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頒布實施,對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提倡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強調對學生地理思維及應用能力的培養。本文選取“武漢市洪澇災害”情境,設計一系列有梯度的問題,在情境問題驅動下,將洪澇災害的成因和應對措施兩個主題內容進行解構和重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生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真實情境;洪澇災害;問題驅動;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2)03-0023-05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于2018年頒布實施,新課標強調對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培養。首先,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高中教學將更加重視對學生地理思維以及地理應用能力的培養;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更加提倡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最后,地理學科的考查方式從對書本知識的單純識記過渡到對知識應用與創造能力的檢測[1]。因此,需要地理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具備情境創設與問題設計能力,合理組織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
一、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對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作用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的“發現教學法”是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2]。“發現教學法”即問題導向方法,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積極主動地搜索相關資料信息并自主分析探究,以達到解決問題和獲得概念原理等知識的目的。另外,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是一種激勵學習法,通過激勵學生主動探究,指引其將學習聯系社會實際,師生一起討論學習活動方式與目標,以獲取科學知識[3]。
從課堂教學實踐角度出發,真實情境下的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作用如下:第一,培養與提高高中生地理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習的科學性、趣味性與社會價值,才能使學生主動感知和接受地理學科知識,使其學習行為更加持久、高效、深入。第二,讓學生在地理學科學習過程中感受地理知識在社會中的實用價值。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對學生的要求日益增加,既有科學知識的儲備,又有調用知識的能力培養。通過情境創設和問題設計研究,引導學生自主運用所學知識,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融入社會的能力技巧,這對學生的成長和個人發展頗有益處。第三,推動地理學科的創新發展。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驅動課堂,可以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和水平,創新地理教師教育理念,進一步推動地理學科健康持續發展[4]。
二、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案例設計與實施
1.教學分析
【教材簡析】新課改以來,“四大地理核心素養”已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培養目標。本文基于情境式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結合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六章“自然災害”第一節“氣象災害”的內容,選取洪澇災害頻發的武漢市作為教學案例,通過分析武漢市地域的地理環境、地質地貌背景,理解洪澇災害的成因、危害和應對措施。教學結合災害國情教育和學生防災減災意識的增強,進而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
【學情分析】我國洪澇災害頻發,尤其是在江城武漢市,汛期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到洪水和內澇。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高一學生基本掌握了水循環的相關知識且具備一定的讀圖和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較好地理解水循環過程中人類活動的影響。本節課要求學生正確理解相關概念,并從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兩方面分析洪澇災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提出應對措施,同時結合增強學生防災意識和樹立人地協調觀開展教學。
【課標要求】運用圖文材料,說明洪澇災害的成因和危害;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
【學習目標】①人地協調觀:結合 2016 年武漢特大洪水實例,加深對洪澇災害的認識。②綜合思維:結合圖文材料,說明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進而分析洪澇災害的影響因素。③區域認知:結合武漢地理環境,分析武漢洪澇災害嚴重的原因,提出防災減災的應對措施。④地理實踐力:通過情境模擬,體驗防澇避災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結合武漢地理環境,在分析洪澇災害成因的基礎上,提出城市防災避災的應對措施。
【設計思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洪澇災害的成因探討,重點從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兩方面分析洪澇災害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根據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循序漸進地設計了5個情境式合作探究問題。武漢市2016年特大洪澇災害是核心素養生成的真實情境,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上網搜集資料、閱讀相關文獻,結合水循環原理,通過師生共同設計的幾個小實驗,全面考慮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突破教學重難點。問題的設計旨在拓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根據對洪澇災害成因提出應對措施,同時,又可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發表意見。教學流程為:建立學習小組—創設問題情境—討論實驗展示—演練提升反思。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問題驅動法、文獻法、實驗法。
2.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如表1所示。
三、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運用反思
1. 教學設計的亮點
本課立足的主題是探討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的情境式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切入點是武漢洪澇災害這個具體、實際、可操作的真實情境;探究點是設計了系列梯度問題讓學生能充分思考并有所得。通過課堂觀察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表現出較高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問題設計層層遞進,學生自始至終積極思考。最終都能較清晰地理解影響武漢洪澇災害的自然和人為因素。同時也能充分了解武漢自然環境背景,并因地制宜地提出武漢洪澇防治的對策建議。
2. 實施過程中的困惑
本節課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要求較高。首先,需要教師對相關的地理教材內容十分熟悉,能夠在教學情境設計中將地理知識充分理解,并融入各個環節;其次,還要求教師對相關課程資源有較豐富的知識儲備;最后,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按照新課標的培養要求,科學合理確定教學目標,這些教學要求將導致教師備課量大、耗時長,特別考驗教師的情境創設與問題設計能力[7]。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向佐軍. 整體任務問題式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 2019.
[3] 劉黎明. 杜威的自由教育思想探析[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60(2):122-130.
[4] 朱志華. 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D].長沙: 湖南師范大學, 2016.
[5] 鄧偉, 楊才, 苑全治, 等. 基于濕地視角再論水空間問題——緣于2020年和2021年特大洪災的思考[J]. 地理教育, 2021(11):4-7.
[6] 蘭桂萍. 印度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影響淺析[J]. 地理教育, 2005(2):32.
[7]王京龍. PBL模式下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培養研究[D]. 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0.
357050033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