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脫貧攻堅時代背景下,電商扶貧在衡陽近年來的精準扶貧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總結了其在物流系統、產品及品牌建設、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平臺搭建等方面的成就,并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進而為電商扶貧鞏固衡陽精準扶貧成果的長效機制提供了建議。
關鍵詞:電商扶貧 衡陽 精準扶貧 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2-138-02
2020年,我國已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并且在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的進程中不斷創新方法。近年來,電商扶貧逐漸成為精準扶貧的有力措施。所謂電商精準扶貧,就是搭建農村地區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整合線上線下產業資源,利用電子商務營銷媒介,擴大農村產業鏈的營銷范圍,從而帶動農村貧困人口就業,提升其財富創造能力,自食其力,增加收入,最終實現由貧困到致富的精準扶貧舉措(顏強等,2017)。
衡陽市隸屬湖南省中南部,衡山以南,湘江中游地段,占地面積為1531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崗地、山地、水面以及丘陵依此占比21%、27%、20%、4%和27%。總人口800.2萬,農村人口占69.98%,與我國較多地區類似,是非常典型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管轄12個縣(市、區),147個鄉鎮、2280個村。雁峰區、衡東縣、石鼓區、耒陽市、衡陽縣、南岳區、常寧市、衡南縣、珠暉區、衡東縣、蒸湘區等都屬于扶貧縣(市、區),其中祁東縣屬省級貧困縣。對于這些地區貧困人口的境況扭轉,電子商務起到了特殊的意義,因此探討電商扶貧對于鞏固衡陽精準扶貧成果的長效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電商扶貧對衡陽精準扶貧的作用現狀
憑借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山里的“土貨”搖身一變成為生態農產品走進了千家萬戶。面對全國14億人口的潛在市場,2020年衡陽市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215.78億元,其中電商途徑的農產品銷售額累計超過90億元,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創收占比7%。祁東縣、衡南縣兩地區近兩年先后獲批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資格。衡陽市近年來電商交易額穩居全省第二,連續三年獲評湖南省電商扶貧專項考評優秀等級。
截至2020年12月,衡陽市在人流密集區域創辦了54個“電商扶貧特產專區”,創建了818個電商服務網點,貧困戶+貧困村+電商單位共同承辦了5002個“湖南扶貧小店”,經營了1248個示范店。衡陽市電商精準扶貧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效果顯著,其舉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物流系統逐步完善。諸如跨境電商產業園、境內綜合保稅區、鐵路監管作業場所等跨境電商業務和拓展社交電商所需的通關服務功能平臺,衡陽已經搭建齊全。另外,衡陽市憑借自身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吸引了圓通、唯品會、順豐、中通、申通等物流企業競相在衡陽設置網點,倉儲布局較為合理,操作范圍在50萬平米以上。蘇寧也在繼京東“亞洲一號”智能物流中心項目在衡陽落地實施后,積極籌劃布局中。第二,衡陽大力開展農產品非標產品推廣與品牌建設。截至2020年末,衡陽市先后認證了6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0個有機食品、197個綠色食品等共計213個“三品一標”。衡陽湘黃雞、衡陽臺源烏蓮、三樟黃貢椒、耒陽大和草魚……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廣受喜愛,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字招牌”。“大三湘”、西渡湖之酒、衡山紅脆桃、祁東酥脆棗等廣為人知的農產品品牌,遠銷國內外廣闊市場,衡陽更是成為國內遠近聞名的油茶之鄉。第三,注重電商人才培養。為了給電商產業輸送專業人才,推進電商發展,衡陽創辦了湖南省第一家直播培訓院校——衡陽祝融學院,該校開設了電商就業班、直播帶貨班、電商助農班、政務直播班等多業務范疇的教學班級。第四,著力項目推動電商發展。衡陽于2020年開創了可以容納300多家企業的高新電商產業園,創設了“產業園+政策+人才+基金”、“直播間+選品中心”等電商產業模式,重點發展出行電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等細分產業,打造集孵化、設計、選品、直播等環節于一體的電商平臺,是推動衡陽電商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
二、衡陽市電商扶貧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電商物流服務體系深度還十分有限。衡陽貧困地區大多為地處偏遠的山區,地廣人稀,農產品量小并且較為分散。這些區域的快遞網點大多集中在縣區以及鄉鎮,這些地區的物流系統往往存在網點少、資費高、運力較小、運期較長等突出問題。第二,電商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和品牌提升還有待加強。雖然衡陽市電商扶貧重點打造了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地方農產品品牌,然而其主營業務大多是初級農產品,那些加工過的農產品大多尚未獲得相關權威機構的官方認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消費者在購買農副產品時愈加關注產品的生產源頭、生產環節、流通渠道等方面,而這些往往是農村電商較為薄弱的環節,因為農副產品的流通環節較為復雜,因此導致了優質產品無人問津的不良狀況。第三,復合型電商人才缺乏。有資金基礎的致富能人在電商扶貧時代背景下蓬勃發展起來,但是仍有許多貧困人口處于小農經濟,很難搭上這輛列車精準受益。由于農村的購物、交通、住宿、娛樂、發展平臺等諸多方面尚不完善,貧困地區的80后、90后通過學習、工作等途徑陸續離開了農村,留守在原地區的大多是50后、60后這些文化程度偏低、對電子商務知之甚少的中老年。怎樣吸引高素質的復合型電商人才在這些地區長期發展是很多貧困地區亟待解決的問題。第四,本土電商平臺市場認可度較低,銷售情況不理想。衡陽市大部分縣市區不滿足京東、淘寶等大型電商平臺的合作條件,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商扶貧的力度。基于此,衡陽市大力打造了湖南農民伯伯和湖南電商扶貧小店兩大本土平臺用于精準扶貧,但由于推廣力度不足,平臺功能的便利性還有待完善,致使受益并不理想。
三、電商扶貧鞏固衡陽精準扶貧成果的長效機制建議
1.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李燕等(2020)的實證研究表明,物流配送效率對電商平臺消費者滿意度有較為顯著的影響。因此優化配送服務態度可以著力于高效的配送效率以及完善農產品的物流體系。一方面,提高物流信息化與自動化水平,從下單到發貨全自動化操作,自動匹配農產品,縮短信息處理和發貨時間,進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另一方面,結合農產品的特性,進一步健全物流配送體系。積極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進一步深挖服務深度,破除以往困擾農產品走出鄉村的“最初一公里”以及“最后一公里”的困難,為儲存時限短的農產品配送提供有力保障;向貧困農戶普及物流知識,強化物流配送意識,嚴格把控農產品包裝,采用特殊的保護材料以避免或降低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
2.農產品生產轉型升級為標準化管理。有研究表明,農產品的質量和新鮮度對消費者滿意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可以采取以下三項措施提高電商扶貧消費者的滿意度。第一,貧困地區的農產品生產模式要由傳統的粗放型提升為標準化生產與管理,依照相應的標準化政策規定,將標準化生產技術貫徹于農產品生產的完整流程,實行規范生產與管理。第二,建設農產品品控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參照標準化的數據嚴格篩選保障農產品質量。第三,電商平臺聯合上游種植單位,以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倒逼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分級制度,通過電子標簽等新技術追溯農產品生產全過程,以解決消費者關于產品質量的擔憂。
3.擴寬培訓范圍和方式做好電商專業人才儲備。其一,當地政府出臺相應的管理政策吸引本土人才返鄉創業或就業,對引進的人才基于職稱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傾斜;其二,加大電商普及與培訓力度,建立健全覆蓋社會大眾、電商專業人才、企事業單位人群等多層面的培訓,引進電商行業優秀講師深入貧困地區,定期講解、現場示范;其三,著力推進電商單位與高職院校的合作,注重電商人才定向培養和網商孵化,為農村電商輸送人才,提升其產品的線上宣傳、包裝、設計以及銷售策劃能力。
4.扶持并發揮電商龍頭企業的引領示范效應。首先,鼓勵電商企業采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自己的生產加工基地,注冊品牌商標,實施質量認證,提升質量信譽,加快電商實體化進程,培育一批電商龍頭企業。進而借助電商龍頭企業平臺,推介本土質量好、知名度高的特產面向全國大眾,促進貧困鄉村貧困戶就業脫貧。其次,進一步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活動,拓展“電商扶貧小店”布點范圍,宣傳引導貧困戶搭上電商列車早日脫貧。
[基金項目:2020年度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鞏固衡陽精準扶貧成果長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0D0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郝思瑤.阻斷脫貧人口二次返貧的發展空間再造研究——評鄉村振興與農村電商發展[J].商業經濟研究,2021(15):193.
[2] 李燕,張小媛,陳金源.扶貧背景下我國農產品電商平臺優化的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24):134-138.
[3] 李曉夏,趙秀鳳.直播助農:鄉村振興和網絡扶貧融合發展的農村電商新模式[J].商業經濟研究,2020(19):131-134.
[4] 劉靜嫻,沈文星.農村電子商務演化歷程及路徑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19):123-126.
[5] 郭崇義,米婷禎.隴南電商扶貧:模式、機制與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9(10):80-82.
[6] 趙平.轉型升級背景下電商扶貧推進策略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21):69-71.
[7] 顏強,王國麗,陳加友.農產品電商精準扶貧的路徑與對策——以貴州貧困農村為例[J].農村經濟,2018(02):45-51.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2)
[作者簡介:婁芳芳(1988—),女,河南平頂山人,漢族,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芝榮)
382450190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