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要】企業集團在業務拓展及資金使用規模上相對復雜,集團公司為進一步提升資金管理效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通常會由企業集團層面統一向外部銀行、金融機構或向社會公開發行債券募集資金,再由集團公司籌劃資金并向下屬單位撥付,用于集團內部資金流通。當前,國家對于企業集團資金統借統還模式的應用上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并限定相應的執行條件,企業集團在應用相關政策時要充分、準確地理解政策前提并合理籌劃資金交易相關要素。文章從集團公司資金統借統還模式分析著手,探討應用統借統還模式的實施步驟及注意事項,闡述統借統還模式應用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改進建議,以期為企業集團稅務籌劃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企業集團;統借統還模式;資金管理;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F426.6;F406.71
一、統借統還模式定義
(一)統借統還釋義
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上通常趨向集中化、統一化管理,便于集團整體降低融資成本并提高外部融資能力,這種由企業集團或者集團層面的核心企業(如集團財務公司)獨立向外部金融機構借貸或向社會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的方式獲取資金后再統籌依申請撥付給下屬企業的模式,可以稱之為資金統借統還業務。
企業集團向下屬公司撥付借款資金,下屬公司按照約定向集團公司支付資金利息并定期償還借貸本金,由集團公司統一歸還本金并支付相應利息給外部金融機構,這一過程涉及企業集團下屬公司注冊地及經營場所跨區域問題,在各公司執行統借統還業務時,需關注地方對于企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稅務籌劃及稅務處理要求、執行標準、認可要素。開展資金統借統還業務時,各級公司應關注所在業務單元的稅務籌劃合規性,及時防范稅務風險并控制企業集團整體資金管理風險。
(二)統借統還條件
開展資金統借統還業務應用稅收優惠政策時需要滿足幾個條件。首先,企業集團借款方與下屬單位應均屬工商登記注冊的管轄范圍內集團公司,資金周轉應在集團內部公司實施開展;其次,統借統還業務的資金來源應為銀行或外部金融機構,而如果借貸資金來自于企業內部自有資金,則不滿足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條件;再次,統籌統借資金的借款路徑原則上應由上至下開展,即銀行或金融機構借貸給集團公司或集團財務公司,再由集團公司或集團財務公司借給下一級子公司。如果上級集團公司借給二級子公司,二級子公司再向下借給三級公司,原則上不滿足增值稅免征政策,實務中需關注此種情況。最后,集團公司或集團財務公司借給下屬公司的資金利率原則上不高于銀行或外部金融機構對企業集團收取的借款利率。在滿足上述四個條件基礎上開展的集團內部資金借貸業務,可初步認定為統借統還業務,可以享受增值稅免稅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二、企業集團統借統還模式的應用
(一)實施步驟
1.登記注冊
企業集團在統籌內部資金管理上如需應用上述稅收政策,首先應登記注冊為工商機關認可的“企業集團”法人,按照地方稅務機關發布的相關政策指引中具體要求明確母子公司之間的關系和結構,以資本為紐帶共同組成具有規范公司章程的母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以及其他成員企業的企業集團法人。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企業集團應具備一定的資質條件方可登記注冊。一是企業集團的注冊資本應在5000萬元以上,且至少擁有5家子公司;二是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注冊資本合計應在1億元以上;三是企業集團法人聯合體的各成員單位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在考慮上述條件后,根據地方相關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及營商環境,企業可以選擇最佳的注冊地登記注冊企業集團公司。
2.執行條件
統借統還業務在執行涉稅處理時,需關注以下幾點:借貸雙方隸屬同一企業集團聯合體內,由集團公司統一對外借款或發行債券取得資金后再將資金統籌劃撥下屬公司,或與下屬公司簽訂統借統還貸款業務合同后撥付資金,集團公司統一向銀行或外部金融機構支付資金利息,向內部下屬單位收取借款利息,借款利息不得高于外部金融機構借貸利率或債券票面利率。
3.稅務備案
按照當前的財稅文件規定,統借統還業務可免征增值稅,企業集團符合免稅條件的借貸資金項目可及時在稅務機關辦理登記備案,企業集團或集團財務公司按照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納稅人減免稅備案登記表》,向主管稅務部門申請備案。集團公司開展統借統還資金業務,可憑借金融機構開具的增值稅普通發票進行稅前扣除。實務中,企業集團法人聯合體統借統還業務的統借方具有唯一性,集團公司的下屬公司再次向下一級公司借款時不再享受增值稅免征優惠政策。
(二)注意事項
1.合同問題
統借方在向外部金融機構發起借款申請后,雙方經協商約定的相關業務條款均應簽署于規范的借貸協議中以明確雙方權責,而統借方取得資金后向下一級公司撥付資金前是否需要簽署內部統借統還借貸合同尚無明確的法律要求。從集團公司內部控制來說,集團公司與下屬單位簽署統借統還業務借貸合同是十分必要的,合同中可以明確借款用途、期限、利率以及相關票據處理等事項內容,也便于統借方在享受稅收政策優惠時可以提供相應的詳細依據。
2.票據合規性問題
統借方在享受免征政策時要注意相關票據處理的規范性,原則上集團公司享受增值稅免征,在資金往來上應開具相關的免稅發票而非收據,嚴格來講開具收據屬于不規范票據,具有一定的稅務風險。
3.資金流問題
實務中,集團公司或集團財務公司在執行向下屬公司撥付借款資金流程時,財務管理人員應備注相關的統借統還業務合同并注明項目核心要素,或在流程內附上統借統還業務協議及審批方案,便于內部稽核時辨別統借統還業務和自有資金業務的資金池,同時,對統借統還業務資金要核算好相應的利息收入。
三、企業集團資金統借統還模式的利弊
(一)降低財務成本
集團公司業務規模擴大、致力創新研發能力提升離不開資金支持,良好的融資能力是企業集團成長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企業集團具有規模大、信譽好、融資能力強的特點,管理者可以利用規模優勢,在統借統還業務模式下向銀行或外部金融機構發起借款申請,集中管理集團資金并控制資金風險。相較下屬子公司獨立對外借款,企業集團更具談判優勢和議價能力,品牌信譽背書可以獲得更大的融資力度和利率優惠,進而為集團整體降低財務成本和管理費用。同時在統借統還業務開展上,集團公司可配置專職管理人員來處理日常事務,提升資金管理效率。
(二)稅務籌劃風險
統借統還的業務模式下企業集團在增值稅上可獲免征政策,但在印花稅等一些稅負繳納上,與非統借統還業務開展執行相同標準。例如,集團財務公司與銀行、外部金融機構簽訂統借統還業務協議時增值稅部分可以免征,但需按照稅法規定繳納貸款金額萬分之零點五的印花稅,這可能會增加企業集團的印花稅納稅額。同時,統借統還業務在統借方認定、統貸資金用途、期限、利率等有相關的限制和限定,各地子公司在執行統借統還業務報稅時可能會有實踐差異,這也為企業集團帶來稅務籌劃風險。
筆者建議,在開展企業集團統借統還業務時建立相應的電子管理臺賬,對于資金統借統還業務下借貸雙方的資金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往來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要求進行操作,確保相關資金流清晰、明了,票據往來合法合規,降低統借統還業務稅收風險。
(三)資金監管風險
國家在企業資金借貸管理上出臺多項辦法和指引,以此規范企業借貸行為并控制市場資金風險。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銀行及金融機構應對企業貸款業務進行全過程標準化管理,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簽訂貸款合同,嚴格監控貸款后資金流向,防止過度授信帶來的資金風險。對于統借統還業務需求的資金貸款應按照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來監管,落實??顚S?,避免違規資金占用或發放。實務中,一些銀行可以通過統一要求統借方在銀行內開設貸款賬戶和資金結算賬戶,共同管理貸款資金并監控資金使用流向,既保證貸款資金的安全,又保證貸款資金??顚S们覞M足企業集團的發展需要。
筆者建議,企業集團開展統借統還業務應選擇與集團公司長期合作或對集團相關產業領域生產經營特點熟悉的商業銀行、金融機構合作,簽訂符合信貸標準的統借合同,降低雙方的溝通成本及監管難度。對于銀行的監管渠道和內容應以簡明、實時、準確為原則建立資金信息傳遞,基于實際業務需求建立統借統還業務電子管理臺賬,包括票據、銀行流水等信息資料,監管內容清晰、監管鏈條不必過長,以此控制相應人力資源成本的增加。
四、企業集團健全資金統借統還模式的建議
(一)完善資金申請程序
集團公司與下屬子公司開展統借統還業務時需簽訂統一的業務合同,統借方應為向銀行或外部金融機構借款的唯一集團公司或集團財務公司,貸方為集團聯合體范圍內的成員企業,每一筆的資金借貸行為應一對一匹配已簽署生效的統借統還業務合同,合同內容應包含資金借貸的主要用途、借款金額、利息、借款期限及還款方式等核心條款,具體合同細則應由集團法務部統一審核并制定標準范式合同,完善資金申請程序的基本管理工具。在實務中,由下屬單位發起統借統還業務申請并附具體業務方案,包括上述合同中所需的核心要素說明等須經集團公司或集團財務公司審核后方可開展。針對統借統還業務,集團公司應在下屬公司的年度績效考核中予以考慮,以加強內部資金回籠的強制性和處理效率。
(二)建立長效監督機制
統借統還業務模式應用的關鍵是建立好對專項資金的日常監督和長效控制,不僅建立資金申請的標準化審批程序,還應加強資金管理的事中控制和監督,確保下屬公司專項資金使用的合理性。企業集團通常業務輻射范圍廣、產品體系復雜,集團公司有必要加強內部資金集中管控,重點對下屬單位的各類銀行賬戶實施監管,借助數字化信息技術及時掌握外部銀行賬戶信息變動明細,監控銀行賬戶的資金變化,通過統借統還業務建立并強化內部審計稽核職能,落實好統借統還業務資金收支兩條線,實現日常資金往來活動的精細化管理。
(三)加強資金統籌管理
企業集團在開展統借統還資金管理上應設置專職財務管理人員,落實日常資金管理制度并建立安全責任制,確保專項資金流向、使用能夠實時控制和監管,明確各層級管理人員的責任義務。下屬公司應嚴格按照統借統還業務合同及時向集團公司還本付息,財務管理人員對相應的賬務往來進行資金結算和票據處理,加強對在投資項目的日常資金使用管理細則。嚴控統借統還業務的資金來源及流向,對于集團自有資金應如數繳納相應稅款,企業之間的資金往來、借貸應與統借統還業務資金有所區分,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四)關注財務報表合理性
企業集團在財務報表合并時要關注集團內部結構,確保財務報表合并具有實際的經濟參考價值,不同子公司之間的會計核算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財務人員在合并報表審驗數據時應建立并運用成熟的財務報表跟蹤反饋機制,對于集團公司與下屬單位簽署的統借統還業務合同項下借款資金往來明細、利息結算處理等需進一步規范,各個統籌統借資金業務應具備獨立的合同和相應的電子信息臺賬,確保各項數據真實準確,提升集團公司合并財務報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五)落實全面預算管理
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將企業集團的統借統還業務實施細則及業務流程逐步規范并形成標準化的審批流程,加強項目處理效率和監管控制能力,集團公司在年度預算編制中,應及時了解和掌握各子公司的資金使用需求,明確各項資金使用需求的真實性、合理性,統籌集團公司整體年度資金需求并制定統借統還業務資金計劃,集團內部要建立起統借統還資金申請標準流程及績效考核機制,對于資金利息支付、資金到期提醒、逾期處理等情況給予限定并直接影響到下一年度公司的資金調配額度,完善內部資金預算管理制度。
五、結語
企業集團開展統借統還資金業務有助于發揮集團公司資源優勢、盤活內部資金,加強資金集中管控和使用效率,強化集團與子公司之間的通力協作,共同降低企業整體稅負成本。本文就企業集團開展統借統還業務的關鍵事項、實施步驟及利弊影響等問題展開分析,筆者認為企業集團應積極研究和應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來助力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在實務操作中要加強與稅務部門的交流,及時對企業集團開展的統借統還業務涉稅問題進行雙向溝通,降低集團公司稅務風險,為企業集團可持續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財務資金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陳迎,高允斌.集團企業資金統借統還業務納稅籌劃[J].財務與會計,2021(13):160-161.
[2]陳劍波.集團房地產企業“統借統還”涉稅問題[J].財務與會計,2019(8):110-113.
[3]楊妙光.企業集團統借統還業務的兩種模式及會計處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8):45-51.
[4]李敬通. 房地產企業的稅務核算與合理籌劃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1):232-234.
376250190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