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
摘要:改革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效率與質量的提高,而制度的創新和供給是基礎。針對財務會計,擁有監督、決策等相關管理職能,尤其是在管理財務成本、財務決策及經濟分析上起到重大作用。建立并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對企業內控制度進一步完善,提高對評價項目投資決策的重視,科學構建績效考核體系,合理評價財務成果與經營活動情況,進一步增大企業經濟效益所得。可以說財務會計能作為衡量企業經營情況的重要尺度,在改革中發揮其相應的專業效能。對此,文章立足改革中存在的財務會計問題,并對相關問題解決路徑加以簡要分析。
關鍵詞:財務會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分析
財務會計在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占據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認真對待財務會計工作,有利于市場經濟主體更好地發展。在具體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時,以往持有的會計理念,采取的傳統會計手段,均無法滿足改革所提出的各方面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財務會計工作作用的發揮。面對該情況,科學有效的財務會計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巨大的現實價值,有助于推動財務會計的改革順利進行。
一、供給側改革相關論述
第一,供給側改革主要指的是于經濟框架下適度調整,將供給側要素科學分配,基于對生產力的解放提高競爭水平、提升管理質量與促進經濟效益增長。涉及較多內容,包含消費、投資和出口,供給側主要囊括土地資本、勞動力等。
第二,若進一步穩固主導地位,則應加大供給質量控制及監督力度,充分發揮改革作用適當調整框架,改變原有的要素分配并增大供給量,由此確保供給框架滿足具體要求,也能為我國全要素提供相應的便利性,從而保證財務會計工作運行的穩定性。
第三,關于供給側改革過程,借助科學有效的改革模式實現改變儲存量,然后還應該加大投資力度,這樣便可以優化對投資框架的有效管理,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將其最優效果發揮出來。也就是說屬于投資、產權及融資框架等多元模式的一個管理過程,切實提升經濟水平,促進生活質量的增強,從而達到綠色發展及協調創新的目的。
二、財務會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完善的內部財務會計制度
開展財務會計工作,緊密聯系著內部建立的財務會計制度,若是內部財務會計制度存在漏洞,在開展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時極易陷進到困境中。并且財務會計制度能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領導層針對財務會計的重視,要是內部會計制度不健全、得不到領導層的重視,則難以落實財務會計工作。
(二)缺少健全的財務會計法規法律
實行過程中,提出了較高的財務會計要求,在實際落實財務會計工作過程中需要提高會計深度,在此過程中,一定會出現財務會計工作變革。面對財務會計工作的變化,財務會計產會生漏洞,至此難以提供相應的法律依據。在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下,極易將財務會計工作帶入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針對落實財務會計帶來影響。在現行財務會計,所涉及的會計準則以及制度等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因此,完善決法律法規已經是迫在眉睫。
(三)財務會計隊伍整體專業化程度偏低
通過分析財務會計工作在企業的落實效果,該工作之所以難以獲得可觀效果,這和企業財務會計人員自身專業能力息息相關。在具體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時,工作執行的主體是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等會直接影響財務會計工作效果。一些企業內部財務會計人員并非專業的財務會計,以前從事別的崗位工作,基本和財務會計工作沒有多大聯系。這部分會計人員沒有深入了解財務會計相關內容,難以勝任該項工作,進而無法充分發揮出財務會計的作用。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強化財務工作的相關建議
(一)重視內控制度建設
依據構成內部控制的相關要素,對內部會計及內部管理控制系統進行設計。建立審計機構,開展控制測試,保證錯報風險處在接受的最低標準。因為內部控制自身具備的局限,所以內部審計機構應針對重要賬戶進行實質測試。與此同時,對于內部控制質量企業應進行定期或者是持續評價,例如顧客的反饋意見、審計人員報告等,由此明確各項制度能否依據意圖順利運行,能否依據情況變化及時修正,對財務風險有效防范與合理化解。
(二)科學創建財務會計制度
應該將會計工作具體需要作為基礎,在確定核算形式的同時建立相應的會計機構,這樣有利于完善會計崗位責任制度;依據規范性、合法性等要求,設立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設計會計控制系統,從而實現各部門之間相互制約聯系完成相應的經濟活動。以會計相關準則為基礎及時修訂管理明細等。
(三)強化內部成本核算能力
首先,針對企業進行的管理活動,應該優先確保每項成本處在可控范圍,而且還應該依據管理成本理念,科學建立成本管理體系。需要合理控制每項產品物資材料,建立定額耗費機制,將預測和管理分發物資材料工作落實,確保企業內部管理實現高度精細化。其次,相關企業還應該依據自身實際發展情況,以自身環境為基礎將成本的計算與管理方法落實,進而確保有效管理企業內部結構。從控制環境成本層面出發,應該進一步提高控制成本的網點,讓成本利用能夠充分發揮。有關采購,應選擇科學的投資方式利用好投資企業。面對“營改增”不僅要確定政策方案,并且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以此有效改變納稅籌劃方案,盡可能將稅務成本壓到最低。除此之外,在研究折舊上,應該以規定的方法為依據不僅要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而且應依據自身具體情況開展,之后研究出現的各類因素從而獲得理想的成本利益。實際上企業目標應做到與時俱進,而且對自身進行科學定位。無論是哪一企業,均需采用相應的財務會計政策,不斷優化企業管理工作,進而促進企業穩速發展。基于此,企業在實際進行財務會計管理時,應明確企業具體發展情況,針對企業自身予以一個正確定位,進行全方位分析,找出企業存在的不足及問題,通過適當的科學調整,維持和企業的關系。
(四)明確相應的投資決策方案
有關項目投資,呈現的特征有很多如較長的影響時間、較大的投資數額和較差的變現能力差等。出于經濟結構優化,需增加對新興產業的投資,積極鼓勵企業提高技改、科研方面的投入。相關財務管理人員應充分把握成本因素、需求因素以及時間價值,在對投資項目的市場、環境、技術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在整體上對財務可行性進行評價。對比與選擇可供選擇的多種投資方案,而且在具體實施投資項目的過程中,再次對投資方案開展評價,一方面可以強化投資者經濟實力,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五)構建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
面對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形式,由原本粗放增長發展方式轉變為質量效率型。通過針對企業各方面績效展開評價以及分析,對此應該把經濟效益視為核心,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建立滿足實際情況的指標評價分析體系,綜合比對相應的評價標準,科學評價在一定時間內企業的資產質量、盈利能力以及債務風險等。通過建立綠色會計核算制度以,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六)提高企業資產使用效率
應該采用合理的資產管理方法,管理資產類型,與此同時還應對預算固定資產相關體系不斷優化,尤其是在對賬、信息方面,應構建合理的體系。其中對于資產負債表的相關測試問題,需要以標準為依據提取金額。而固定資產,可通過加速折舊,而且應科學改變有關企業閑置范圍以此形成創業基地,這樣能盤活企業現有的資產,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要是發生了企業合并,則需要以標準體系作為基礎展開研究,另外還可以通過合并有效緩解產能方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產業進一步發展。基于制度層面分析,應該把行業內部負擔轉換成創造力,而且要盤活原有活力資產,盡可能促進行業高速發展。除此之外,針對企業存在的不良資產,則應依類型科學整理,確保資產計算的合理性與可靠性,達到提高利用資產水平的目的。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在實現企業合并后,清理滯后的產能,進一步帶動企業轉型,而且要將其內部經濟結構加以優化。在制度方面緩解企業創新的壓力還能活躍市場。
(七)強化財會人員自身專業技能
若將財務會計工作做好,則需吸收與積極培養高質量財務會計人才,組建專業素質較高的會計團隊,保證有效落實財務會計工作。對此,應關注以下幾點:首先,在落實培訓工作中,應結合實際需求拓展培訓內容,在實際培訓工作中,需充分掌握財務會計的各方面內容,在對常規培訓內容進行講解的同時,在培訓內容中增加財務會計工作技能,促使參加培訓的人員,扎實掌握崗位所需工作技能,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其次,在具體培訓工作中,培訓部門應盡可能選擇新型培訓模式開展,如情境模擬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方法等,合理運用各種培訓方式,幫助接受培訓的會計人員充分吸收講解的內容,這能讓會計人員在此過程中提升職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最后,即將進入培訓工作尾聲時,需要嚴格考核會計人員,明確詳細的考核指標,把平時的學習狀態、筆試考試成績、培訓課堂表現等均添加到考核指標,完善考核指標體系,保證培訓考核結果是準確的、真實的。針對培訓考核結果應依據該結果,針對參與培訓的會計人員予以相應的獎勵、批評,從而達到優化財務會計人員配置的目的。
(八)進行“放管服”改革
通過深入研究改革開放的實踐情況,借助實現改革體制而將成本進一步下降,實現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可是如果體制依然是故步自封的話極易成本上升。從某種角度來講,改革針對減少制度性交易所需成本而言尤為重要,由此可見,實現簡政放權的深入改革很有必要。在構建市場化改革目標及與當前經濟發展階兼容的重要基礎上,需要將主線做到簡政放權,在進行資源配置時發揮市場本身的作用。
(九)稅收頂層設計應進一步完善
應站在稅收頂層設計層面,針對當前存在的“僵尸企業”,有關其稅收疏導以及稅務注銷相關制度必須要明確。比如稅務加以完善,將工商、稅務以產權注銷三者間關系有效協調,另外也需要與征收欠稅滯納金上限及基數這兩個方面開展頂層設計;填補關于企業“家底”變賣收入所得等問題的有關規定;對于稅務機關而言,其作為普通債權人和債權人、稅務機關作為企業申請破產,這樣可以為僵尸企業退出市場或者是處置加以有效疏導。
四、結語
很多企業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時存在不足之處,也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出現,所以財務會計具備很大的探究價值。借助深入分析與全面研究財務會計工作,一方面能將當前主要會計問題加以明確,另一方面針對相關問題解決和分析屬于一項重要研究目標。基于此,深度分析務會計工作,才會為其灌注新的發展活力,進而讓財務會計工作重煥升級,實現企業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方美娟.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財務會計工作相關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9(01):162-163.
[2]王孟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財務會計工作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9(18):126.
[3]彭良軍,彭智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財務會計問題探析[J].財會月刊,2019(19):101-110.
[4]陳如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財務會計工作相關問題探討[J].經貿實踐,2018(03):296-297.
[5]韓曄,李曉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財務會計工作探討[J].納稅,2018(20):114+117.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
130750170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