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棟
摘 要: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文化中的一項瑰寶,練習書法的過程,就是學生和傳統藝術文化相互交流的過程。在“雙減”政策下,書法教學的開展既要兼顧學生的科學作息,又要幫助學生最大程度完成對書法這一傳統藝術文化的交流學習。本文就如何減輕學生課后學習負擔,如何高效學習書法知識,以及如何加強學生對書法的認同感,自豪感幾個方面做出探討分析
關鍵詞:減輕負擔;提高效率;樹立正確思想
“雙減”政策下,強調教學工作的開展一定要兼顧學生的休息,增加學生對課外知識,生活知識等方面的了解;強調要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所以原本強調“勤學多練”的教學方式以及不適用了。學校,老師要從其他方面入手,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1、適當減輕學生課后作業負擔。
課業繁重是“雙減”政策前,家長與學生反映最多的問題。白天高強度的學習和夜晚繁重的課業負擔,會使得學生對學習熱情的削減。尤其是處于學習能力尚不如意階段的小學生,他們對事物理解能力,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都還不算太強,于是看似簡單的課業也完全有可能拖累他們以至于學習到晚上十點左右。睡眠的不充分會導致白天學習效率低下,而白天沒能充分理解知識點,課后作業的學習又會更加吃力,從而惡性循環。所以減負是很有必要的。
針對小學語文的書法教學來分析,課后作業通常是重復練習寫字。減少作業量便可能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但是老師在作業布置時退而求其次,例如:把練字作業,改成仿字練習。老師提前選好難度適當,且具有練習偏向性的幾個字。比如練習“點”這個筆畫的時候,作業布置成把“滋”,“炎”,“滲”這三個字的仿寫,要求很簡單,學生愿意寫幾遍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把要求做好,最終學生覺得寫的滿意,合格的時候,就把字交給家長簽字便可。這里建議用一個字一小張紙去寫,例如使用便利貼。
這個辦法的好處就是,時間自由,作業量自由。由家長確認簽字的步驟則可以避免學生應付了事。而且這樣也避免了部分書法字體寫得很好的同學,重復練習的時間浪費。做到“雙減”的同時,不落下學生對字形,筆法的學習。
2、提高書法知識的學習效率。
書法學習是有幾個階段的,可以大致分為:看——注重筆順,注意筆畫細節。寫——模范他人,進行習慣鍛煉。用——把學習到的筆畫特點,書寫結構運用在寫作中。這三個階段的學習完畢后,書法就成了學生的一項技能,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了。而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筆者認為做好前兩步:“看”和“寫”就可以的。在“雙減”政策下,課堂教學必須高效,讓孩子能在學校學習足夠多的知識。在這個大環境下,對“看”和“寫”的教學就要生動活潑。
例如:進行“看”這一步驟時。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幫助課堂教學。這一階段需要的是孩子注重筆順,注重寫作細節,比如何時頓筆,如何收尾這些筆畫細節。筆畫空間結構如何排布使得字體整體更加優美等等。教師除了可以自己在黑板上進行演示之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讓科技融入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課堂中。這里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充分備課,找到一些筆畫依次出現的動畫,視頻等。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播放,講解。細節處可以暫停課件,重點分析。還可以適時讓學生跟著動畫中的筆順重復練習,讓學生在腦海中對該筆畫進行重復記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而進行“寫”的步驟時,需要學生對某種字體進行統一練習。這里注重要盡量選取同一個作者的字體進行學習。比如雖然都是正楷,但是不同書法家寫作時以及會有不同習慣,這些細微的差別可能肉眼看不出來,但是寫起來,練起來時那些細微的差別就容易讓學生感覺不到書法筆畫下攜帶的神韻,靈魂。比如練習正楷的時候,建議大家購買統一的字帖,例如可以選取當代著名書法家司馬彥的字帖。系統學習字帖里每一個字的寫法,結構。讓學生感受書法家司馬彥的寫作特點,進行模范。所有的學習最快入門的辦法就是模仿該行業的標桿,前輩的經驗,習慣,可以讓學生節省很多繞彎路的時間。
“雙減”政策下,學生的學習一定不能以刻板的機械化重復練習為主。書法重點難點的教學要老師別出心裁地講解,要讓學生記憶深刻。筆鋒,字形的培養要吸取前輩的經驗,系統練習。除此之外,書法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把所學所有運用到生活中。其實書法并不缺鍛煉寫字的機會,只要讓學生腦海中下意識地去記住書法課上所學習的知識,再結合日常生活學習的寫字練習就足夠了。
3、加強學生對書法的認同感,自豪感。
漢字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依借著一個個方塊字,生動活潑地出現在我們眼前。而書法,又是一種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文化,從書法的演變過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中華歷史,中華文明的厚重,絢爛。任何一種經過歷史長河沖刷過后留下的文化都有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書法也不例外。要在當前“雙減”政策下,開展好小學語文的書法課學習,就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書法所蘊含的厚重的中華歷史文化;讓學生傳承書法所蘊藏的中華民族的魂。要做到這些,需要教師額外準備關于書法文化內容的知識,可以專門講述一兩節課,但是最好分散在每一節課里,讓學生每一節書法課,都能感受到書法獨特的魅力。為了使課堂連貫,可以用歷史發展的順序。
例如,第一節課可以簡略介紹漢字的發展史:從最早先秦時期的“甲骨文”到刻在青銅器上面的“金文”,再從“篆書”到“隸書”到“楷書”。從書圣王羲之到顏真卿,柳公權。再到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等等等閃耀在中華文學史上的人物。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那股撲面而來的歷史的氣息,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不可磨滅的精魂。
書法的發展史壯闊而綺麗,是世界文明的瑰寶。要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對書法的認同感,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書法的自主學習興趣。這是“雙減”大環境下,最好提高學生語文書法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的辦法。
結束語:
“雙減”政策下,教學的方式要有所改革。重點要放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上。針對小學語文書法的教學,本文就減少課后左右,優化作業形式;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三個方向就行分析討論。希望給予廣大教師以幫助,共同幫助學生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彭照期. 小學語文書法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分析[J]. 考試周刊,2021(76).
[2] 吳穎民. 有效實現"雙減"目標的問題與對策[J]. 教育導刊,2022(1).
251350170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