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涯教育;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16-0061-03
【作者簡介】李樹林,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河鎮中心校(貴州六盤水,553000)教師,二級教師。
【設計理念】
根據舒伯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小學高年級學生處于生涯成長階段的興趣期和能力期。他們會以興趣為中心理解和評價職業,并嘗試做出職業選擇。本課通過一系列活動帶領學生體驗豐富的職業種類,初步感受職業的社會意義,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獨特的蛋糕
教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塊獨特的蛋糕,這塊蛋糕花費了近一千人的心血。
學生:這塊蛋糕一定很美味吧!
教師展示蛋糕。
學生:這就是一塊普通的蛋糕啊!
教師:猜猜看,老師為什么說這是一塊獨特的蛋糕?
學生:因為有很多人參與了制作。
教師:這些人分別做了什么?
學生1:養殖場技術人員負責養殖雞,然后給工廠提供優質雞蛋。
學生2:制粉工將小麥加工成面粉。
學生3:蛋糕師拿到原材料后開始制作蛋糕。
學生4:司機將包裝好的蛋糕運送到全國各家門店。
教師:看來,一塊小小的蛋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
PPT展示蛋糕制作過程中包含的職業:制作前,養殖技術研究人員、食品工程技術人員、制粉工等;制作中,糕點師、包裝設計師、包裝工等;制作后,物流人員、司機、營業員等。
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收錄了1481個職業名稱,可見,社會上的職業種類是豐富的。今天,我們一起推開“職業的大門”來看看精彩的職業世界!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感受職業的多樣性,從而激發學生對職業世界的好奇心,引入主題——推開職業的大門。
二、體驗階段:演繹職業
教師給學生分發“職業胸牌”。
教師:同學們,請將“職業胸牌”佩戴在胸前,思考用一個動作展示該職業的特點,討論時間為3分鐘。討論結束后,每組依次進行動作展示。
小組討論,教師指導。
教師:接下來,我們來依次展示,當我倒數“3、2、1”時,每位同學定格自己的動作。有請第一組!
學生展示動作,教師依次采訪。
教師:這位軍人,請問你在做什么?
學生1:我在邊疆站崗放哨。
教師:瞧這挺拔的身姿,這堅定的眼神,對你來說軍人這個職業意義重大吧!
學生1:是的,正因為這些守衛邊疆的軍人,我們才能安心地生活和學習。
教師:這位運動員,請問你在做什么?
學生2:我在練習乒乓球基本功。
教師:是的,想打好乒乓球需要練好基本功。運動員這個職業對社會有什么貢獻呢?
學生2:運動員可以為國爭光。
教師:我們剛初步了解了部分職業的特點。現在,請同學們嘗試選擇一種你想要繼續深入探索的職業,并將職業名稱寫在生涯規劃卡的“職業之門”(見圖1)中。
設計意圖:通過定格職業經典動作,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職業特點,從而感受職業的社會意義,初步明確自己想要繼續探索的職業。
三、工作階段:對話職業
教師:在動物城里,有一只叫朱迪的小兔子,它也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我們來看看朱迪在找到感興趣的職業后做了什么?
PPT播放電影《瘋狂動物城》片段。
教師:同學們,朱迪感興趣的職業是什么?
學生:警察。
教師:朱迪認為成為警察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學生1:身體素質好,動作敏捷。
學生2:學習能力強,能夠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師:每一種職業都有需要具備的條件。接下來請在小組內討論你們選擇的職業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然后將討論結果寫在生涯規劃卡的“條件之門”中,時間為3分鐘。
學生活動。
學生1:醫生需要掌握專業知識。
學生2:心理咨詢師需要掌握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術以及大量的咨詢經驗。
教師:通過討論,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自己選擇的職業。同學們,朱迪為了自己的職業夢想做了哪些事情?
學生1:仰臥起坐、跑步。
學生2: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教師:老師希望大家能像朱迪一樣堅持自己的職業夢想,從一件具體的事情開始做起。同學們,你們可以為自己的職業夢想做點什么呢?請將具體內容寫在生涯規劃卡的“當下之門”中,時間為3分鐘。
學生1:我的職業夢想是籃球運動員,從現在起要多看籃球教學視頻,每周堅持去球場打球。
學生2:我的職業夢想是軍人,我要從堅持每天晚上跑步開始,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設計意圖:本環節利用焦點解決技術讓學生專注于當下,幫助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建立積極的生涯信念。
四、升華階段:職業與我們
教師隨機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涯規劃卡。
學生1:我想成為一名作家,需要寫作能力強、想象力豐富、擅長積累素材等條件。我現在就可以將生活中的事記在筆記本上,還可以寫成作文。
學生2:我想成為甜品師,需要繪畫能力強、懂營養搭配、了解食物的特點等條件。我現在可以學習營養知識,堅持每天畫畫。
教師:同學們分享的內容十分貼近生活,老師很欣慰,因為你們不僅推開了職業世界的大門,而且還推開了自己生涯規劃的心門。幸運的是,我們在逐夢路上有同伴的鼓勵和祝福。現在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換生涯規劃卡,在卡片背面寫下你對同伴的祝福!
學生1: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圣,加油!
學生2:平凡樸實的職業夢想,希望你保持腳踏實地的信念直到實現它!
教師: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具體的事做起,向著職業夢想一步步努力吧!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生涯規劃卡和同伴間互相祝福,重溫對話職業的過程,初步樹立生涯規劃的意識。
【教學反思】
本課是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課程要求來設計的,旨在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
在教學方法方面,運用心理雕塑技術設計教學活動,從而增強課程的體驗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反饋良好,但在展示形式上可以考慮更換為情景劇表演。
在教學活動方面,運用焦點解決技術引導學生專注于當下可以做的事,以積極的態度找到切實可行的做法從而促使他們主動改變行為,為職業夢想而努力。此部分,學生對“具體的事情”的理解有偏差。今后,需要舉出實際例子作為示范,才能達成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這節課教學效果良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后可增加新興職業的內容,這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職業認識,加深對職業的理解。
【點評】
這是一節以“生涯意識培養”為主題的小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課,這節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主題具有時代性。
授課教師結合新時代育人要求、學生生涯成長階段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情設計了這節課,帶領學生初步感受職業具備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
2.教學過程具有層次性。
授課教師運用焦點解決技術,結合學生當下可以做的具體的事情,先以“獨特的蛋糕”導入,將生活與職業相聯系,引發學生自主思考,接著從“演繹職業”到“對話職業”。活動層次分明,環環相扣,動靜相宜,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教師的主導性。
3.教學活動具有體驗性。
授課教師運用心理雕塑技術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生活中對職業的認識,還原職業的內容及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中有積極自我體驗和自我探索,充分體現了心理輔導課“活動性”與“體驗性”相結合的原則。
(點評嘉賓:曹薇,貴州省教育科學院心理健康教研員)
37715019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