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娜娜
【關鍵詞】習作教學;《那次玩得真高興》;創設情境;搭建支架;互學互改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09-0065-04
小學中年段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起步階段,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體驗和感悟,導致其不會寫、寫不清楚、寫不具體……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教師要通過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具身參與,將自己的身心融入語文學習和語文表達實踐中去,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鮮活認知和感性語言,為習作表達奠定堅實基礎。
一、創設情境,喚發情感體驗
本次習作目標是讓學生描寫游戲時的歡樂場景,而一個人能夠進行真實的情感表達,必然是基于其親身經歷以及蘊藏在經歷中的情感痕跡。學生腦海中有畫面感、內心有情感涌動,文字的表達才會噴薄而出。因此,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應通過創設真實情境,豐富學生的真實體驗和感受,從而鼓勵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課堂上來了一個新伙伴,他叫做小玩子,通過名字我們就知道他特別喜歡——
生:玩。
師:對。今天,他介紹了一個好玩的游戲給大家,叫做“拼詞成句”,誰來讀讀游戲規則?
生:(1)拿出筆,在紙上寫下一個詞語:第一組同學寫“什么人物”;第二組同學寫“什么時間”;第三組同學寫“什么地點”;第四組同學寫“在干什么”。(2)四組同學分別將寫好的詞語放入相應的四個籃子中。(3)抽題人分別從四個籃子中抽取一張紙條,讀紙條上的內容并拼成一句話。
師:很好!下面,我先為大家做一次示范。請大家仔細聽紙條上的內容、仔細看我們的游戲過程。我抽到的是“同學們”“傍晚時分”“在游樂大廈”“給天空涂顏色”。我拼成的這句話是“同學們在游樂大廈給傍晚時分的天空涂顏色”。
師:現在,我們來玩第二次,誰來抽?
生:我來抽,我抽到的是“老師”“下午的大課間”“在飯店”“跳繩”。
師: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生:老師在下午的大課間在飯店里跳繩。
師生(全體):哈哈哈哈哈……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只有當作者情感奔騰涌動時,才能文思如泉。所以,在本教學環節,筆者選擇了一個能夠讓全班學生真正“玩”起來的游戲,通過創設觸及學生經驗域和興趣點的活動場景,激發了學生頭腦中已有的“高興”圖式,為本次習作中新圖式的建構提供了堅實基礎。
二、搭建支架,層層落實方法
中年段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生動詞匯、句式和方法的認知程度還有所欠缺,因此,其寫作內容常常出現空洞、寬泛、缺乏趣味的情況。此外,中年段學生還會出現顧此失彼、言之無序的狀況,使得文章內容支離破碎。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時,要為學生搭建有效的支架,層層推進,層層落實,讓學生在原有習作水平的基礎上獲得提升。
1.回顧游戲過程,理清表達順序。
師:誰來說說我們剛剛的游戲過程?
生:首先,在第一個籃子中抽取一張紙條并大聲地讀出來;然后,依次抽取第二、三、四個籃子里的一個詞語并讀出來;最后,將它們連成一個句子。
師:他有順序地、完整地描繪游戲過程了嗎?
生:我要給你一個提醒。抽第一個籃子時,抽到的是人物;抽第二個籃子的時候,抽到的是時間;抽第三個籃子的時候,抽到的是地點;抽第四個籃子的時候,抽到的是事件。
師:你看,有了他的補充,你就能說得更完整了!還有嗎?
生:我還有一個提醒,就是我們要對抽到的詞語進行合理安排,要組成一句通順的話。
師:很好!在抽紙條之前,我們還做了什么?
生:按照要求寫下相應的詞語。
師:對,有了這個游戲前提,整個游戲過程就能更完整地呈現了!不過,第一位同學說得特別有順序,你發現他的秘訣了嗎?
生:他用了“首先”“然后”“最后”“依次”這幾個詞語。
師:所以,使用表示順序的詞語能幫助我們說得更清楚。誰再來說一下我們是如何進行“拼詞成句”游戲的?
生:首先,我們要按照要求寫下相應的詞語,寫好之后,依次放入第一、二、三、四個籃子里。第一個籃子里放的是人物;第二個籃子里放的是時間;第三個籃子里放的是地點;第四個籃子里放的是做什么事。隨后,抽題人從一到四個籃子有順序地將相應詞語抽出,并將這四個詞語連成一句通順的話。
師:說得多好呀!請大家學著他的樣子,試著對自己的同桌說一說吧!
想要寫好游戲場景,學生首先要對游戲過程有清晰、完整的認知。所以,在游戲結束后,筆者引導學生回憶游戲的過程,并通過指名說、互相補充、同桌互說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敘說游戲過程。與此同時,學生腦海中有關游戲過程的描繪也愈加清晰、完整。
2.開展多維觀察,提升思維能力。
師:在游戲過程中,你們有沒有關注到周邊同學的表現?他們在干什么呀?
生:在笑。
師:怎么笑的呢?
生:哈哈大笑。
師(板書“哈哈大笑”):說明他們內心特別高興呢!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同學們都在哄堂大笑。
師(板書“哄堂大笑”):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發現大家都非常開心。有人關注到同學們“笑”時的動作了嗎?
生:有的趴在桌上,邊捶著桌子邊笑,還有的仰著頭笑。
師(板書“趴、仰、捶”):這么細致的動作都被你發現了!你真會觀察!
生:還有的同學捂著嘴笑。
師(板書“捂”):可見他是一個害羞的同學,雖然很高興,但是他在捂著嘴偷偷笑呢!
大多數學生僅僅沉浸在自己的游戲過程中,對整體游戲過程觀察得不夠深入、不得要領、不見成效。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從表情、動作、聲音等角度進行回憶,將學生的目光向細微處引領。
師:剛才我們玩得很開心,聊得也很開心!大家想不想看看我們剛才是怎么玩的?(播放視頻)
師:在視頻中,你們還觀察到了誰的表現?
生:我看到戴子杰是齜著牙笑的。
師:你看,她多會觀察呀!告訴你們一個小秘訣,如果能用上“有的……有的……”這種句式,就能把同學們不同的高興形式表現出來了。誰來試一試?
生:有的同學趴在桌子上笑,有的同學看著對方嘿嘿地傻笑,還有的同學齜著牙笑……
筆者通過鏡頭的引入,使學生從游戲之中跳脫出來,以第三者的身份去客觀地觀察整個游戲過程,這有助于學生在情景再現中更加全面地、細致地觀察到同學們高興的表現,從而使細節描寫變得觸手可及,真正實現“觀其行,習其法”。
師:說得多好呀!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不過,在這么多同學中,誰最吸引你的注意呀?
生:我覺得是戴子杰,因為他在屏幕正中央,而且他笑得最歡。
師:他是怎么笑的,你能具體說說嗎?
生:他抱臂坐正,齜著牙哈哈大笑。
師:雖然身體坐得很端正,但是表情已經出賣了他內心高興的心情。
生:我覺得王安欣很吸引我的注意,因為她非常想笑,但又不想笑出聲,就趴在桌子上,捂著嘴偷偷笑。
師:那個害羞的表情也被你捕捉到了。在習作過程中,如果你既能關注到同學們的表現,又能寫出同學當中最特別的那一個,你的文章就會更加吸引人!
作家李準曾說:“一個細節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時和一個情節、一場戲起著同樣的作用。”選好聚焦點是此技法的關鍵。這個點應該是文本精神所在、文脈所歸、意蘊所集之點,是文本的最光亮之點。由全班同學的宏觀表現到特寫鏡頭,筆者著力于讓學生學習點面結合的描寫手法,著力于將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引向縱深。
3.捕捉“我”的身影,凸現個性色彩。
師:你們是不是忽略了最重要、最熟悉的一個人?究竟是誰呢?
生:老師。
師:不是,是你們自己呀!你們剛才在干什么?誰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1:雖然我也感覺特別好笑,但是我不想笑得太大聲,所以就一直閉著嘴巴笑。
生2:我剛開始是捂著嘴笑的,后來憋不住就干脆把手松開哈哈大笑了。
師:自己內心的開心也被你們發現了!如果大家能夠在文章中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文章內容就會更加豐富了!“我”可不能丟哦!
缺少了“我”的加入,學生們的文章就很容易變得雷同、變得大同小異,文章也就變得索然無味了。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回憶“我”的表現,引導學生探尋“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讓文章變得更加活潑潑、暖盈盈,充滿了自己的個性色彩。
有效的學習支架應是可操作的、可遷移的、可再生的,能夠提供思維的路徑、拓寬觀察的角度。搭建拾級而上的階梯,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的體悟與理解。本環節中,筆者引導學生從梳理游戲過程,到觀察全班學生表現、特別學生表現,再到發現習作時最容易忽略的“我”,一步步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邁進,引導學生的觀察向更細微處探尋,讓習作自然發生、真正發生。
三、互學互評,提升習作成效
“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習作的點評和修改一直以來都是習作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環節。以往大多數的習作都是由教師自己批改、點評、反饋,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該通過為生生互動搭建支架,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學互評。
師:我發現有兩個同學寫得特別好,我們請他們來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生:終于要開始抽紙條了,同學們立刻把注意力放在了游戲上,等待著精彩句子的誕生:“老師在下午的大課間在飯店里跳繩。”頓時,原本寧靜的教室變成了歡聲笑語的海洋。同學們有的趴在桌子上笑,有的仰起頭笑,還有的捂著嘴偷偷笑……就連我也哈哈大笑了起來呢!伴隨著同學們的歡聲笑語,游戲也結束了。
師:你覺得他寫出高興的心情了嗎?
生:他寫出了高興的心情。他不僅寫了同學們的整體反應,還使用排比的手法寫出了個別同學的具體表現。
師:他很會寫,你也很會點評呢!還有想要點評的同學嗎?
生:我覺得他有一處寫得特別好,就是把教室比喻成歡聲笑語的海洋,讓人感受到了歡樂的氛圍。
師:是啊,她通過對比同學們抽紙條前的安靜和抽紙條后的歡樂笑聲,更加凸顯了歡樂的氛圍。請第二位同學上來分享。
生:終于要開始抽紙條了,當唐劉蕊抽到“老師”“下午大課間”時,我就開始奇思妙想:這將是一個怎樣的事情?有趣還是奇怪?當她把最后兩個詞也抽完后,我心里就已經流出一陣陣笑聲,就更別提唐劉蕊把句子讀出來時大家的心情啦!有的邊笑邊用手敲著桌子,有的先是用手捂著嘴笑,但是后來又忍不住,才開始開懷大笑。當老師宣布游戲結束時,真希望時間能再長一點呀!
師:她哪里寫得特別好?
生1:她寫出了自己的感想,比如她還想再多玩一會,希望時間過得慢一點。
生2:她寫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
師:是的,這位同學的奇思妙想和內心感受使文章內容更豐富了!
生:我覺得“流出一陣笑聲”中的“流”字用得特別好。
師:笑聲慢慢地流淌出來了,她很會寫,你也很會觀察。高興的事得要跟大家進行分享,現在,請大家跟同桌分享一下自己的習作。
教學應該從學生中來,又回到學生中去,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在本環節中,筆者引導學生欣賞同伴習作中的閃光之處、反觀自身習作中的待改進之處,從而使學生的習作能力在悄然間獲得提升。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397150190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