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媚

【關鍵詞】語文教學;綜合性活動;習作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09-0069-02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影響學生習作表達的主要因素有三個:寫作素材、語言積累及寫作方法。因此,習作訓練的重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豐富寫作素材、增加語言積累及習得寫作方法,以期實現學生習作表達素養的提升。
統編語文教材以單元的形式呈現,從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口語交際到習作練習,單元主題貫穿始終,內在邏輯性很強。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整個單元來設計習作目標,把獨立的習作指導課轉變成綜合性學習活動,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中真正經歷習作表達的全過程,在材料有所積累、方法有所支持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獲得發現與表達的樂趣。五下第七單元以“異域風情”為主題,編排兩篇精讀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兩篇略讀課文《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口語交際”要求學生“選擇一個情境,做一名小小講解員”,習作部分要求學生介紹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下文,筆者以本單元的習作教學為例,通過開展綜合性活動,促進學生習作表達素養的提升。
1.立足單元,明確習作任務。
在綜合性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明確活動目標,從而更好地規劃活動過程,并反思活動過程的每個環節。在初讀五下第七單元整個單元的幾篇課文后,學生明確了本次習作任務:介紹一處祖國的世界文化遺產。而學生要想介紹清楚文化遺產,需要在了解我國世界文化遺產基本情況的基礎上確定對象;根據研究對象收集并整理相關資料;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寫作并交流修改。習作任務的分解有利于綜合性活動的有序開展。為了實現寫作目標,筆者引導學生把本次寫作任務分解成可操作性的步驟(如下頁表1)。
2.精讀課文,習得表達方法。
學生寫好習作需要掌握精準的寫作方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第三學段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本單元的課文文質兼美,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也是學生習得寫作方法的重要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領學生關注“課文是如何來表達”的,轉“教材”為“學材”,促使學生在閱讀分析中領會多種表達方法。
[任 務 要 求 操 作 確定對象 有一定了解,感興趣 課內交流,根據興趣確定寫作對象 查閱資料 多途徑、多方法搜集與分享資料 小組分工,開展活動 整理材料 占有、篩選資料,對比中思辨 組內交流,分享資料 自主寫作 選取角度,確定重點,自主寫作 運用課內學習的方法完成習作 交流修改 交流展示,自改互改 組內外、課內外交流,聽取讀者意見并修改 ][表1 五下習作任務可操作性步驟]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從多個方面來展現描寫對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重點來介紹描寫對象的方法;閱讀《牧場之國》,有助于學生學習用多種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通過閱讀《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議的金字塔》這兩篇課文,學生認識到了既可以利用資料科學、嚴謹地介紹文化遺產,也可以利用描寫、抒情等手法來增強習作的感染力。
3.合作對話,豐富習作素材。
在綜合性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對話,不僅體驗到了交流的樂趣,而且有助于其豐富寫作素材。學生確定自己的寫作對象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組成合作小組,并進行交流:對于本小組要介紹的文化遺產,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還需要補充哪些資料?如何優化搜集的途徑和方式?在學生明確小組任務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組員的情況進行分工,開展資料收集、分享交流活動。
不少學生選擇介紹本地的文化遺產——明孝陵。為了學生更好地查找資料,豐富習作素材,筆者引導學生進行集中討論,總結搜集資料的方法:
要求: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相關比對及印證,力求資料真實可信、全面完整。
基本情況:明孝陵的地理位置、建造年代、建造布局、構造方式;
重點建筑:神道石刻、文武方門、治隆唐宋碑、享殿、石像生武將、御河五龍橋、六國文字碑、陵墓地宮等;
建筑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
其他資料: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及民間相關的歷史傳說等;
收集資料的途徑:網絡收集、查閱圖書、實地查看、采訪相關專家……
在筆者的指導下,各小組學生優化活動流程,進行合理分工,并通過多種渠道搜集資料。搜集資料之后的分享交流活動,也是組員對資料的篩選與甄別的思辨過程。
4.融會貫通,獲得寫作智慧。
為實現精彩表達,筆者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分享寫作智慧。同時,筆者也參與到學生的討論與總結中助力學生收獲寫作智慧。如為了使介紹順序更清楚,可以先畫游覽示意圖;介紹時為了突出重點,可以在游覽示意圖上標注介紹重點;為了描繪得更有畫面感,可以把相關的照片貼在相應的地方;針對相同的介紹對象,可以根據寫作角度,篩選已有資料,根據重點,進行資料比對與細化,以便甄別或相互印證;為了避免寫作內容的雷同,除必要的直接引用之外,要用自己的話語來描寫,借鑒課文閱讀時積累到的表達方法,追求自我特色的表達,展現習作表達的個性化等。
5.分享診斷,提升表達素養。
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學生習作過程中讀者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介紹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介紹得是否清楚、生動?讀者迫切需要知曉的內容是否全面?用什么樣的方式來介紹,讀者最喜聞樂見?表達素養的提升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學生通過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習作,來檢驗自己的表達效果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時,同伴習作內容中的閃光點會成為激發學生優化習作表達不斷提升習作素養的動力。
習作綜合性活動突破了日常習作教學的時間與空間,給予學生更多的習作準備時間,有助于其更從容地豐富習作素材,更扎實地練習寫作方法、提升習作素養。
(作者單位:南京市高淳區教師發展中心)
34935019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