師作為組織者與管理者,自身的修養非常重要,對學生的影響也最大。首先,教師的言行舉止要大方得體,規范自己的行為,樹立形象,言行一致;其次,要做到真正的誠信,答應學生的細小事情也要盡力做好,無借口,言出必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樹立正確觀念的時期。因此,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答應的事情也要做到,不做夸夸其談的失信者。例如,在一次校運會上,為了讓學生有動力,盡全力去比賽,筆者不斷激勵他們,讓啦啦隊隊員做好后勤工作。在拔河比賽的選拔賽時,筆者答應學生,如果進入決賽則利用課堂與他們進行有趣的數學游戲,并帶他們去參觀博物館。他們的熱情瞬間高昂,沒有參賽的學生作為啦啦隊隊員也積極參與,鼓勵運動員,為他們加油。最終進入了決賽,筆者也做到講求誠信,兌換相應的承諾。這些有關誠信的細小事情也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產生影響。有些學生偶爾會偷懶少做作業,筆者用上面那些細小的事實勸說后,他們也會慢慢地轉變不良行為,到最后做到一諾千金。因此,在教育學生時,教師一定要以正面的思想和個人的正面形象影響學生,做好榜樣作用。
另外,還要發揮學生榜樣的積極作用,讓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學習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改正自身的問題,提升自身的素質,從而實現班級整體素質的提升。
三、轉變觀念,重視情感交流
在日常的班級德育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這就需要師生之間加強情感交流,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坦誠相待。在與每一位學生交流前,都要從各方面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以便于交流時做出正確的引導決策。記得班里有一位女學生,比較內向,幾位科任教師都無法讓她開口進行溝通,與她交流時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嗯”。筆者在與她交流前,先和她的家長進行了溝通,了解了一些她的家庭情況及她在家的表現等。與她交流時,筆者先從她熟悉的事情出發,引發疑問,需要她為筆者解疑,慢慢地,從一點點的開口回答,到后面與筆者傾訴她的想法,中間筆者還多次表達對她的喜愛。在這樣的情感交流下,該學生有了很大的轉變,后來還與她周邊的同學慢慢熟絡起來。
另外,多鼓勵與愛的滋潤在情感交流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也是情感,筆者都會以鼓勵為主,并給予希望,期待學生更好地發揮與表現。漸漸地,學生也喜歡上筆者的課堂,并會多動手書寫與操作。在教育中,鼓勵比批評更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給予恰當的鼓勵與建議。學生在學習上常常會因為在某個知識點出現茫然,此時批評并不能解決問題,點撥建議才是解決的方法。此外,批改作業也是交流的一種方式,有時也會得到學生的回應。例如,筆者給學生的作業評了優之后,會再附上一句“期待更優秀的你!”也能收到意外的效果。這樣的交流次數多了之后,學生的作業慢慢地都變整潔、整齊了。當然,筆者也會在作業上指出學生的不足,例如,評價“如果書寫工整就更棒了!”婉轉的語言,既指出了學生的不足,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慢慢地,學生也能感受到筆者給他們的愛。同時,學生也會在作業本上給予回應,這樣的轉機讓他們也變得更加優秀。
四、提高團結意識,營造和諧氣氛
在班級中多與學生滲透“班級是一個小家庭”的思想。讓學生明白:同學是除了父母外,相處時間最長的人。通常情況是,大家自小學入學以來就在同一個班級的,同窗共讀幾年,都是非常熟悉的人。那么,教師需要增強學生的團結精神,營造和諧的班級環境,讓他們浸潤在團結的家庭氛圍,促使他們更好地成長。首先,“無規則不成方圓”,每個班級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班規來管理。讓學生的行為規范,而民主更能調動廣大學生參與班級建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共同制訂可行的班規。在執行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好日常工作。此外,再慢慢地發掘學生的優秀潛能,讓他們都有發揮的機會,營造更積極的氛圍。其次,需要培養學生的凝聚力,讓學生做到“班級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是家庭的一份子,也為班級努力、爭光”。例如有一次,班級門口的水槽處有積水殘留,一位值日學生自己處理不來,筆者剛想上前幫忙,卻發現另一位學生已默默地拿著拖把走過來,幫著一起清理,本不是他值日,但是他卻主動幫忙。上課時,筆者表揚了這位學生,并以此為契機,督促學生要有班集體意識,同學有難處要伸手相助,做到相互扶持、共同進步。
總之,班級的管理需要教師的耐心、愛心、恒心。從細微處入手,慢慢地培養學生的班集體意識,在班級管理育人中滲透以優育人的思想。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愛心與教育:李鎮西素質教育探索手記[M].漓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