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樂 柯丹
【摘 要】中國因缺少英語語言氛圍和語用環境,小學英語教學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國內外專家和學者們多年研究表明,教育戲劇運用于語言教學具有獨特的價值。教育戲劇除了為學生提供整體習得語言的機會,還以其獨特的形式深深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筆者將教育戲劇理論融入課堂實踐中,運用教育戲劇范式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課堂參與性,提升英語語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育戲劇 空間行走 故事棒 環形劇場
目前大多數小學英語課堂現狀是教師在教學中更重視語言知識的習得,而忽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更關注英語作為工具的特性,而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年,有很多高等院校參與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研制以及各類教師培訓工作。通過合作,高校研究者與基礎教育教師發揮各自的優勢,以多種形式的合作開展教研活動,引導一線教師學習、思考、研究、實踐新的課標理念和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這種高校與基礎教育合作共贏(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s)的方式不僅提升了一線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了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而且提升了小學生的英語水平與能力,提高了國家基礎教育的整體質量。
本文就是筆者所在小學和北京教育學院外語與國際教育學院研究專家們一起合作,以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課堂為主題進行的研究學習與實踐。
一、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之學
將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授課教師應該借助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利用現代化網絡多媒體等學習手段,加強教育戲劇的理論學習,親身參與工作坊進行體驗式學習,觀摩現場課進行實踐研究。
1. 教育戲劇之理論學習
筆者所在學校自2019年10月開始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的協同創新項目。在學習初始階段,教師們具體學習了教育戲劇的理論知識。教育戲劇來源于英文Drama in Education,指的是教師學習戲劇與劇場的技巧,將其運用于學校課堂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在教育中融入戲劇元素,用戲劇的方式或有劇場性質的活動來進行的教育模式。傳統表演式的戲劇教育是以劇本和導演為中心,注重培養專業演員,教授表演技能,進行成果展示。而教育戲劇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全人教育,注重人格和能力的培養,體現各學科融合。教師們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閱讀更多相關的書籍,充分了解教育戲劇的先進教學理念,為日后將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實踐奠定基礎。
2. 教育戲劇之體驗表演工作坊
高校專業研究者和戲劇導師開設多個主題的戲劇工作坊,教師們近距離體驗、學習交流。讀者劇場、心理劇、一人一故事等表演工作坊的體驗讓人記憶深刻,感觸頗深,為后續教師們如何將教育戲劇融入日常教學實踐,調動小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體會學生在教育戲劇英語課堂的心理感受提供了機會。
3. 教育戲劇之課堂觀摩
相較于教育戲劇理論的學習,觀摩和體驗教育戲劇課堂、參與和體會范式使用過程更貼近課堂教學實踐。結合線上與線下多種形式,筆者在第一期協同校進行觀摩學習,吸取第一期教師的優質教學經驗,線上視頻觀摩協同創新專題班示范教師融入戲劇元素的繪本和復習課,進行課例研究與交流,在研討中迸發更多的新思考,在學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行。
二、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之用
筆者經過充分學習和深入思考研究后,在高校戲劇專家指導及同伴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了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授課方式的初步摸索和實踐,將教育戲劇中的部分戲劇范式融入小學英語課堂。范式是指組織戲劇活動常用的模式。它可以幫助教師建構戲劇活動,有效組織課程內容,讓學生創造戲劇表演,探索文本及其內涵,激發他們的情感和思考。
課例內容選自外研社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的Module 5 Unit 1,主要話題談論周六Sam一家去野餐要帶的東西。學生在Module 4已經初步學習了未來將要做什么事情的一般將來時時態的表達,對疑問句的表達還不熟悉。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教學環節闡述日常教學是如何與教育戲劇范式相結合的。
1. 課前導入環節之空間行走范式
筆者在課前熱身環節中,采用教育戲劇空間行走(Space Walk)范式,學生跟隨教師的鼓聲邊走邊停,以自己能控制的速度移動。教師的鼓聲停,學生也立即停下來,定格展示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姿勢,這時筆者及時進行英語采訪,與其進行語言交流。
【片段1】
T:I will sleep on Saturday.(邊說邊做動作)
T:What will you do on Saturday?(教師拿起手鼓邊走邊敲并提問,學生隨著敲擊的鼓聲思考并做動作,鼓聲停,學生定格)
S1:I will play the piano on Saturday.
S2:I will draw pictures on Saturday.
S3:I will dance on Saturday.
筆者通過空間行走戲劇范式幫助學生感受舞臺空間,緩解學生課上的緊張情緒,讓其身體動作與頭腦思考結合起來,活躍其思維,激發其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也為后續開展環形劇場戲劇范式奠定基礎。
2. 課中學習環節之故事棒范式
故事棒(Whoosh)范式是一個人來表達,其他學生將聽到的內容在臺前展示。筆者結合教材Solomon Grundy一周將要做的事情的歌謠內容與故事棒范式進行了創新的戲劇展示。
【片段2】
(1)Learn and repeat.
T:Lets learn a chant about Solomon Grundy.(第一遍學習并跟唱,進行機械操練)
(2)故事棒范式
T:Solomon Grundy will do something from Monday to Sunday. Lets say and play out.(教師邊說邊用魔術棒點學生展示)
S1:He will eat fruit on Monday.(學生邊說邊做動作)
S2:He will play ball on Tuesday.
S3:He will play the drums on Wednesday.
...
S7:He will go shopping on Sunday.
T:That will be the week for Solomon Grundy. Whoosh!(教師用魔術棒在空中旋轉并說“Whoosh”,第一撥學生展示結束)
這個故事棒范式原來是一個人表達,其他學生只是去展示。為了能有更多開口說的機會,筆者讓展示的學生既做動作,又開口說,即邊說邊展示,為自己的動作做解說。這樣不僅操練了英語句型,練習了口語,也鍛煉了其他同學的聽力。這個創新的戲劇范式更適合小學英語課堂,學生課上都爭先恐后地舉手,希望教師用故事棒來點自己。
3. 復習環節之環形劇場戲劇范式
學完M5主題課文后,在復習環節中,筆者采用了環形劇場(Circular Theater)戲劇范式進行語言練習及拓展。學生3~4人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完成課文中的一個場景,合作排練完成后在班級展示。學生可以改編課文內容或加入課文以外的語言或者肢體動作,更好地表達主人公Sam急切想去野餐的心情。
【片段3】
T:Who wants to be Dad? Who wants to be Sam? Who wants to be Amy? Who wants to be Mum? Now, you can do a dialogue in class.(教師先請個別學生為全班做示范)
T:This time,three or four students in a group. You can choose one part that you want to role in play in the group.
S1,S2,S3,S4: I want to be Sam,I want to be Amy...
S1:Will you take your? ? ? ? ? to the picnic tomorrow?
S2:No, I wont.
...
在環形劇場戲劇范式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英語水平選擇角色,英語基礎和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替換Sam計劃野餐要帶的物品進行劇情創編。在創編的過程中,給予每個學生發揮想象力的空間,使他們不僅操練了主要句型、拓展豐富了語言,還培養了邏輯思維和與他人合作溝通的能力。尤為重要的是,在環形劇場戲劇范式中,人人有選擇,人人有角色,每個學生都有體驗與展示的機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不斷操練語言,不僅能力強的學生有所收獲,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有開口說和增強自信的機會。學生在課文人物扮演中能置身于戲劇情境,借助自選角色進行自信且真實的語言表達,更能深入體會主人公的情感,增強對文本的理解。
三、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之思
教育戲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平等、合作的學習環境,學生學習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發現和探索。教育戲劇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能夠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情感,并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提高。通過思考與實踐,筆者嘗試融入新的教育形式,以戲劇的元素和范式幫助學生多方位感知并內化英語,在特定的場景中,圍繞基本語言,反復說、演、練、編,通過語言的大量輸入和重復積累,幫助學生在模仿、表演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意義和魅力,促進新語言的習得。
將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實踐,還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 教師角色的轉換
教師要深入學習教育戲劇的理論知識,并積極進行實踐探索,在思想上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式。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孤獨的講授者,而是在導演、編劇、演員等多重角色中根據需求不斷切換。當教師能夠釋放自我“入戲”時,學生也會隨之被感染。當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時,其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提升。
2. 范式的恰當選取
教育戲劇中常用的范式有很多,除前面介紹的三種范式外,還有定格畫面(Still Image)、教師入戲(Teacher in Role)、思路追蹤(Thought Tracking)、坐針氈(Hot Seating)、良心巷(Conscience Ally)、我記得(I Remember)等。戲劇范式的選取要根據教材內容講解的需要。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得出,理解文本表層信息,一般選取故事棒、定格畫面等戲劇范式;理解信息點間的相互聯系,多選取思路追蹤、角色扮演;理解人物思想觀點, 可以選用教師入戲、坐針氈、良心巷;學習目標語言,多選取讀者劇場、表演等范式。
3. 拓展教育戲劇實施途徑
教育戲劇不僅可以融入日常課堂,還適用于“雙減”形勢下的課后服務活動。創立英語戲劇社就是拓展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實施途徑之一。教師可以選取合適的劇本或者改編故事,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英語語音、語調的練習及情感的表達,鼓勵學生積極與同伴交流,開展團隊協作,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提升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未來,筆者將會在不斷學習實踐中研究和探索,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嘗試更多戲劇范式,通過角色扮演、情感體驗、自我感悟、相互聯想、自己和角色的對比、假設等心理過程,幫助學生體驗課程活動內容,將豐富的戲劇元素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發展學生語言思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1.北京第二實驗小學;2.北京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趙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