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
摘 要:高校人事管理對高校工作特別重要的環節,由于涉及高校教師的培養與團隊的組建,教師工作狀態關乎校園文化精神的建設。但是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一一直采用傳統的工作形勢,在互聯網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再能滿足高校中人事管理的需求。人事管理的質量和速度都有待進步,需要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搭建網上人事管理系統,實現互聯網與高校人事管理的強強聯合,解決高校人事管理的困擾。
關鍵詞:人事管理;高校;互聯網
引言:
由于早期形成的工作習慣,高校中的工作管理模式一直和國有企業比較相似。就是高校發展產生的費用,一般由國家來負責。這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高校中教職工人事管理,有一套固定的嚴格的模板。不符合模板的事情被限制發生。這就導致教職工的個人特點難以體現,人事管理教條化,忽略“以人為本”的邏輯,限制到教職工實現個人價值的方法。而互聯網時代的強勢到來,就是給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變帶來契機。互聯網可以與高校人事管理深度融合在一起,讓互聯網快速、準確、信息化的形式,更方便高校人事管理。
一、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現狀
目前高校中,關于人事制度的模塊還沒有受到大多數高校管理層的關注。只有少數高校走在互聯網改變管理制度的最前端。例如北京大學率先開發出北大智慧官網,其中不僅是方便學生學習生活,更主要收錄了北大的所有教職工信息,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可以使教職工更為方便的在線上辦理工作流程,查詢、管理、使用人事管理制度。這套系統上線之后,讓校內的人事管理更為方便,節省了很多時間,提高效率,教職工滿意度很高。但是我國其他高校使用線上互聯網系統來管理人事制度的還比較少,而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較為落后,在招聘新教職工、教職工評級、薪酬管理、績效考核等日常工作流程中,方法陳舊,工作效率上不去,比如一名教職工想完成入職流程,往往需要從頭開始實際到各個部門去簽字、找負責人、辦理手續,因為流程是單向的,不能跳過不能改變順序,所以當其中一個部門出現一點小問題時,流程就無法進行下去。各部門之間聯系不緊密,導致入職人員工作非常低效,叫苦不迭。
二、高校人事制度改變的價值
(一)有利于社會進步
高校是科研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很多國家科研項目的承擔方,也是向全社會輸送人才的關鍵轉折點,對于國家的科技進步與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如果可以改善高校的人事制度,讓高校人才更為方便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話,從大局觀上來看,是非常有利于國家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
(二)有助于高校目標的踐行
當代社會,高校以培養出優秀的高綜合素質人才為根本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最關鍵的前提是培養好參與教學工作的教職工們。教職工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人品綜合素質等,都直接影響了這一目標的落地執行。更為高效率的利用人事管理制度,讓教職工實現工作流程“一站式”解決,節省了時間,教職工就可以把精力投放在研究教學活動上,為國家盡心培養高素質人才,學校也離實現目標越來越近。
(三)有助于高校教師自我價值的提高
其實高校的人事管理不僅僅可以為本校的教師服務,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打破信息數據的壁壘,將全國各大高校的優秀教師聯系起來,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交流學術研究。這種方式能夠非常有效地提高教職工的教學水平、知識儲備、以及信息視野,有利于教職工自我價值的提高。
三、如何利用互聯網具體優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
(一)利用互聯網緊密工作聯系,培養教職工的互聯網意識
根據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形式固化的現狀分析,大多數年紀稍大的教職工還不能完全適應互聯網的思考模式,也不能更有效地利用互聯網進行人事管理與教學輔助。那么想改革傳統的人事管理制度,根本上要改變教職工的思維模式。要信任并加以正確使用互聯網,享受信息化時代帶給工作生活的福利。同時要對還不太適應互聯網辦公的教職工進行定期培訓,解決同時面對互聯網操作的問題,幫助教職工更方便、準確地使用互聯網進行人事管理。
(二)利用互聯網多元化、定制化改革高校人事制度
面對高校最關鍵的人力資源部分,教師隊伍的建設應是一項謹慎、具象化的工作。對于不同的教師特點,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人性化、多元化管理方法,最大程度激發出教職工的工作熱情,使其更能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增磚添瓦,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三)信息化、效率化人事管理
在人事管理上,信息化與效率化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上要建立教職工信息網,電子檔案,對教職工的基本信息、工作進度、參與培訓情況等進行隨時記錄同步。這樣可以方便人才管理,對于工作信息一目了然,省去很多填寫表格流程的時間,同時方便管理者和教職工。效率化上要實行精準定位,簡化流程,把多數線下的流程盡量轉移到線上來辦,節省教職工辦理手續的時間,方便更有選擇地參與培訓等人事活動。 ,
四、結束語
要想利用好互聯網完善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有一個正確的出發點,在明確互聯網能提高人事管理質量的前提下,采取具體的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方法,節省教職工辦手續的時間,簡化流程,提升教職工的信息化技術能力,做好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培訓,并定期考核,同時方便管理者和教職工,提高教職工的教學水平、知識儲備以及信息視野,有利于教職工自我價值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志華.互聯網+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路徑選擇[J].作家天地,2021(22):118-119.
[2]蘇雄武,蘇冠賢,王宣琳.“互聯網+”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路徑選擇[J].高等農業教育,2020(01):66-69.DOI:10.13839/j.cnki.hae.2020.1.014.
125950170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