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
摘要:音樂是最貼近小學生生活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素養是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小學音樂教學在教授學生音樂學科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通過音樂教學引導小學生提升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習慣。本文基于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提出了“創設和諧情境,奏響情感樂章”的教學優化模式,以期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學;教學模式
在教育事業不斷側重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大環境下,小學的音樂教育事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們對于音樂這門藝術的興趣,使學生們能夠初步了解音樂。同時,通過音樂這門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繁雜的學業中得到心靈上的放松。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展開討論。
一、創設和諧情境,打造精彩課堂
(一)設計音樂游戲,鞏固課堂內容
眾所周知,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時,更喜歡能讓他們動起來的活動,正是由于這一天性,才讓他們對游戲沒有抵抗力。如果教師能在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有效地融入游戲,必然能提高課堂趣味性,進而大大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的大腦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此時讓他們接受一些音樂理論知識或者音樂技能,他們往往更容易記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并根據該階段孩子的年齡特征、實際音樂水平、興趣愛好等等來選擇合適的游戲形式和內容。以往的音樂教育由于沒有定期的考核,所以教師的教學和整體的課堂氛圍過于形式化,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們無法在課堂中學習到真正的音樂知識。教師可以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們定制一些游戲化的學習任務,以此來提高學生們對課堂的重視程度與執行學習任務的興趣,促使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避免因為作業而對學習產生厭惡的現象出現,讓學生們在游戲的過程中鞏固音樂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同時將作業布置環節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二)網絡教學導入,激發教學活力
在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在很多學校都配備了教學輔助工具,以便于讓教師能夠利用便捷的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手段,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進而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比如多媒體就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展示工具,它同時將視頻、音頻、圖片、文字和動畫集于一體,正是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所需要的,因為可以同時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等多種感官,因而對于充分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有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的引入就像是為課堂注入了新的血液,能保持課堂活動的新鮮性,保證學生不會對教學產生厭倦感,同時緩解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疲勞。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由于教材更新改版較為緩慢,可能會導致學生們對教材內容興趣較低,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課堂專注度低下。在互聯網盛行的二十一世紀,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對于偏好新興事物的學生來說,陳舊的課本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小學音樂教育的從業者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資源來輔助教學,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在網絡上尋求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外補充。
(三)樂器帶入課堂,煥發課堂活力
小學音樂教育注重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而一味地跟著錄音伴奏去演唱只會讓學生們逐漸失去對于音樂的興趣和熱情,所以作為小學音樂教育從業者,熟練地掌握一門樂器并為學生們進行演唱伴奏是很有必要的。音樂的產生離不開樂器,不同樂器的不同演奏形式和其不同的演奏技巧往往能為歌曲增添新的活力,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抓住樂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不同的音樂風格能夠表達不同的情感這一點來為學生們演唱的歌曲伴奏,從而讓學生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除此之外,樂器的使用還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在音樂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少不了練聲,練聲能為接下來的歌唱做好充足的準備,使整個過程更加輕松,而且只有在練聲方面打好了基礎才能在以后的音樂學習中體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而這一訓練離不開樂器,樂器具有定調的作用,學生跟著鋼琴或者電子琴等樂器練聲,更能準確把握音準。當然教師還可以利用樂器進行伴奏,使孩子們在歌唱過程中能更好地將歌曲中的感情抒發出來,進而提高歌唱的表現力,有助于營造輕松愉悅和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濃厚的音樂學習興趣。
二、營造學習氛圍,奏響情感樂章
(一)增強音樂教育氛圍,讓音樂與其他科目貫通音樂作為藝術類課程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卻總受到不等的對待,音樂課應該受到教育行業的高度重視,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夠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只有學生、老師、家長以及整個教育行業提升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才能夠讓音樂教育脫離邊緣化,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接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理解歌曲中歌詞的魅力,將歌曲中的歌詞與語文寫作相關聯,讓音樂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產生聯系,這可以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養。
(二)自主表演,張揚個性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十分注重情感的表達,而對于社會經驗與人際交往經驗都比較欠缺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情感,很多時候在音樂課堂上都十分害羞,很難將真實的自己表達出來,小學音樂教師應引領學生從這種不自信的情感狀態中走出去,去做真實的自己。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多多帶領學生們富有情感地演唱,讓孩子們逐步突破自我,建立自信。例如,在學習人音 2011 課標版二年級下冊“春天來了”這一課時,教師應引領學生們飽含春天的朝氣去演唱本課所含的歌曲,讓學生們釋放自己的情感,利用歌曲表達自己的感情,張揚自己的個性。
三、結束語
為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小學音樂教學應引起學校、家長、老師以及學生的多方面重視,教師也應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不斷改進音樂教學模式,為學生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創設和諧的音樂課堂情境,讓學生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奏響情感樂章,只有這樣,小學的音樂教育事業才能夠蓬勃發展,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才能夠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易慧燕.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J]. 名師在線 ,2019,(23):94-95.
[2] 關海潤.淺談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3):38.
2045501705261